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水稻优质米品种“越光”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越光”品种简介 越光品种是日本用农林22号为母本,农林一号为父本,于1956年育成的中粳品种,至今已有30年栽培历史。占日本全国栽培面积第一位。在富山县全国栽培面积占水稻栽培面积的80 %以上,在所有粳稻品种中,食味评价最高。中熟、中秆、中肥、产量中等偏上。一般亩产稻谷900斤以上,最高达1200~1300斤。该品种不抗倒伏,但有弹性,不抗稻瘟、纹枯和槁萎缩病。  相似文献   

2.
早单八是我所1978年从晚粳单八(苏粳5号×853)中系统选育,于1980年育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种。1985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太湖地区较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一)产量情况 1981~1982年,在苏州地区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1082.5斤,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苏粳2号增产7.9%,比紫金糯增产8.8%,达显著水平。 1982年省单季粳稻联合鉴定,平均亩产1005.2斤,比紫金糯增产6.4%,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20285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从复虹3号×(辛尼斯×南粳15)的配组中选育出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练湖农场1980年引进品比试种,1981年扩种繁殖.(一)产量表现1980年在本场的省区试中折合亩产1130斤,占第一位,比对照筑紫晴1020斤增产10.8%.在省组织的16个优良品系联合鉴定试点中,实收亩产1114斤,居首位.1981年在本场的省区试点中,实收亩产1071.6斤,比对照筑紫晴756.7斤增产29.4%.在本场组织的新品系产量鉴定中,实收亩产1057斤,比对照复虹糯增产18.78%,两个试验产量都名列第一,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标准.1981年我站示范繁殖21.1亩,实收亩产982斤,比筑紫晴增产20.6%.两年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4.
1981年,丹阳县吕城公社麦、豆、稻百亩连片中间试验结果,村农2号元麦101.2亩,单产400.5斤;大豆101.2亩,单产174.3斤;南粳35号水稻86.5亩,单产857.5斤,三季相加折粮食年亩产1606.6斤(大豆1斤折稻谷2斤计算),比麦、稻两熟制年亩增产粮食186.6斤,比麦、稻、稻三熟制年亩增产粮食56.6斤.现将豆后稻南粳35号的栽培特性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熟大麦盐辐矮早三是盐城地区农科所用早熟3号以~(60)钴辐射处理后选育而成.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推广新品种.该品种属春性,二棱穗型.植株矮壮,耐肥抗倒,分蘖能力强.成穗多而稳层整齐,粒数比较稳定,粒重变幅较大.全生育期205天左右,从播种到成熟需要零度以上积温1600多度.小面积高产栽培试验,1981年达1161.8斤,百亩连片高产栽培,亩产900斤左右.  相似文献   

6.
晚粳农垦58号在我国南方稻区栽培已有数年历史,栽培面积正在逐年扩大,在粮食增产上起了显著的作用。这个品种于1957年开始引进江苏。1959—1963年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经过26处49次的单季晚粳品种区域试验,亩产642—1,014斤,比老来青增产0.75—19.9%,平均亩产849斤。1960—1963年6处15次的双季连作晚稻  相似文献   

7.
1982~1984年,我们在太湖地区、丘陵地区以及里下河地区设点,以小面积攻关与连片高产栽培试验相结合,对盐粳2号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及其调控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三年合计高产试验田716.98亩,平均亩产1014.76斤;攻关试验田26.79亩,平均亩产1170.38斤。现将盐粳2号高产群体的生育特点及合理调控技术归纳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徒稻4号A×反五-2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于1979年选育的杂交晚粳新组合。1980-1982年在南方稻区(苏、皖、沪、湘、鄂五省市六个点) 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中,连续三年亩产量居供试组合的第一位,其中1980年亩产972.5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2.9%;1981年亩产854.7斤比对照“南粳34”增产22.9%;1982年亩产1037.8斤,  相似文献   

9.
泗棉2号是我场1980年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1984年审定通过的新品种.1981~1983年,在我场的百亩连片高产中间试验中,种植340亩,平均亩产皮棉208斤.其中春茬一熟棉161亩,亩产皮棉216斤;麦套棉179亩,亩产皮棉201斤.  相似文献   

10.
盐粳2号是盐城市郊农科所选育的中粳抗白叶枯病新品种,1982年引进我院大田种植,亩产1100多斤,1983年平均亩产1200—1300斤。高产栽培同时,设置密肥等辅助试验,开展了对盐粳2号高产特性、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栽培特点特性一、分蘖特性与株型盐粳2号适宜小麦茬口,全生育朔140—150天,也可作豆后稻和瓜翻稻。据试验,5月底6月初播种也能正常成熟。众数植株主茎具有16叶;伸长节间5个,  相似文献   

11.
“扬辐粳7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属中粳晚熟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5.5d,一般栽培条件下较易获得高产,大面积亩产600~650kg,高的田块亩产可达700~750kg。“扬辐粳7号”从2005年开始在我市作为粮补品种种植,该品种叶色深绿,植株高大,对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2006年推广面积达8万亩。现将两年来对该品种病害的发生情况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赣化2号亩产1800斤以上田块群体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赣化2号系江西农业大学用IR24为母本、献党1号为父本,通过化学杀雄配制成的杂交组合。七十年代中期引进我省准南稻区试种,曾出现过亩产1,300—1,400斤的田块,但产量表现不够稳定。我县于1981年开始进行高产栽培,1981—1983年县农业局和朱堵农科站在同一田块进行高产栽培,连续3年获得亩产1,800斤以上的产量。其中1981年1.265亩,亩产1,882.3斤;1982年1.154亩,亩产1,819.2斤,1983年1.102亩,亩产1,925.08斤。在高产栽培的同时,进行了赣化2号的高产生育特性、分蘖消长规律、叶面积变化动态、千物质积累与分配、穗粒协调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等方面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水稻历来都是育苗移栽种植.育苗移栽花工多、劳动艰辛、机械作业的难度大.近年来,我们进行了麦茬稻旱播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1983年田间种植试验,有60%的供试品种亩产在800斤以上,有20%的品种亩产在900斤以上,有两个品种亩产超千斤.这说明水稻麦后旱播是有希望的.在供试品种中,重复试验次数最多、表现亦好的要算盐粳2号.因此,现将盐粳2号麦后早播试验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78~1981年在竹木大棚观测番茄、辣椒和黄瓜不同品种及其一代杂种的产量表现.在番茄一代杂种中,早期产量以早×524为最高,折合亩产2520斤; 其次为早×402(亩产2480斤)和早×201(亩产2133斤).这三个一代杂种早熟性均较突出.总产量以早×201为最高,折合亩产11507斤.早×201含抗病基因Tm_2,是适合大棚高架栽培的无限生长型一代杂种.具有Tm_2抗病基因的自封顶一代杂种矮黄×524和矮黄×402,早期产量比早×201高43.4%和92.7%,亩产量均在13000斤左右,是适合大棚矮架栽培的自封顶型一代杂种.  相似文献   

15.
1981年以来,我们选用青农2号甘薯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连续三年获得亩产9500斤以上的高产量。其中1982年1.21亩,亩产9525.8斤,1983年1.14亩,亩产9675.7斤,1984年1.05亩,亩产9816.4斤。根据三年资料分析,青农2号亩产9500斤的生长特点及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育成的苏玉1号玉米良种,在各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稳产、抗大小斑病、品质优良,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春、夏、秋播,黄淮平原夏播,东北地区南部和山西雁北地区作春播栽培.综合1981~1983年各类各级试验资料,其中87个点次平均亩产815.2斤,比鲁原单4号增产24.76%;32个点次平均亩产808.8斤,比丹玉6号亩产719斤增产12.49%;54个点次平均比津夏1号增产11.54%.  相似文献   

17.
赣榆县甘薯每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1978~1982年以来持续五年高产,平均亩产量871.2斤(五折一),比1973~1977年五年平均亩产量726斤增产145.2斤,增产幅度达20%.高产的主要经验是:(一)推广良种.目前主要种植徐薯18和青农2号,搭配种植宁薯2号、群力2号.1981年良种面积占97.1%.徐薯18表现高产、高抗烂根病,青农2号表现高产、抗茎线虫病,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5.9%和46.2%.宁薯2号高产高干,结薯早,群力2号耐湿高产,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3.4%和9.4%.  相似文献   

18.
盐粳2号属迟熟中粳,是目前本地区栽培面积较大的高产良种。盐粳2号自1981年引进我站,夏播全生育期138~145天,主茎15~16叶,伸长节间5~6个,株高80厘米左右,表现株型紧凑叶片窄挺,分蘖性强成穗率高,为多穗型品种;穗型较小,每穗总粒数70~11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4~25克;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病。盐粳2号的产量结构可塑性较大,同一产量水平不同栽培方式可以有不同的产量结构。根据我地的特点,盐粳2号600公斤左右的产量水平,应当采取“稀播稀栽,二促三控”栽培法,以发挥个体优势,建立高积累高转化的群  相似文献   

19.
徐稻2号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南粳32×南粳11,于1979年育成的中粳新品种。1984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1984年我们引进徐稻2号,在11个村18个生产队试种148.5亩,虽然在抽穗扬花阶段遭到了6、7号台风的影响,平均亩产仍有953.6斤,其中培管较得当的田块达到1066.5斤。  相似文献   

20.
对几个水稻品种再生力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們从一九六○年起,連续三年作了再生稻品种观察試驗,茲将初步結果討論如下。 試驗经过 一九六○年利用一季中粳(粳24)施肥試驗田及与四川农学院合作的37个粳稻品种繁育試驗田。面积共4.1亩,在第一季稻收获后蓄留再生稻,获得肥料試驗田最高肥料处理亩产再生稻525.7斤,加上前季稻,合計亩产1,488.7斤,同时在品种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