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以较为典型的黄绵土为例,分析其形成、性质、保水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黄绵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以较为典型的黄绵土为例,分析其形成、性质、保水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黄绵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几种土壤供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测定黄绵土、黑垆土及(土娄)土钾素含量及土壤供钾状况Q/I曲线的结果表明,黄绵土的全钾、缓效钾及速效钾含量最低;土壤供钾强度AR °,黑垆土>(土娄)土>黄绵土;供钾容量△k°,黑垆土与(土娄)土相近,但均明显高于黄绵土;供钾的缓冲能力PBC(土娄)土最大,黑垆土与黄绵土相近.连续8年施用氮磷化肥后,蝼土缓效钾较8年前下降7.3%~10.2%,速效钾下降11.8%~17.1%;AR°下降34%~61%,△k°下降近1倍;施用足量有机肥可以维持并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西部5个不同土壤类型,15个地区的白榆种子贮藏物质变化的研究,旨在丰富白榆种质资源的研究,并为白榆在西部风沙区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采集的当年生成熟的白榆种子为材料,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在萌发过程中的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酶活性进行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区白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由高到低依次为褐土>荒漠土>黄棕壤>棕钙土>黄绵土;褐土类型区种子淀粉含量最高,黄绵土类型区种子淀粉含量最低,72 h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结果为黄绵土>棕钙土>黄棕壤>荒漠土>褐土;相同时间、不同土壤类型区SOD和POD酶活性在大部分时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5个土壤类型SOD和POD活性的最大值比较结果为褐土>荒漠土>黄棕壤>棕钙土>黄绵土.综合各项指标得出5个不同土壤类型白榆种子贮藏物质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种子活力高低依次为褐土>荒漠土>黄棕壤>棕钙土>黄绵土.  相似文献   

5.
根据温度对土壤持水性能影响的表面张力粘滞流(STVF)理论,建立了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势φ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黄绵土水势的温度系数C_φ测定的实验结果表明,C_φ与含水量θ_v的大小(0~-100kPa的水势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由此用理论关系式预测的不同温度下的黄绵土持水特征曲线(脱水过程)与实验测定结果较为一致。说明在含水量较高时,黄绵土的φ~T关系是可预计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用PVC管装土土柱模拟法,对宁南山区不同质地土壤增施生物炭后持水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分别对黄绵土、黑垆土在使用不同质量梯度生物炭的情况下水分入渗特性、自然含水量、淋溶液体积变化的试验研究,明确生物炭对不同质地土壤水分保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量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增强,黑垆土中施入生物炭后保水性能优于黄绵土。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黄绵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调控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甘肃省黄绵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调控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黄绵土土壤养分含量低,且因干旱和瘠薄在1999-2001年以后开始下降,土壤质量处于退化状态。以提高自然降水拦蓄率、保蓄率和利用率为治旱突破口,提出集成田间沟垄微集水耕作与地膜、秸秆、沙草二元覆盖等抑蒸技术的治旱耕作关键技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保肥、供肥能力为治薄突破口,提出化肥秋深施、有机无机绿肥配施、秸秆堆腐还田和首选豌豆、扁豆为轮作豆科作物为主的治薄耕作关键技术,通过抗旱作物+治旱技术+治薄技术组配形式,建立黄绵土耕地质量调控关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中部及陇东地区的几种旱地黄绵土、黑沪土及褐土等土壤的持水能力及抗旱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几种土壤的田间持水量(30KPa时的含水量)为160~240gkg ̄(-1),有效水含量在88~179gkg ̄(-1)之间,据此得出几种土壤1m土层中有效水贮量变动在135~216mm之间。通过对土壤基质持水能力及持水特征的比较分析,认为褐土、红土抗旱能力最差,而几种黄绵土的抗旱能力相当强。黄绵土结构状况差、坡度大造成降雨入侵慢、影响深层贮水是造成生产上干旱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及固碳的影响,以大西安河岸周边3种典型土壤类型土、新积土、黄绵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田建设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水田后,3种土壤类型的颗粒组成变化不大;在0~60 cm土层,与改水田前相比,新积土、黄绵土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减少41.2%、46.5%,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减少22.8%、16.9%;土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0.3%、32.4%;新积土、土、黄绵土全氮、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减少17.1%~32.9%、16.1%~39.3%;新积土、黄绵土总碳含量分别显著减少7.6%、28.6%,土显著增加13.9%,即改水田后土的碳固持能力得到提升。综上,在土上进行旱地或未利用地改水田更有利于土壤养分及固碳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硫细菌对黄绵土养分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氧化硫硫杆菌的产酸力及其对黄绵土中P、Zn、Mn养分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氧化硫硫杆菌可使环境PH值降低1-3个单位;接种于黄绵土垢可显著增加土壤中Ca2-P、Ca8-P、Al-P的含量,土壤中有效Zn、Mn量也明显提高。t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田间试验表现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陕西长武王东沟径流小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 ,以陕西长武黄土沟壑区径流小区土壤为材料 ,用离心机法、水平土柱渗吸法及公式推导法分别对径流小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扩散率、土壤导水率 )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指数关系曲线 ,土壤水扩散率符合抛物线形式以及土壤导水率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来黄土高原中部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水土流失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化特征,该文选择了黄土高原中部4种典型地貌区域,以年径流深度和年侵蚀模数为水土流失过程参数,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周期和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不同地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及近50年来各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无明显变化,黄土残塬沟壑区和水土流失较轻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总体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持续减弱,而水土流失较轻的黄土山区则表现出总体递增的趋势. 黄土高原各地貌区都存在20~21 a、6~7 a和2~4 a的变化周期. 周期外延和多元回归的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预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周期波动与总体递变相叠加的演化趋势,可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与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土流失现象,水土保持林以及森林覆盖率与土壤流失量(或侵蚀模数)的综合分析,首次定义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为在水土保持林防护范围内土壤流失量等于或小于允许流失量时的森林覆盖率。并提出了确定方法,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为例,初步确定了该区的水土保持林的ECR约为43%,并以黄土高原11个试区(1986~1990年)定位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貌形态计量方法,对淳化县泥河沟流域的黄土侵蚀地貌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从地貌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综合治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治理的长远计划和远景发展目标,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失败教训,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对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农业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效果及其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具体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意义及经验,提出该区水土保持性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注重发展灌木林.  相似文献   

17.
黄土残塬沟壑区坡度和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该研究以黄土区坡地的坡长与坡度对于土壤侵蚀的影响为研究内容,旨在为因害设防,更好的治理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坡地综合治理提出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根据在山西省吉县黄土残塬沟壑区长期定位水土流失观测与调查资料,并结合以往关于黄土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坡长和坡度与侵蚀的关系,研究表明:随坡长和坡度的增大,径流增大,侵蚀量越大,侵蚀模数增大;年侵蚀模数与坡长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坡长增大,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明显增强;坡耕地坡长最好小于15 m.  相似文献   

18.
黄土残塬沟壑区坡度和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该研究以黄土区坡地的坡长与坡度对于土壤侵蚀的影响为研究内容 ,旨在为因害设防 ,更好的治理水土流失 ,对黄土高原坡地综合治理提出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根据在山西省吉县黄土残塬沟壑区长期定位水土流失观测与调查资料 ,并结合以往关于黄土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坡长和坡度与侵蚀的关系 ,研究表明 :随坡长和坡度的增大 ,径流增大 ,侵蚀量越大 ,侵蚀模数增大 ;年侵蚀模数与坡长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坡长增大 ,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明显增强 ;坡耕地坡长最好小于 15m .  相似文献   

19.
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晋西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用Philip半解析迭代、递推的方法,求出了不同林地的Z(θ,t)函数和入渗方程。通过对理论公式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比较,发现二者吻合甚好,证明所求的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Philip解反映了研究地区土壤入渗的基本规律。同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该研究地区的各种地类Phiiip入渗方程级数解,只取前三项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含水量对黄土结构强度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土强度的特点和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杨陵地区渭河北台原黄土为例,对影响黄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即黄土的结构强度和含水量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生成时代风成黄土的结构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建立了黄土结构强度随含水量变化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