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居住区植物造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军 《甘肃农业》2005,(12):123-123
居住区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其环境的建设应以改善和维护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笔者系定西市安定区园林局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城市及小区园林绿化工作多年,通过多年的工作感受和对定西市现有住宅小区绿化现状、景观现状、功能要求、人文环境的综合分析,对住宅小区绿化及植物造景作一浅析, 并提出一些居住区绿化可供参考的植物造景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的总体状况,以及居民对植物造景的态度,运用使用后(POE)评价法和五点取样法,对信阳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现状和居民对造景意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市住宅小区植物绿化造景绿化率为31.7%,符合国家规定标准;造景植物配置方式多种多样;多数小区造景植物季相景观四季分明,少部分小区植物造景存在热情过度的绿色沙漠;造景植物种类多种多样,分布于25科38属56种;大部分住宅小区造景植物养护较好,个别小区造景植物存在管理跟不上、先造再毁等情形。从植物造景种类布局、方式布局、后续管理等方面冷静思考、着眼未来,最大限度发挥造景植物的美化功能和生态功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任壬  杨宗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50-12152
在分析北京部分老旧住宅小区景观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使用生态、美术、园林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的准则与措施.提出了老旧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改造实施途径,包括:结合现状营造小区特色;强化空间的景观序列性;改造停车位;维护“原生态”的居住文化;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调整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4.
根据垂直绿化的特点,介绍了一些适宜在住宅小区进行垂直绿化的植物种类,分析了小区垂直绿化的应用形式,为住宅小区的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住宅小区园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了南宁市的40个住宅小区,小区绿化共用植物273种,隶属73科161属,分析了植物物种丰富度、组成、出现频率、群落结构,比较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多样性、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多样性以及观赏部位的多样性,进而探讨了住宅小区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住宅小区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昆明市的70个住宅小区, 小区绿化共用植物203种, 隶属76科, 146属, 分析了植物物种丰富度、组成、出现频率、群落结构, 比较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多样性、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多样性以及观赏部位的多样性, 进而探讨住宅小区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问题, 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住宅小区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昆明市的70个住宅小区,小区绿化共用植物203种,隶属76科,146属,分析了植物物种丰富度、组成、出现频率、群落结构,比较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多样性、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多样性以及观赏部位的多样性,进而探讨住宅小区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卢萍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84-85
现今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实施植物绿化、水景、环境设施,力求营造出更具人性、更具未来感的家居生活方式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型居家环境.  相似文献   

9.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和住宅小区的重点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小区生活环境质量,在园林绿化中要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小区的绿化植物要以自然绿色景观为主体,在施工过程把园林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出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住宅小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小区业主的视角,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以Logistic模型为分析工具,分析了江北区(研究区)封闭式住宅小区的城市道路、地形和小区面积状况,从小区特征、业主权益、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的方式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分析了江北区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形和封闭式住宅小区限制了江北区城市道路的畅通性;2)建设开放式住宅要针对不同类型(档次)的封闭式住宅小区;3)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的影响因素多样;4)选择合适的建设方式和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目的是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的主要动力和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提出:1)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要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为突破点;2)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要选择合适的建设方式;3)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三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住区绿化是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结合平顶山市探讨了新老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差别、居住区绿化对特殊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不同功能单元绿化植物配置以及植物造型、季相与色彩的搭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曾艳 《北京农业》2012,(9):64-65
以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活动特点的分析以及对若干居住小区的考察,总结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活动场地的需求,并提出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在场地类型、铺装及植物配置上的理论设计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居住小区生态型绿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从分析呼和浩特市自然条件与居住小区不同类型绿地的现状出发,将呼和浩特市的居住小区按绿地率分为高、中、低3个档次,并分析了居住环境中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根据典型乡土阔叶植物叶面积和针叶植物叶面积的滞尘效益及不同类型绿地群落模式的降温增湿效益,测算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结合前人对绿地其他生态效益测试结果,提出该地区生态型绿地模式的建设意见.指出了呼和浩特市小区绿化发展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说明了发展滞后的原因,根据呼和浩特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高标准居住小区绿地建设增加绿地率,丰富绿地植物种类,因地制宜,不同季节、不同地段配置各具特色的景观群落等发展对策,使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得到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三个不同年代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美学调查和评价,并初次尝试从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自身特性以及整体景观有机融合的角度选取五个影响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对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的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梦园小区绿地景观的公众审美评价最好。不同背景的三个测试群体在居住区绿地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两个不具有专业背景的群体相关性较好。另外,整体环境协调度和植物色彩鲜明度是美景度评价的重要影响因子。最后从审美角度对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果树在城市居住区造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相关案例的调研,从种类、数量、配置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果树在上海居住区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同一小区的不同区住之间果树的应用情况差别很大。宅旁绿地中果树的使用率达到了36%~50%,而中心绿地中果树的使用率只有5%左右。从数量上来看,宅旁绿地中果树应用率为19%-23%,而中心绿地中果树应用率为0.5%~8.2%。万科和宝华花园宅旁绿地中果树的使用率非常接近,分剐为19.2%和23.1%。[结论]利用果树的造景优势,与普通绿化树种共同配置,因地制宜,营造不同的景观氛围,已成为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居住区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景观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相同的自然要素在不同的背景下会展现不同的内涵.各自然要素不是独自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在不同的景观内涵中.研究居住区环境中的自然要素的表现,适地适景,巧妙的组织与运用各种自然要素,满足人们回到自然、追求和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清农村居民点的演进模式,进而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基于GIS方法,从上石桥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农村居民点空间及属性信息、路网和水系等资料,并结合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料,对镇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空间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析农村居民点的演进模式。经过分析得出,上石桥镇农村居民点的演进模式为自然演进模式,这种演进模式是该镇农村居民点存在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通过空间分析找出这个根源,并为当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划与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1990和2008年巩义市农村居民点景现格局特点与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表现出了面积增加、密度增大、形状更加规则等特点.进而研究了地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道路距离和人口密度对农村居民点增长率、形状指数变化率、密度变化率三类指标的影响.中低山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增长率最快,...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域农村居民点格局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寻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区即垦区与传统农业区即农区农村居民点格局的差异及农业发展状态对居民点格局的影响,基于抚远市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现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与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类农村居民点即聚居居民点与田间散居住宅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农业区与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标准差椭圆的长短轴差值、形状指数以及居民点规模全局聚类值与显著性检验分别为:8 743.39与13 426.64 m、10.98与15.18、0.107 478与0.000 015、2.26与0.67,田间散居住宅的数量依次为1 742与487个现代农业区散居住宅核密度远高于传统农业区,表明二者的农村居民点格局存在显著的差异,现代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规模呈现出全局高值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形状较为简单,其田间散居住宅密度较高分布较为密集,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随机,形状相对复杂,其零星分布散居住宅;现代农业区水田种植比例与耕作半径较大耕作强度较高耕种期内农民选择在田块间建立散居住宅以提高耕作效率,即水田种植比例与耕作半径是导致现代与传统农业区田间散居住宅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传统农业区的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特征尚不完善,而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布局对农业生产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即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特征是造成现代与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差异的关键因素。未来黑龙江省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应对现代与传统农业区进行分区整治,现代农业区应充分考虑耕地结构与耕作半径,传统农业区应注重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的特征,以实现黑龙江省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土地的高效与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的重要聚居方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深入揭示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对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农村居民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 GIS10.2软件,研究农村居民点密度和用地比重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密度和用地比重来看,研究区不同等级的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北部密度和用地比重较大,而南部总体偏小,局部密集,用地比重较大的特点;(2)从地形因子来看,研究区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及坡度6~25°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密度在20个/km2以上,用地比重多在1.5%以上,属于农村居民点较密集区。总体上,奉节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其自然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地区,农村居民点密度大且用地比重大,反之,地势陡峭,土地承载力低的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分散,用地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