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和优度评价法,构建了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给出了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评估方法,并以国土地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备选项目库的项目进行实例验证。模型输出的结果与项目实际可行性完全吻合,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立项决策提供了新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增加大量的耕地,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加强宣传、科学规划、协调组织、筹集资金、完善政策、优质服务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山东省阳信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3种方法,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参数对两种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途径: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开发整理+优化种植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途径均可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但第二种途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025hm^2,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本文针对泉州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目标,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分布状况,以及补充耕地资源的途径,以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和结构,形成规模积聚效应。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93,自引:20,他引:9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统一性,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农户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土地整理的景观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景观的影响;而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景观效益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黑钙土地区土地整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黑钙十具有较高肥力,但十地利用方式与自然条件(坡度、气候等)的限制会使黑钙土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与退化,通过土地整理增强其水土保持能力与耕地生产力.该文将GIS与遥感影像引入土地整理,根据研究区土壤特性与地理要素,通过运用GIS软件并结合模拟分析方法,探讨适宜于黑钙土地区耕地整理中田、水、路、林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黑钙土地区土地平整应依据实际生产方式与土壤特性采取修改局部地形面方法;农田水利设施需采用喷灌系统进行节水灌溉;田间道路设计须根据实地条件与生产方式最人限度节约耕地;营造防护林以减缓有害风;注重培肥地力、改变耕作方式以改良土壤.研究结论:黑钙土地区耕地整理应针对侵蚀区域进行局部平整,避免大规模表土搬运与平整,同时采用喷灌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并注重土壤改良,保持黑钙土肥力.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评价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关系,该文提出了土地整理功效的内涵和研究方法,构建了土地整理功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泰安市岱岳区5个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区的23个行政村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3个整理村可划分为高效整理型、次高效整理型、中效整理型和低效整理型4种土地整理功效类型;投资与土地整理功效呈复杂的正相关关系,在项目区层次上,土地整理功效值基本存在国家级项目区>省项目区>市区项目区的规律,而在村级层次上,投资总额和整理规模较大的村土地整理功效值相对较大。该研究初步探索了土地整理功效的内涵、方法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为评价和协调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关系,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二者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土地整理的方向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国土地整理区划的基础上,对一级区和二级区的土地整理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在东部发达地区土地整理的方向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有机农业为特征的高标准农田,进行土地深层次整理;中部农业区土地整理面向我国大型现代化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作为该区土地整理的主要方向;西部开发区土地整理以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为土地整理的主要方向。同时,在一级区的控制下,分别探讨了全国22个亚区土地整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41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对土地整理科学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部分土地整理活动由于缺乏生态效益的规范和约束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阐述了土地整理内容,分析了生态效益评价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通过对土地整理效应特征和边界的辨析,以能值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以自然环境系统的无偿能值投入变化量为表征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的评价公式。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不同经济类型区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目标具有多层次性,特别是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目标不同。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分析法,在对土地整理目标的区域配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差异,阐明了不同区域土地整理所服务的目标和重点:都市发达圈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结合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强农地整理和非农建设用地整理;渝西经济走廊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和中心村建设及工矿用地复垦;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服务于重庆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生态退耕和低效林、园和牧草地整理,并结合流域治理,复垦灾毁废弃地,改造中低产田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经济价值评定及其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耕地经济价值评定是土地整理重要技术工作之一,其评价结果是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依据。该文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经济价值评定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整理前后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土地整理前后,耕地经济价值的级别空间分布、面积和总价值都发生很大改变。整理前耕地主要是旱地,经济价值级别主要为二、三和四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7.20%,一级地很少;整理后耕地全部为菜地和水浇地,级别基本为一、二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9.88%。整理后的耕地经济总价值是整理前的1.286倍,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显著。该研究方法对土地整理耕地经济价值评定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平整工程经济运距计算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距是影响土地平整工程费用的主要因子。从分析土地平整工程土方挖填特点入手,应用运输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土地平整工程经济运距计算模型,并把模型应用于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土地整理试点项目。通过与经验计算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型计算结果是符合实际的。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应用模型时应根据预算及施工要求,选择适当的网格大小。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项目空间分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该文在对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概况及其空间分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发展与土地整理项目耦合关系,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新增耕地率,可把重庆市区县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划分为4个类型:整理型、整理开发型、开发整理型、开发型;按照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额的高低可划分为4个类型:高投资型、中等投资型、投资偏低型以及低投资型;实施规模单位面积投资额与GDP年均增长率、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耦合曲线类型为复合曲线;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额与GDP年均增长率、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耦合关系呈“S”型变化趋势。区县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与区县经济发展关系并不明显且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出现了农用地以及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和项目实施规模加大而实施规模单位面积投资额降低的“表象”。通过对重庆市经济发展与土地整理的耦合规律研究,为重庆市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为判别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从土地整治应增加耕地有效利用面积并提高耕地产能、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经济活力与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提出了判别标准。并依此为准则,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咨询的方法,构建了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并以山东省东明县小井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案例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整治前可持续性综合分值为63.20,整治后分值为80.55,可持续性等级由勉强持续上升为中等持续;4项因素的分值分别由21.77、5.61、14.46、21.36提高到26.32、8.53、15.95、29.75,说明土地整治对这4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整治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及应用需要,该文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尝试构建了由8个经济效益指标、6个社会效益指标和8个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指数和法计算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得分,确定评价标准。结合山东宁阳县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该研究为土地整理效益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山东低山丘陵土地整治区耕地生态价值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耕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但难以定量评价。低山丘陵是中国土地整治的重要区域,整治前后耕地生态价值发生变化。该文以山东省莱芜市里辛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理论,采用替代法、市场定价法等方法,探讨了低山丘陵土地整治区耕地生态价值评价方法及整理前后耕地生态价值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气体调节、营养循环、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整理前后总价值分别为428.61和774.90万元,耕地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其中气体调节价值最大。整理后耕地生态价值比整理前增加346.29万元,增值率80.79%,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显著,其中气体调节价值增加最多。该研究方法对耕地生态价值定量评价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过程中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田景观生态工程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将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归纳为5种类型,即农田防护生态工程、生物栖息地保护工程、自然景观生态工程、污染隔离带工程和景观美化生态工程,并提出了其具体的建设内容和布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种农田景观生态工程的关键指标控制标准,有利于有效维护农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耕地整理潜力测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GIS支持下,采用样区法测算了延庆县的耕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县内平耕地的无效耕地系数平均为6.14%,低、中、高3种整理水平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是0.68%、2.10%、2.81%,相应的耕地整理潜力为109.29、337.53、451.64 hm2;坡耕地的无效耕地系数平均为9.95%,低、中、高3种整理水平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是0.70%、3.03%、4.20%,对应的耕地整理潜力为90.68、392.52、544.09 hm2。延庆县采用的测算耕地无效耕地系数的样区法、所取得的平耕地与坡耕地的无效耕地系数、不同耕地整理水平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可作为同类地区的耕地整理潜力测算参考,依据这两个系数测算的延庆县耕地整理潜力可作为延庆县耕地整理规划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