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云南西双版纳普文山地雨林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山地雨林有维管束植物83种,隶属48科76属。该植物区系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均以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81.24%和89.47%,温带成分分别占8.34%和5.26%。种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以热带亚洲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49.40%;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种,占25.30%;热带分布种占70.33%,温带分布种占8.43%。这些特征均表明该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特有种丰富,并具有明显的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特点和热带北缘性质,属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向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区。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青狮潭的植物区系调查表明:①植物区系种类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15科704属1 480种,分别占广西维管束植物科的76.0%、属的39.6%和种的22.4%;②森林植物特征明显,按植物性状有木本维管束植物762种、草本572种、藤本植物146种,木本植物所占比重大;③地理成分复杂,以泛热带成分为主,泛热带及两个变型共140属,在区系中占除世界分布属外的24.1%,其次为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及其变型,占除世界分布属外的16.0%;④与桂北其它植物区系相比,具有较多的南亚热带成分.  相似文献   

3.
选择典型线路和地段对云南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的植物区系考察,从科、属、种对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共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92科736属1 204种(含种下等级);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从南北而言是东亚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的南北交汇区域,东西方向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交汇过渡区域;保护区植物区系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呈热带植物区系和亚热带、温带植物区系交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哀牢山徐家坝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邦兴  范家瑞 《林业科学》1990,26(5):396-401
本文根据组成森林的区系(地理)成分,着重讨论了徐家坝湿性常绿阁叶林的区系组成,森林的性质和区系起源。讨论表明组成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区系以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主,以西南特有种为特征和热带东南亚(印度、马来西亚)北缘成分共同组成,并在垂直结构中形成梭状图式。具亚热带和热带北缘区系特性及起源古老的特点。与邻近森林区系的关系表现出与中国喜马拉雅南部及热带东南亚北部山地森林区系更近亲。结构5层,8种层片。所有这些表明该森林是亚热带山地垂直带上部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由于生态环境特殊与同类其他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肃庆阳市木本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研究及多样性和区系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林木种质资源690种,分属76科、177属;科的地理成分热带分布占比为40.8%,温带分布占比31.6%,世界广布占比25%,中国特有科占比2.6%;属的地理成分体现出温带分布高达62.7%,热带成分占比27.7%,世界广布占比5.1%,中国特有占比4.5%;热带分布科占优表现了庆阳温带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亲缘,温带属分布占比高说明了庆阳木本植物物种区系分布的温带属性;同时表明了庆阳植物区系具有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区系成分复杂多样、联系广泛、有显著的温带性质和热带亲缘及强烈的过渡属性。  相似文献   

6.
湖南全境属中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基本上属华中和华东植物区。但湘南南岭山地,处于华南植物区的北缘并向华中及华东植物区过渡,因此,从这里发现不少热带性的华南植物。在湖南省西南边陲的通道侗族自治县,经过多次植被调查,发现其南部地区集中了大量典型的华南热带植物区系成分,以及亚热带沟谷雨林(以竹柏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科学考察,记录到勐海县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150科710属1 503种或变种。对其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划分为9个类型8个变型,以热带及主产于热带的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为14个类型15个变型,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为主。分析表明,保护区植物区系丰富多样,稀有性突出,区系热带成分显著且呈边缘性分布,珍稀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8.
龙脑香科树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脑香科树种 ,是典型的热带树种 ,也是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乔木树种。全球共约有 16属 5 2 9种 ,以亚洲赤道热带为其分布中心 ,主产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 ,为热带雨林的优势树种。现分布于全球的许多热带地区 ,从马来西亚以东一直到澳大利亚卢伊西德群岛西部 ,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 ,以及东非、中非至尼日利亚等地均有天然分布。我国现有的龙脑香科树种约有 5属 2 0种 ,天然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的南部、西藏东南部…  相似文献   

9.
海南滨海砂地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滨海砂地植物区系共有野生状态的种子植物714种(含变种、亚种)、383属、103科。该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3.04%,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80%。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属数的46.52%,16.46%和12.03%;热带分布种中则以热带亚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种数的35.52%,15.88%和13.42%。该区系特有成分极贫乏,只有32个海南特有种,仅占总种数的5.24%。文章还探讨了该区系与周边地区、各大洲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了野生种子植物1021种(含亚种),隶属133科513属;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泛热带分布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58%,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共有344属,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属的71.07%;中国特有属7属(占1.45%);该保护区与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南岭自然保护区、梅县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和新丰县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互为近缘区系,其中与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从科、属、种级水平上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云南铁杉林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云南铁杉林与热带区系的联系以泛热带、热带亚洲成分为主,与温带的联系以东亚成分和北温带成分为主;在云南与滇西、滇西北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全国与西南地区关系密切,在东亚地区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最为接近。②经对该云南铁杉林种子植物科、属、种级水平上的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之比作分析,得出其群落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元江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6科835属2 080种.其中东亚特有科3科,中国特有属7属,中国特有种632种,其中云南特有种198种(元江特有种9种).该区的科级特有现象表明,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属的特有现象并不显著,却有古热带起源的假贝母属和巴豆藤属,表明了区系的古老性和热带渊源;保护区内的中国特有种在云南与滇南、滇西南以及滇东南关系密切,在全国南方与西南地区关系密切,在东亚地区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最接近.  相似文献   

13.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 300~2 540 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 500 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 540 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4.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共有42科137属233种,植物区系组成中最大科是藜科(24属69种),该科也正是新疆盐生植物区系最大的科;本研究区盐生植物有69属99种,占总属及种数的50.4%、42.5%;除世界分布科外,温带分布科和热带至温带分布科占第一位,各均含10种;属的地理成分中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含变型)占优势, 有45属,占总属数的39.8%;种的区系以温带成分(53.1%)和古地中海成分(42.4%)占绝对优势,中亚分布型(27.0%)、温带亚洲分布型(25.7%)、旧世界温带分布型(21.6%)比重明显大。区系基本特征表现为: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据比率很高;地理成分优势性显著,来源较广泛,有一定古老成分,特有程度极低,具极为明显的盐生性质和温带干旱区荒漠性质;区系中包含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1种和被认为"新疆可能已消失的物种"中的3个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元江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一定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上,热带性质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显示该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从种的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群落各层次之中;其种的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该植物区系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本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南方地区。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比热带性质的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大量温带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新疆木本植物区系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新疆木本植物区系37科,105属,436种进行区系地理学分析,探讨区系的来源和发展,结果表明:(1)新疆木本植物区系种的区系成分是多元的,区系发生成分主要有安加拉成分,古北极成分,古地中海成分,新疆本土成分和华夏成分;(2)发生时间在各个地区是不同步的,除准噶尔外,新疆的荒漠区系起源较古老,于早第三纪时就已经基本形成,而准噶尔荒漠则形成于第四纪;新疆的山地植物区系相对年轻,它们的区系形成均不早于第三纪;(3)整体上新疆现代木本植物区系是在古地中海退却后得到繁衍的,自第三纪以来就一直处于干旱气候控制之下,在第四纪进一步旱化,并且这一进程仍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7.
对海南岛野生的土著药用木本植物区系进行研究,发现该区系由332种206属70科组成,区系特点为热带北缘特征,物种主要集中在本岛的南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探讨了海南岛药用植物资源应用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Forest vegetation of Xishuangbanna, south China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Introduction The tropical area of southern China is climatically and biogeographically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ropical Asia, including southeastern Xizang (Tibet, lower valleys of the southern Himalayas), southern Yunnan, southwestern Guangxi, southern Taiwan and Hainan Island. The largest tropical area still covered by forests is in southern Yunnan. Tropical forests of southern Yunnan were little known until the late 1950s because of poor access except for some brief descr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