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为耐翁先生送行,借此送行的时刻,对耐翁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对他的夫人及其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耐翁先生是“厦门盆景花卉协会”的创建人,也是厦门盆景的奠基人。他一生热爱艺术,热爱工作和自己的事业,17岁开始参加工作,任过教员、银行职员、会计课  相似文献   

2.
1998年10月在北京出席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会期间,陈庆惠先生受“厦门盆景花卉协会”委托,赠与我《厦门盆景》一书。捧着这本书不能不让我想起厦门盆景界的元老——为弘扬我国盆景艺术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耐翁先生。耐翁是当代中国盆景界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之一。他潜心研究盆景凡70年,对盆景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贡献。早在10多年前,我就拜读过他  相似文献   

3.
本刊1990年7—8月号上,刊登了耐翁先生赏析梁凤楼的盆景《柽柳》一文。12月号上许天旭对耐文提出不同意见。其实,耐翁先生赏评的作品应为本期所发的图片。引起争鸣实由错发照图所致。这从一个方面说明读者的细心与意见的相对正确。在此向作者、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中国盆景的发展,在艺术的造型、风格方面有优势。但在技术尤其在树木盆景的培育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韩国盆景艺术家范成永在参观我国几个主要盆景园后,向赵庆泉先生恳切建议:中国盆景在用土、施肥、栽种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方法。盆景权威论培育先辈耐翁在23年前所著的《盆景技艺》  相似文献   

5.
傅耐翁     
耐翁原名傅继扬,字耐雪,老年改耐翁,以字行,号石巢。1912年生于厦门,祖籍福建南安,世居厦门。热爱艺术,尤以盆景、印石为精。曾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专题论述百余篇。著有《盆栽技艺》和《印石辨》。1985年创办厦门盆景花卉协会,被选为会长。同时创办会刊《闽南园艺》。其盆景创作数以千计,实践经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卉盆景》2010,(10):52-53
厦门市盆景花卉协会是著名盆号艺术家傅耐翁先生于1985年9月8日创办的民间社团组织,1991年首批登记为法人社团组织。在耐翁先生领导下,协会自办刊物《闽南园艺》,宣传普及盆景花卉技艺.  相似文献   

7.
暮春季节,绿满江南,我在祖国的“黄金海岸”厦门市,拜访了著名盆景艺术家、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傅继扬(耐翁)先生。耐老已近八十高龄,仍思维敏捷,步履稳健,他引我登上了他的住室晒台,亲自为我介绍指点他创作的盆景。晒台上的盆栽、盆景有一百多  相似文献   

8.
<正>厦门市盆景花卉协会概况厦门市盆景花卉协会是著名盆景艺术家傅耐翁先生于1985年9月8日创办的民间社团组织,1991年首批登记为法人社团组织。在耐翁先生领导下,协会自办刊物《闽南园艺》,宣传普及盆景花卉技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为该刊题词,至今该刊已出版74期。协会与厦门大学生物系联合举办"闽南园艺进修班",面向社会举办盆景  相似文献   

9.
涂白术简述     
耐翁先生在《盆栽技艺》中提出:盆景的剪裁表面上是“剪枝”,而实质上却是“留枝”。这对克服某些初学者拿起枝剪就把看不入眼的枝干统统剪去的不良习惯,确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仲秋的一个周末,我怀着对盆景艺术的痴情,访问了著名盆景大师傅耐翁先生。幽柔的灯光下,白发如云的傅老正在伏案疾书。原来,他要赶在今年十月在湖北举行的全国盆景学术讨论会之前,撰写论文:《盆景流派之我见》。他郑重地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地方对‘派’字不求甚解,个别地方并无鲜明观点和独特风格,而却以地区划界,急于创建新派,或已被称为一派者,这种无学求意义的派,必然给盆景界造成混乱。”他主张群策群力,集  相似文献   

11.
本刊第四期发表了《夕阳凝辉,其热犹炽》一文后,反响强烈,许多盆景爱好者、盆景专业工作者纷纷来信,表示要向傅耐翁先生学习。傅耐翁先生是当代中国艺术界最受人崇敬的老艺术家,他不仅学识渊博,谦诚好学,而且以自己的楷模精神,带动了福建省乃至全国盆景事业的迅速发展,其功绩将永载我国盆景发展史志。 1988年初,当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酝酿组建之时,耐翁老先生闻讯兴奋不已,慷慨陈词,提出组建方案,建议吸收会员应德才兼顾,重社会整体效益,要坚持艺术真善美。对现存的盆景风格流派,主张百  相似文献   

12.
读贵刊96年第四期雪扬先生的文章《夕阳凝辉,其热犹炽》及所附图照,深受教育鼓舞。这里谈点粗浅体会,祈望指教。耐翁老先生的朴树桩景《寿而康》,以其独特的构思、独特的表现手法,把“自然之神”和“自我之神”融为一体,达到形具而神生。反复欣赏,回味无穷。该桩景的素材,原来只是一截布满伤痕瘤疤,首尾一样大小,既没有收缩过渡,又没有枝托,且与头部根基成45度角的干身。按常规要求,这是一块不具备桩景造型基本条件,既无“形”又无“用”的桩胚。但耐翁老先生却独具慧眼,独运匠心,从无  相似文献   

13.
漫谈细叶榕     
适用于制作榕树盆景的白榕,称谓为小叶榕、细叶榕。实际上盆景爱好者都认为是大叶榕,而把某些叶子特小品种,称为细叶榕,而真正称得上细叶榕的品种极少,而“冒牌”的却很多。问题的提出和寻求《中国花卉盆景》于1994年12期转载了海外一篇精辟文章《浅谈杂木盆景》,作者写道:“在同一树种中,品种优劣,差距很大,例如榕树,目前榕树盆栽几乎全部实生苗,若要保持优秀品种原有特长,则必须以插枝培养,选择叶小、面平、富有光泽、叶与叶之间间隔小,并发育良好的品种。”这说明榕树在海外也不能满足盆景素材的要求,应寻找叶小、节短,发育良好的品种。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印度榕应用,最早见于耐翁先生1981年所著《盆栽技艺》。先生认为,“印度榕,叶小节密,但枝条肥笨、僵直,缺乏古树的老而瘦的气味,因叶特小,曾  相似文献   

14.
厦门盆景界前辈耐翁先生生前栽培了不少盆景,其中《芥子纳须弥》(上图)小型榕树盆景,我尤其喜爱。试赏析如下。"芥子纳须弥"取自佛学中的"纳须弥于芥子"句。芥子,词典作"轻微纤细的事物"解释。把一座高大的须弥山纳入一颗芥子之中,寓大于小,即盆景界口头禅缩龙成寸;画家的"竖划三寸,当千仞之,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意境高深。  相似文献   

15.
秋江归舟冯松根制作何润钊摄漓江情唐华杨制作、摄影宋念祖制作杭州日根供稿三角枫 仲济南制作并摄影*黼㈣耐翁 制作单俊年制作翮豳竹趣单俊年制作施彪制作张尊中制作飞伞影河山郑大兴制作 梁广标摄雪松 许万明供稿盆景作品欣赏  相似文献   

16.
我们如果剔除传统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中的封建主义的糟粕,汲取其中合理的思想内核,联系当今的社会生活加以宣扬践行,是有积极现实意义的,值得倡导。先说“仁”。它的本意是善,后引申为慈爱、博爱。“国父”孙中山正是他的博爱激励他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说爱心应贯穿人的一生,其它的利益等都是外在的,无需挂念。任何人只要心存善念,怀揣爱心,世间万物都将显得无比美好。耐翁先生《榕树三美》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12日我们一行抵达贵阳。随同贵州省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梁兵先生(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前往贵阳市荣华山庄盆景园。这是贵州省盆景艺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刘荣华先生的盆景园,贵州省盆景艺术协会会长徐宁、常务副会长简系华、尹术名、姜利军和秘书长张丽等,与我们一起参观了荣华山庄盆景园。  相似文献   

18.
这是曾经连获三届香港市政局举办的花卉盆栽比赛冠军的伍宜孙先生,在其所编著的盆景艺术著作《文农盆景》中的自况。诗词表达了在事业和艺术上均有成就的一位长者的情怀。伍宜孙先生为广东省顺德县人士,早年即已担任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他在繁忙的金融事业发展之余暇,特爱栽培花卉,研究盆景艺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26日,应浙江省插花艺术研究分会邀请,日本静冈县华道联盟秘书长海野俊彦先生来杭举办插花艺术讲座。来自杭州、宁波、温州的代表观看了海野先生的插花表演。 海野先生已多次来杭作插花艺术交流。据他观察,杭城的切花品种比以前丰富多了,花更美了,插花水平比以往有很大提高,技巧也越来越好。此次来杭主  相似文献   

20.
陈思甫     
陈思南,1921年1月生于成都。先辈六代从事园艺生涯,自祖父起偏爱树桩蟠扎,其父陈玉山早年名传剑南,堪称“蟠扎世家”。陈氏所居家乡、系著名花乡成都金牛区营门口,故思甫先生承祖辈川派盆景技艺之传统,经长期探索创新,不仅精熟桩头蟠扎技艺、并能著书立论,培育了大量盆景艺术新秀。 1960年参加成都市绿化委员会编写《成都市观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