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用微波法合成N^δ-保护鸟氨酸。[方法]以L-鸟氨酸盐酸盐为原料,与碱式碳酸铜反应得到L-鸟氨酸铜络合物,在δ-氨基上分别引入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芴甲氧羰基、乙酰基和邻苯二甲酰基,得到了N^δ-保护鸟氨酸铜络合物,微波辐射下用EDTA-2Na脱去铜离子,得到N^δ-苄氧羰基鸟氨酸、Nδ-叔丁氧羰基鸟氨酸、N^δ-芴甲氧羰基鸟氨酸、N^δ-乙酰基鸟氨酸和N^δ-邻苯二甲酰基鸟氨酸5个N^δ-保护鸟氨酸。探讨了微波辐射功率、时间及投料比例对脱铜反应的影响。[结果]脱铜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N^δ-保护鸟氨酸铜络合物)∶n(EDTA)=1∶1.1~1∶1.2,微波辐射功率为250~300W,反应时间为4~6min,收率分别为93.2%、86.2%、88.7%、86.3%和86.4%(以N^δ-保护鸟氨酸铜络合物计)。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结论]该合成工艺对环境友好、简便、高效,产物收率与纯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4-(N-叔丁氧羰基)氨甲基-1-(N-叔丁氧羰基)吡咯烷-3-醇的合成工艺。[方法]以4-氰基-1-(N-叔丁氧羰基)吡咯烷-3-酮为原料,经硼氢化钠、漆原钴催化加氢还原、氨基保护"一锅法"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改进的工艺采用漆原钴催化加氢代替原来的氢化铝锂还原,总收率由原来的75%提高至88%,结构经1HNMR确证。[结论]该工艺操作安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合成N-苄氧羰基(Cbz)-氨基酸-噁霉灵,并测定新化合物的室内杀菌活性。采用N,N'-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形成的脱水缩合体系,N-苄氧羰基氨基酸和霉灵发生缩合反应生成13个新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棉花枯萎病菌(F.oxysporum)的杀菌活性。N-苄氧羰基-丙氨酸-噁霉灵、N-苄氧羰基-脯氨酸-噁霉灵、N-苄氧羰基-苯丙氨酸-噁霉灵、N-苄氧羰基-甲硫氨酸-噁霉灵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64、0.212、0.225、0.205 mmol/L,低于对照药剂霉灵的抑制中浓度(0.338 mmol/L);N-苄氧羰基-脯氨酸-噁霉灵、N-苄氧羰基-苯丙氨酸-噁霉灵、N-苄氧羰基-甲硫氨酸-噁霉灵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234、0.277、0.289 mmol/L,低于对照药剂霉灵的抑制中浓度(0.479 mmol/L)。合成的衍生物均保持了霉灵的生物活性,具有杂环、苯环或杂原子的氨基酸结构能够增加衍生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一种香味更持久的新型香料。[方法]以4-甲基-3-硝基苯甲酸为起始物,通过酯化反应将其转化为4-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2),又经过缩合反应、氧化反应、醛基保护等步骤合成2-(3-硝基-4-甲氧甲酰基)-苯基-1,3-二硫戊烷。[结果]目标产物及某些重要中间体的结构已通过红外光谱、质谱、H1NMR进行表征。[结论]目标化合物2-(3-硝基4-甲氧甲酰基)-苯基-1,3-二硫戊烷具有微弱的油脂香气和肉味,总收率达46.8%。  相似文献   

5.
岳贤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25-7526
[目的]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橘子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微波辐射萃取法提取橘皮中的果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剂类型、溶剂类型、料液比、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乙醇浓度及pH值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盐酸作为萃取剂,以水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20,微波辐射功率为600W,微波辐射时间为4min,乙醇浓度为60%,pH值为1.8时,果胶提取率较高,达20.7%。[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橘子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盐酸调节提取液pH值为1.8,用水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20,微波辐射功率600W,辐射时间4min,乙醇浓度60%。  相似文献   

6.
采用叔丁氧羰基(Boc)、苄氧羰基(Z)和芴甲氧羰基(Fmoc)这3种保护基保护苯丙氨酸的氨基,顺利得到3个保护的苯丙氨酸(Ⅲa-c);保护的苯丙氨酸与精左氨基物(Ⅱ)进行偶联,较高收率地合成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分子(Ⅳa-c),产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测试得到了验证.对氨基酸的保护及偶联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Abstract:
With butyloxycarbonyl (Boc), benzyloxycarbonyl (Z) and fluorenylmethyloxycarbonyl (Fmoc)as protecting groups, three amino group-protected L-phenylalanine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Aided by different coupling reagents, three new conjugated products of the amino group-protected L-phenylalanines with chloramphenicolbase were synthesized with a yield of 70%-78%.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by IR, 1H NMR, and 13C NMR.The conditions for the reactions mentioned above were optimized.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合成了4个N-邻苯二甲酰谷氨酰胺,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1H NMR和13C 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混药法研究了4个N-邻苯二甲酰谷氨酰胺对稗草和反枝苋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4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当浓度为1 mg/ml时,化合物5-[(4-氯苯基)氨基]-2-(1,3-二羰基异二氢吲哚-2-基)-5-氧代戊酸(a)、2-(1,3-二羰基异二氢吲哚-2-基)-5-氧代-5-(对甲苯基氨基)戊酸(b)和4-[4-羧基-4-(1,3-二羰基异二氢吲哚-2-基)丁酰胺基]苯甲酸(d)对稗草与反枝苋的胚根可以达到100%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苄醇类化合物的氯代反应。[方法]采用氯化亚砜一三乙胺-DMF体系对苄醇类化合物进行氯代反应。[结果]结果表明,苄醇类化合物在氯化亚砜-三乙胺-DMF体系中反应2.0~40min时,收率为92%~98%,副产物少,无焦化产物。[结论]氯化亚砜-三乙胺-DMF体系具有良好的反应收率,且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对于苄醇的氯代反应速率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α,α-二甲基苄醇的氯代反应。[方法]采用不同的氯代体系进行氯代,确定氯代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在氯化亚砜-二氯甲烷体系中,氯化亚砜过量并延长反应时间,可得到理想的结果,收率为97%。[结论]氯化亚砜-二氯甲烷体系具有良好的氯代效果,反应温和且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地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通过三甲氧苄氨嘧啶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三甲氧苄氨嘧啶半抗原,再通过免疫动物得到抗三甲氧苄氨嘧啶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能够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ELISA试剂盒。[结果]试验表明,该试剂盒对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检测限为2.34μg/kg,IC50(50%抑制浓度)为4.8μg/L,回收率为60.5%~79.7%,试剂盒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80μg/L,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三甲氧苄氨嘧啶单克隆抗体与二甲氧苄氨嘧啶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4℃下能够保存12个月,稳定性较好。[结论]研究可为监管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滥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地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通过三甲氧苄氨嘧啶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三甲氧苄氨嘧啶半抗原,再通过免疫动物得到抗三甲氧苄氨嘧啶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能够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ELISA试剂盒。[结果]该试剂盒对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检测限为2.34μg/kg,IC50(50%抑制浓度)为4.8μg/L,回收率为60.5%~79.7%,试剂盒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80μg/L,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三甲氧苄氨嘧啶单克隆抗体与二甲氧苄氨嘧啶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4℃下能够保存12个月,稳定性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监管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滥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岳贤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26-14827
[目的]为桔子皮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桔子皮干燥粉碎,以乙醇为溶剂加热超声辅助提取其中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液中多糖的含量,并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率最高的条件分别为:加热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80℃,料液比1∶50,微波辐射功率500W,辐射时间5min,浸提次数6次,乙醇浓度100%。最佳提取条件为:加热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80℃,料液比1∶50,浸提次数4次,乙醇浓度80%,微波辐射功率500W,辐射时间5min。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15.23%。[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桔子皮中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十二烷基磺酸铁为催化剂,经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了苯甲醛正丁硫醇缩醛。结果表明,当微波辐射功率为450 W,辐射时间6 min,苯甲醛50 mmol,n(苯甲醛)∶n(正丁硫醇)∶n(十二烷基磺酸铁)=50∶180∶2.5时,苯甲醛正丁硫醇缩醛的收率为82.1%。该合成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收率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催化反应。所得产物经过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固相熔融的方法,使4,4′-联吡啶与磺酸酯或苄溴进行反应.结果表明,将反应固体混合物加热到融化,在30 min内完成反应.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投料比,可以高选择性的产生单取代或双取代4,4′-联吡啶衍生物.当4,4′-联吡啶与磺酸酯或苄溴摩尔比为1.0∶2.1时,生成双取代产物,收率近100%;当摩尔比为10∶1.0时,生成单取代产物,收率达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了稻壳灰制备硅铁红的工艺,为拓宽稻壳灰综合利用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采用稻壳灰为原料制备水玻璃,而后以此水玻璃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微波辅助干燥条件下制备硅铁红颜料。同时考查了硅/铁摩尔比、微波辐射功率及时间、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硅铁红包裹率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硅/铁摩尔比为7∶1,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分别为600 W和8min,前驱体煅烧温度和时间分别为750℃和2 h;此条件下制备的Fe2O3/SiO2,其包裹率达到93.1%。[结论]在微波辅助下通过简单的sol-gel工艺,可以将SiO2玻璃包裹于Fe2O3颗粒表面而制备出硅铁红包裹颜料并且所制备的硅铁红包裹率高达93%左右,比市售硅铁红的包裹率要高。该工艺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制备D-鸟氨酸盐酸盐的新方法。[方法]采用L-鸟氨酸(L-Orn)为消旋反应原料,经消旋反应得到DL-Orn,然后利用蜂房哈夫尼菌AS1.1009中的赖氨酸脱羧酶进行DL-Orn酶法转化,可同时获得D-Orn和腐胺,并以此作为生物转化底物,考察了在水杨醛催化下,不同浓度NaOH水溶液对L-Orn消旋率和溶液中鸟氨酸总含量的影响。[结果]通过化学酶法制备的D-鸟氨酸盐酸盐,收率为46.1%。确定在回流条件下使用1.0 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用0.10摩尔比的水杨醛催化L-鸟氨酸在3 h内可生成DL-鸟氨酸。对生物转化中赖氨酸脱羧酶性质的研究表明,添加5 mmol/L的Fe2+可将比酶活提高为6717 U。在此优化条件下,D-鸟氨酸可完全降解,最佳生物转化时间为16 h。[结论]该研究为制备D-鸟氨酸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统武  蔡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66-7267,7290
[目的]筛选茄尼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方法萃取茄子叶中的茄尼醇,研究了不同的溶剂、料液比、辐射时间、萃取温度、辐射功率对茄尼醇的提取率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以95%乙醇为萃取溶剂,料液比为1∶14,辐射时间为25min,萃取温度为50℃,辐射功率为500W。在该条件下,茄尼醇的提取率为0.0435%,质量分数为0.78%。[结论]该方法萃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萃取效率高,是提取茄尼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苯胺为原料,经氯化、硝化、甲酰化、氨解反应合成了N-硝基-N(N‘-对乙酰基苯基)-氨基甲酰-2,4,6-三氯苯胺。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讨论了反应物的配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成晶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克百威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酚为反应原料,在通光条件下合成了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氯甲酸酯.然后,以其作为反应原料与氨基已酸或氨基丁酸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羧基的两种活性半抗原6-[[(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氧)羰基] 氨基]已酸(BFNH)和4-[[(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氧)羰基] 氨基]丁酸(BFNB).半抗原和牛血清蛋白(BSA)经碳二亚胺法偶联得到了其免疫原,BFNH-BSA和BFNB-BSA的结合比分别为10∶1和13∶1,同时利用混合酸酐法和卵清蛋白经偶联得到包被抗原,BFNH-OVA和BFNB-OVA的结合比分别为4∶1和3∶1.  相似文献   

20.
樊爱萍  刘卫  吴荣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36-8338
[目的]优化微提取玫瑰花(Rosa rugosa Thunb)红色素的工艺。[方法]以云南高原食用玫瑰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提取工艺。[结果]微波提取玫瑰花色素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为560 W,提取时间为35 s,料液比为1∶5,提取溶剂为40%乙醇。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玫瑰花红色素提取率达到81.6%,提取收率达到3.6%。[结论]微波提取技术可较好地提取玫瑰红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