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从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及山槐(Albizzia kalkora)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水溶性单宁,通过各种降解反应及波谱方法研究,判定均为原花青定,且二者在化学组成上十分相似,它们的终端单位均由各占一半左右的(+)—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组成,二者的比例为6:4。延伸单元亦均由(+)—儿茶素与(-)—表儿茶素组成,而以(-)—表儿茶素占绝大部分,二者的比例约为3:7。它们的分子中,2,3—反式与2,3—顺式单元的比例约为2:8。木麻黄和山槐树皮单宁的平均聚合度分别为12和14。 相似文献
3.
4.
应用凝胶色谱法对江西赣州不同种源、不同树龄和不同采集高度的黑荆树树皮多聚原花色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荆树树皮的丙酮-水(7:3v/v)浸提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种源,树龄和采集高度无明显的关系,其数均分子量(Mn)大都在1000~1100之间,分子量分布在580~3000(10%~90%重量分数计)。同时也测定了绿荆树(Acacia decurrens)、银荆树(A.dealbata)和台湾相思(A.Confusa)的数均分子量,相应为1390,1030和1661。 相似文献
5.
6.
柠檬桉叶化学成分研究(四报)——单宁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柠檬桉叶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倍酸,鞣花酸和栗木鞣花素等化合物。研究表明柠檬桉叶单宁为鞣花单宁类化合物,并有较多的C-甙类鞣花单宁,这类单宁系首次从桉树属植物发现。 相似文献
7.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壳聚糖为聚合物基质,固化余甘子单宁制备一种固体吸附材料余甘子固定化单宁(PEIT),并采用FT-IR、DSC、TG对PEIT的结构和热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单宁通过戊二醛与壳聚糖基质产生了交联,最佳制备条件为2 g余甘子单宁,m(戊二醛)∶m(余甘子单宁)1∶4,m(壳聚糖)∶m(余甘子单宁)1.5∶1,反应液初始pH值4,55℃反应3 h。将制备的PEIT用于吸附金属离子,结果显示其对Ge(Ⅳ)、Ga(Ⅲ)和In(Ⅲ)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当pH值为4时,In(Ⅲ)吸附量最大;当pH值为3时,Ge(Ⅳ)和Ga(Ⅲ)吸附量最大;对这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其吸附机理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对温度并不敏感,且最佳吸附温度为30℃。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证明其表面存在均匀的吸附位点,且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Ga(Ⅲ)、In(Ⅲ)和Ge(Ⅳ)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7.65、70.00和54.11 mg/g。 相似文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