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康地处北亚热带,广袤的土石山区、丰富的水热资源决定了飞播造林成为符合安康实际的一种重要的造林绿化方式。飞播能否郁闭成林?其决定因素有种子质量、播区环境和立地条件、播区选择和播带设计、播后成效调查等。仅播后成效调查这一项,对全面了解播区苗木出苗和生  相似文献   

2.
在飞播林区未成林地上,进行了油松飞播幼苗移植造林技术的研究,通过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结合播区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省油松飞播林区的移植造林技术,此项研究为巩固、扩大飞播造林成果,充分利用播区资源,加速荒山绿化,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福建永安市林权制度改革前后林木采伐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福建永安市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2003年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林改前后林木采伐总出材量、平均每份采伐证面积、单位面积采伐出材量、出材树种和材种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永安市等南方集体林区林改后林木采伐管理和资源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巩固和扩大飞播造林成果,探索飞播林的规范管理办法和技术措施,建立飞播林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飞播林经营管理水平,为全国飞播林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以指导全国飞播造林事业的发展,林业部最近作出决定,在全国择优选出6个县作为全国飞播林示范基地建设县,我区藤县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5.
飞机播种造林出苗后的成效检查和效果评定,是飞播造林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效检查要达到下面三个目的:一及时掌握播区的幼苗数量、生长情况及分布状况;二为评定飞播效果等级和飞播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三为今后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确定补植补播计划提供可靠依据。为此,在调查评定前,飞播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情况,播区地形地势,幼苗分布特点和技术力量强弱,来选择合理的调查时间,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 太行山南端自1982年开展飞播造林至今已有七年历史。几年来,我们针对该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飞播造林的技术要求,在播区选择播种量与播期确定等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主要因子和播后管理及播区经济生态效益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截止1988年,共飞播造林32  相似文献   

7.
我省太行山区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82年,针对太行山区的立地类型和气候条件,飞播工作人员在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播期确定、播区规划设计、成效调查和播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地自然条件和飞播造林要求,将豫北飞播宜林地划分为二个造林类型区,即豫北太行中山油松区、豫北太行低山丘陵侧柏油松区。在飞播宜林地造林类型区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的造  相似文献   

8.
从无人机选择、播区调查、树种选择和处理、播种量确定、播种方式、播期、飞播作业实施以及播后管理、造林成效评估等方面介绍了无人机飞播造林,为推广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快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是各级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围绕"完善林木采伐管理体制"课题,我们就当前和"林改"后我省林木采伐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0.
从飞播设计、播前准备、飞播作业、播后管理等环节总结了飞播造(营)林技术,涉及播区选择、树种选择、播种量确定、播种期选择、播区准备、种子及物资准备、播前准备工作验收、通信联络、种子处理及装种、播种质量检查、封育、补植补播或复播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使用权发生了转移,林业生产的模式与制式也发生了转换,派生出新的林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格局。这些变化对于森林后备资源的培育方式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林改后形成的新林业生产格局、造林、管理现状及林改后森林后备资源培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确保林改后培育高质量森林后备资源,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为目的,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对农村改革新的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等新的林业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给临夏州山区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对保护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林改后山区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一)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林改后,林业生产出现产权结构小型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林地状态分  相似文献   

13.
<正> 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效率高,能深入边远山区的优点,是加速荒山绿化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飞播作业技术与设备的限制,不能够达到一次成林的目的,所以如何搞好飞播区播后建设是飞播造林工作重要课题之一。辉县市近几年来在加强播区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播后管护,及时进行补造,集约经营飞播林区是巩固扩大飞播成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76年播后出苗率和成苗率调查,1987--1990年油松毛虫灾害对油松林分的影响,及1991年和2003年丁营飞播区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通过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丁营飞播区播后林分变化规律,符合近自然林业发展规律。面向整个丁营飞播区生态系统,依据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研究丁营飞播区经营管理措施,实现林业经营目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提高飞播成效,成阳市加强对飞播种源质量管理,加大对播区地面处理工作力度,全面采取人工砍灌和挖设接种坑等措施,为开展飞播造林创造了良好的立地条件.目前,成阳市平均每年实施播区地面处理的面积,已占到整个播区面积的30%左右,这给实施人工点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飞播用种主要为油松、侧柏等树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飞播造林在河南省淅川县试播获得成功后,拉开了全县飞播造林的序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造林绿化途径,使造林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县先后在荆关、西簧、寺湾等10个乡镇34个播区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7.
在对安徽省岳西、金寨、责池等11个县(市、区)1991—1992年马尾松飞播造林播区,开展飞播当年出苗调查和飞播3a后成效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飞播造林当年至成效调查前气象实况数据,就飞播造林成效与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主导因子,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南阳地区为加快荒山造林绿化步伐,采取积极措施,认真搞好飞播造林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自1981年开始试验以来,已在淅川、西峡、内乡、南召、桐柏等5个山区县累计完成飞播面积166.34万亩,造林131.82万亩,共设飞播区115个。通过管理,早期的飞播区大都郁闭成林,有的已开始间伐利用。全区已初步形成了4片具有一定规模的飞播林基地,总计面积45万多亩,其中内乡和南召的两片基地已划入全省飞播林基地建设的重点。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建立健全飞播机构,自上而下形成管理体系。地区行署和有关县政府召集林业、交通、邮电、石油、公安等部门成立飞播造林指挥部,有关乡、镇成立了飞播造林领导小组,村村有护林队伍,由主抓领导挂帅。重点县设立飞播管理站等专职机构,南召县还在重点乡设飞播分站,使飞播造林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相似文献   

19.
巫山山脉油松飞播造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川东、鄂西大巴山、巫山、齐跃山海拔1900—2200米飞播的华山松,落针病危害严重,生长衰退,有的成片死亡,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扩大飞播树种引进油松,营造混交林,以解决华山松遭受病虫害问题。 1979年从河北引进油松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到1981年底止,已飞播6个播区,有效面积一十万九千亩。本文根据3年来对青山头播区飞播油松后的效果调查,讨论油松在巫山,大巴山飞播造林成功的可能性,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及播区选择、播种期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多年实践表明,评价飞播造林的成效,不仅仅看其出苗率和幼苗保存率,还要看其以后的生长和成林的可能性,因此,研究油松幼苗在播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和成林过程,对正确选择播区、全面评价飞播造林效果以及合理经营飞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试验区自然概况试验是在延安地区宜川县的甘义沟播区(1976年飞播)、圪背岭播区(1977年飞播)和木头沟播区(1978年飞播)进行的。这三个播区均属黄龙山余脉,海拔高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