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滩涂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大量污水的肆意排放,适合缢蛏繁育生长的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直接导致了缢蛏资源的日益减少。经过大量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合理的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缢蛏的产量,该文介绍了在池塘中养殖缢蛏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三门湾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糖原和灰分)、氨基酸、脂肪酸、质构、色差等品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养殖缢蛏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排列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而野生缢蛏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排列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变化,但野生缢蛏的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高于养殖缢蛏;不同部位的质构剖面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缢蛏内脏肌肉和足部肌肉的粘附性和弹性优于野生缢蛏(P0.05);野生缢蛏和养殖缢蛏肌肉的色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三门湾养殖缢蛏在个体大小、出肉率和质构方面优于野生缢蛏。但三门湾养殖缢蛏的营养价值要低于野生缢蛏。  相似文献   

3.
缢蛏无水保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凤生  刘红英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17-13718,13996
[目的]研究温度、湿度和氧气等因素对缢蛏无水保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将缢蛏置于6种温度条件下(-1.5~0、5±1、10±1、18±1、24±1℃、冰藏(淡水冰、海水冰))进行保藏,每组分别加湿、充氧,研究不同试验组缢蛏的存活情况。[结果]缢蛏在冰温条件下(-1.5~0℃)的保活效果最好,保存10d时存活率仍可达100%,随着温度的升高,缢蛏存活率逐渐降低;加湿、充氧可提高缢蛏的存活率。[结论]该研究促进了缢蛏保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研究对象,设置养殖周期为60 d的对照组(20)和高盐组(30)比较实验,分别在0、10、30和60 d进行取样,检测高盐对缢蛏生长存活、鳃组织Na+/K+-ATPase(NKA)活性及肝胰腺和血清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组缢蛏在30~60 d的养殖时间段内存活率为45.1%±2.9%,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5%/d、0.17%/d、0.13%/d和0.6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高盐组NKA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和60 d时对照组缢蛏肝胰腺己糖激酶(HK)活性显著高于高盐组,血清中葡萄糖(GLU)含量、乳酸(LA)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也显著高于高盐组,高盐组缢蛏无氧代谢水平低于对照组。30 d时高盐组血清中GLU含量、L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高盐组缢蛏无氧代谢水平高于对照组。0、10和30 d时高盐组肝胰腺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高盐胁迫下缢蛏需氧代谢水平上升。研究表明:长期高盐养殖下,缢蛏仍能保持一定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高盐影响了缢蛏的渗透调节和能量代谢,渗透调节增加了其能量消耗。本研究为进一步培育缢蛏耐高盐新品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缢蛏和日本对虾都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山东省无棣县在养虾池塘内进行缢蛏和日本对虾混养,利用了缢蛏穴居、滤食和对虾表泥潜伏、抱食的特性,对虾的残饵及排出的粪便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植物繁殖,为缢蛏提供鲜活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6.
缢蛏保活过程中乳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缢蛏为研究对象,在高温区25℃、常温区18℃、低温区10℃、冰藏区0℃ 4个温度下采用不同贮藏条件下进行饥饿无水保活试验,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乳酸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的贮藏方式保活缢蛏,其糖原消耗量少,乳酸含量上升缓慢,营养成分保藏较好.在冰藏区0℃时缢蛏保活时间最长能达到14 d.采用低温充氧方式保活缢蛏时乳酸上升缓慢,糖原消耗量最小,保活效果最好,为实际生产运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6,(9):67-70
在天津海水池塘开展缢蛏养殖试验,探讨缢蛏对池塘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当年壳长可达4~5 cm,存活率可达70%左右;缢蛏养殖可提高池塘养殖水体透明度,降低氨氮、亚硝等有害因子,有利于同一池塘内其它养殖动物的生长与存活。本研究可为天津市开展缢蛏池塘养殖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研究氯化铵、亚硝酸钠和硫化钠水平对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存活的影响,共3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氯化铵水平(0、100、158、251、398、631、1000和1585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氯化铵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515.65、163.44、104.99和85.48mg/L,安全浓度为4.93mg/L。实验2研究了亚硝酸钠水平(0、4、10、25、63、158、398和1000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亚硝酸钠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713.00、217.07、87.90和23.61mg/L,安全浓度为6.04mg/L。实验3研究了硫化钠水平(0、13、25、50、100、200、398、794、1585、3162和6310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硫化钠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3843.18、2072.71、1011.95和306.30mg/L,安全浓度为180.87mg/L。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沙棘新型育苗技术,包括播种育苗和硬枝扦插育苗2种方法,以期为沙棘的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烤烟漂浮育苗是凉山州烤烟生产的最主要育苗方式,结合凉山州实际,详细介绍了烤烟漂浮育苗过程中对育苗设备和物质的消毒技术,以及育苗过程中主要技术环节的消毒技术,以期为广大烟技员和育苗大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性低盐胁迫,并检测低盐对缢蛏存活率、Na~+/K~+-ATPase活性及其血淋巴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大小规格的缢蛏,在盐度从8降低到2时,存活率接近100%,Na~+/K~+-ATPase活性保持稳定,吞噬能力小范围下降;但是当盐度从2降低到0时,其存活率随着盐度的下降而降低,且成体的存活率始终比亚成体和稚贝的存活率要高,同时调节Na~+/K~+-ATPase活力相应升高来维持体内外渗透压的调节;盐度急性下降,缢蛏的生理功能受影响,吞噬能力也随之降低。稚贝、亚成体和成体缢蛏的LC_(50)低盐度分别为1.45、1.25和0.75。缢蛏对急性低盐度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可能是一种极具内陆移殖潜力的海水贝类。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北京市密云县种植的主要油料作物,本研究通过分析3种不同花生种植方式(2年3种3收,即春播花生-小麦-夏播玉米;春播花生-小麦-夏播花生;2年2种2收花生)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现,春播花生-小麦-夏播玉米模式虽然经济效益不及2年2种2收花生的种植模式,但其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显著,建议在密云县库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加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加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向顶级群落演替,确定天然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补植位置,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及针叶混交3种典型的林分类型为例,在次生林原有天然更新的基础上,利用Voronoi图进行空间单元确定和Voronoi结点边缘校正,并使用反距离插值使林木空间结构参数可视化,预测林分中未含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信息,将其作为补植依据,使用熵权法确定各空间结构参数权重,将各空间结构参数插值后图像进行加权叠加,以林分非空间结构为约束条件,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为目标,探讨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位置。结果(1)选取兴安落叶松为补植树种,各林型幼树补植数量分别为660、1 970、315。(2)补植后白桦纯林样地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2,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1;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84,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70;针叶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增加为0.78,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0。(3)补植后各林型样地林下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31、1.41、1.36,均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及针叶混交林中落叶松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27、1.40、1.37,均呈随机分布。结论采伐和补植是两种相反的空间优化方式,将林木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反距离插值,可以预测林分中无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参数值,插值后的图像像元大小可以设定为补植幼树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大小,依据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和补植数量的调控目标,提取样地未含林木区域空间参数值,进而确定补植的树种和位置。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水稻发芽特性和幼苗耐盐生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用中花11号和265号水稻品种进行发芽和苗期耐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种子发芽的时间推迟、发芽过程延长、发芽率降低;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抑制幼苗生长,与根系相比对苗生长的影响更大;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对265号水稻品种苗期生理生化指标有影响,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脯氨酸含量直线性上升,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检测细菌对块菌菌根苗的菌根数量、株高和地径的影响,寻找块菌可能的NHBs.[方法]设置5个菌根组合Zinndi-cumxCmollissima,T indicumxQ.franchetii,T.aestivumxCmo,T.issima,ZaestivumxQ.franchetii和T.melanosporumxC.tmol-lissima为供试菌根组合.选择6株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溶杆菌(Lysobacter capsici)、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m)、瓜两面神菌(Janibacter melonis)、氧化烃微杆菌(Microbacterium hydrocarbonoxydans)和球形节杆菌(Anhrobacter globiformis)作为供试细菌.在块菌接种的过程中在菌剂中分别加入供试细菌和抗生素,在幼苗形成菌根后对菌根苗的菌根进行计数,并且测量株高和地径.[结果]苏云金牙孢杆菌可以极显著地促进TixQf菌根苗的菌根数量和地径,球形节杆菌极显著地促进TmxCm菌根苗的菌根数量.这两种细菌可以应用于实验大棚接种.[结论]同一细菌对于不同的菌根组合形成的菌根数量、菌根苗株高和地径具有真菌特异性.它会促进某些菌根组合的菌根数量、菌根苗株高和地径形成,但会抑制另外一些菌根组合的菌根数量、菌根苗株高和地径.同时,块菌子囊果内土著细菌对于所有供试菌根组合形成的菌根数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于菌根苗株高和地径的影响在不同组合中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新铁炮百合的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铁炮百合鳞片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时间在15~18 min。不同继代培养基对新铁炮百合离体快繁有显著影响。选用MS做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配合成10个组合,并进行随机区组实验,MS+BA2 mg/L+NAA0.2 mg/L继代繁殖效果最佳,繁殖系数达40 d14~17株苗。不同生根培养基对新铁炮继代苗生根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MS不附加任何激素为最佳,生根率为99%,平均每株苗生粗根6.9条。不同移栽基质对新铁炮生根苗移栽成活率影响不同,其中以细河沙:草炭2∶1为最佳,移栽成活率可达92%。继代后废弃培养基再加30%母液可以进行再利用,降低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乐清湾、三门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碳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然海水流水培育方法,对乐清湾、三门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摄食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这些贝类的碳收支情况。结果表明:贝类通过滤食颗粒有机物摄取有机碳源后,一部分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部分通过贝类自身的呼吸作用被消耗掉,极少部分碳通过排泄代谢排出体外,结余部分的碳即生长碳作为贝类自身的生长或性腺发育的生长碳而成为贝类的身体组成成分。春季太平洋牡蛎、僧帽牡蛎、泥蚶、缢蛏的净生长率分别为53.95%、65.78%、55.13%、28.12%,其生态效率分别为16.33%、22.10%、6.09%、6.81%。根据测算,2002年春季,乐清湾和三门湾养殖贝类每日从海水中摄取POC分别达到44.43 t和76.88 t之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达到了50.68 t和96.93 t,排氨氮达4.35 t和7.97 t,两湾养殖贝类每天排出的粪便物干重更是达到370 t和580 t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两次对6个缢蛏家系(A1、B1、C1、D1、E1和F1)生长性状(壳长、壳高、壳宽、总重和软体部重)进行测量、分析,并测定其体内淀粉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发现缢蛏胃、消化盲囊等器官内淀粉酶活性较高,而纤维素酶的活性很低,消化酶活性与其滤食微藻的食性有关系。对比缢蛏生长性状的增长和消化酶活性的提升,结果表明家系D1的5个生长性状均取得最大值,且与家系A1、B1、C1、E1及F1存在显著差异(P0.05)。家系F1的5个生长性状均取得最小值,且各性状显著小于家系D1。随着日龄的增长,各个家系缢蛏个体的淀粉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都有所增长,2次的测量值显示同样的趋势,D1C1E1A1B1F1。发现缢蛏消化酶活性与生长发育相关,较快的生长速度对应较强的消化生理机能,高水平的消化酶活性有利于缢蛏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乐清湾、三门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碳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然海水流水培育方法,对乐清湾、三门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摄食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这些贝类的碳收支情况。结果表明:贝类通过滤食颗粒有机物摄取有机碳源后,一部分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部分通过贝类自身的呼吸作用被消耗掉,极少部分碳通过排泄代谢排出体外,结余部分的碳即生长碳作为贝类自身的生长或性腺发育的生长碳而成为贝类的身体组成成分。春季太平洋牡蛎、僧帽牡蛎、泥蚶、缢蛏的净生长率分别为53.95%、65.78%、55.13%、28.12%,其生态效率分别为16.33%、22.10%、6.09%、6.81%。根据测算,2002年春季,乐清湾和三门湾养殖贝类每日从海水中摄取POC分别达到44.43 t和76.88 t之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达到了50.68 t和96.93 t,排氨氮达4.35 t和7.97 t,两湾养殖贝类每天排出的粪便物干重更是达到370 t和580 t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