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丘陵山地果园种植业面临土地退化和农产品安全等问题,科学地进行立体生态护理,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山地种植业的经济效益。丽水市"丘陵山地果园立体生态护理研究"课题组,运用集成农业生态技术手段,进行丘陵山地果园立体生态护理,经过近3年的实施,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经济效益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2.
丘陵山地果园的种植活动,面临着许多问题,结合集成农业生态技术,对丘陵山地果园进行生态方面的维护,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质量提高,更使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3.
丘陵山地果园的种植活动,面临着许多问题,结合集成农业生态技术,对丘陵山地果园进行生态方面的维护,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质量提高,更使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果园是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果园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的不协调,则容易造成生态失衡。在果园套种优质牧草,建立"果-草-牧-(菌)-沼"等生态果园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建设山地生态果园的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丘陵山地果园运输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丘陵山地水果产业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农业,而丘陵山地果园的机械化运输已成为丘陵山地果园作业的核心需求。为了解决丘陵山地果园运输困难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丘陵山地果园的运输机械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概述了国内外丘陵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履带式运输机和履带轮式运输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了它们的性能、使用条件和特色机构等,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装备应用对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丘陵山地果园生产效率与水果品质、增加果农收入、实现丘陵山地果园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丘陵山地水果产业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农业,而丘陵山地果园机械化已成为丘陵山地果园作业的核心需求.经调研分析,针对丘陵山地果园机械化在地理条件和生产体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老龄化、政策机制、技术研发、配套服务和农机农艺相结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和农机企业层面入手,建议政府优化自身职能,发展人力资源建设,完善相关体制建设;建议农机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政府与农机企业结合的发展思路将会更好地发挥彼此作用,最终提升丘陵山地果园机械化水平,促进果园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针对红壤山地果园开发中存在生态退化,经济效益低等现状,依据红壤山地农业资源开发整体耦合效应理论,提出了以套种优质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开发模式,并详细论述了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和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同时以牧草为纽带发展牧业、渔业、食用菌业和气能源业,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促使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以优化发挥。  相似文献   

8.
丘陵山地种植的主要作物以果树为多,我国作为世界上水果销售与生产的领先国家,果树必须有充足的资源,以刺激消费、促进生产。加上我国丘陵地区的特殊性,必然会在运输方面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单轨运输机作为丘陵山地水果运输的主要机械,其应用必将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丘陵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的发展现状,研究单轨运输机在丘陵果园运输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丘陵山地农、林产业生产运输困难的情况,本文设计一种无人驾驶的星形轮结构的山地果园运输车。有利于提升运输车越障性能。借助Solid Works软件建立丘陵山地果园运输车三维模型,根据星形轮结构特点,建立运输车两种越障受力模型:滚动越障和翻转越障模型,分析运动机理及越障能力;应用ADAMS软件对运输车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基于不同行驶速度、阻尼及越障方式的情况下,研究运输车质心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改善运输车行驶平顺性,实现丘陵山地行驶运输,同时为丘陵山地作业平台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滴灌以其突出的节水效果成为山地果园灌溉模式的首选。山西省山地丘陵地果园滴灌中,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普遍较低,因此,从取值角度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滴灌工程技术参数,以期为山地果园滴灌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使滴灌能充分发挥效益,真正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1.
高金权  张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22-15224,15230
[目的]探讨紫色土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程度.[方法]以果园、菜地和麦-玉-苕3种典型的种植模式为例,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的差异,并且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土壤有机质在同一种植方式上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同一土层厚度上均表现出果园>麦-玉-苕>菜地的规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效铜、锌、铁、锰含量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以有效锌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之间变化幅度最大;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表现出果园>菜园>麦-玉-苕的规律.[结论]该研究可为培肥地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南方低丘果园地表长期覆盖秸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中部选择立地条件与种植时间相同的2个相邻柑橘园(分别为覆盖秸秆种植6年的果园和常规种植的果园),采集0~10 cm、10~20 cm、20~ 30 cm的分层土样,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研讨了长期地表秸秆覆盖对柑橘园红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长期覆盖秸秆可显著降低0~10 cm、10~20 cm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明显增加0~10 cm、10~20 cm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活性有机质的数量和速效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水平,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同时可降低土壤的酸度和防止表土砂化。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土壤的轻组、粗颗粒、细颗粒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均有明显的增加。秸秆覆盖对20~30 cm土层的影响较小。研究认为,柑橘园地表进行覆盖秸秆具明显的生态效应,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园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园地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可以作为低丘柑橘园的水保措施和培肥技术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浙江省典型区域果园土壤的质量状况,在该省丘陵、河谷平原、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的4类地貌区选择148个代表性的果园,分析了各地貌区果园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状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内果园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分别在2.64~16.58 g/kg和pH 4.15~8.42之间,平均分别为9.35 g/kg和pH 5.83。各地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水网平原(11.81 g/kg)>河谷平原(10.24 g/kg)>丘陵(8.04 g/kg)>滨海平原(7.62 g/kg);土壤pH由高至低分别为:滨海平原(6.90)>水网平原(5.76)>河谷平原(5.83)>丘陵(5.14),丘陵区果园土壤酸化明显。随着果树种植时间的增加,河谷平原、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土壤pH呈现显著的下降;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呈现增加趋势。研究认为应重视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果园有机物料的投入,同时加强丘陵区果园土壤酸度的校治。  相似文献   

14.
果园割草机器人的除草性能与草的物理特性以及甩刀的设计参数紧密相关,结合柑橘果园杂草种类情况及其物理特性,基于Y型甩刀式割草机构设计一种果园割草机器人。运用D-H法建立甩刀切割单个茎秆的运动学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不出现缠草的条件下,甩刀轴转速1 500 r/min时在最优切割位内对单根杂草茎秆的碰撞力为74.25 N。刀片的切割轨迹分析表明,设计的Y型甩刀刀片切向速度与前进速度的比值λ>1时,割草机器人能有效地进行割草作业。割草机器人实地割草试验结果表明,刀片座间距43 mm、刀轴转速1 500 r/min、前进速度1.0 m/s时,重割率最小。  相似文献   

15.
福建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不同立地条件的生态桑树林栽植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树具备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园林绿化、矿山修复、边坡护理、观光采摘等多种生态功能。为进一步探讨山西发展桑树林、改善修复生态环境的可行性,对桑树的特性、功能和效益进行分析,并结合山西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土石山区、冲积平原区等4类不同立地条件下存在的生态问题,构建了10种生态修复功能型桑树林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凯特杏生态适应性、生物学特性以及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 ,成功地解决了低山区丰产栽培的多项技术问题 ,使凯特杏在豫南低山区 (丘陵 )的丰产栽培有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研究桂西资源富集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域分异特点,为各分区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建立区划指标体系,使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以县为基本单元,将桂西资源富集区划分为5个生态农业区.区划结果表明,中部和南部河谷丘陵区种植业产值比较高,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生态农业初具规模;而北部、西北部和东部山地丘陵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粮食作物的种植占主导地位,特色经济作物比重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