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花芸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粗提条件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新型的、高活性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将紫花芸豆磨碎乙醚脱脂后制成花豆粉,用pH4.0的稀酸溶液抽提,并在70 ℃对抽提液热变性15 min,然后进行40 %~70 %饱和度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对花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粗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探索了不同温度处理对PVTI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处理60 min后,活性丧失约30 %,PVTI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刘盈盈  洪江  杨玲  张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69-6871
[目的]从紫花芸豆中分离纯化胰蛋白酶抑制剂。[方法]以紫花芸豆为材料,采用脱脂、酸抽提、热变性、硫酸铵分级沉淀及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胰蛋白酶抑制剂。[结果]胰蛋白酶抑制剂经PAGE和IEF电泳显示单一条带。凝胶过滤法测定其表观分子量约为59kD。SDS电泳结果显示它有3个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4、16、15kD。等电聚焦法测定其等电点为5.25。动力学的方法检测PVTT与胰蛋白酶发生不可逆抑制作用。[结论]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法能快速地分离纯化紫花芸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去离子水抽提、硫酸铵分步盐析、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等方法,从山合欢种子中得到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SDS-PAGE结果表明,该抑制剂由2条多肽链构成,分子量分别为14.5和5.5 kDa.MALDI-TOF测定该抑制剂的精确分子量为19768.23 Da.该抑制剂能与胰蛋白酶形成1∶1的复合物,并且它们的结合不受SDS的影响.该抑制剂的肽指纹图谱中有7个主要的信号簇.通过串联质谱测定该抑制剂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与其他Kunitz蛋白酶抑制剂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5.
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不同领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胰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具有胰蛋白酶抑制作用的物质 ,该类物质的来源不同 ,其活性和作用的方式也不同。对其在医药领域、植物抗病虫害、饲料工业方面的应用及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胰蛋白酶偶联的Sepharose 4B亲和柱,从红豆草茎叶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其抑制剂的抑制活力、摩尔抑制比和抑制活性中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豆草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红豆草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的摩尔抑制比为1∶2;用氨基酸修饰法,进一步证明红豆草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两个活性中心分别是精氨酸残基和赖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7.
弄清胰蛋白酶抑制剂在大豆中的分布和毒理,找到有效的处理方法.对大豆在实际生产中的正确运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苦荞种子为材料,经热变性、硫酸铵盐析后制成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TBTI)粗品,然后用离子交换层析及亲和层析的不同洗脱体系对其进行纯化。结果发现:亲和层析法操作简单、纯化效率高。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为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2 kDa~15 kDa。  相似文献   

9.
探索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有效、快速的钝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温度、时间、亚硫酸钠浓度对抑制因子的钝化影响,采用酚红法和国家标准法(GB/T8622-2006)对钝化后大豆中脲酶活性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最优钝化工艺条件为:温度75℃、时间60 min、No2SO3浓度0.03 mol·L-1.亚硫酸钠法是一种简便、...  相似文献   

10.
引言 胰蛋白酶制剂(TI)的标准测定方法(AACCl983;Kakade等1969,1974)中,将胰蛋白酶溶解于0.001N的HCl,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粉萃取物)用水稀释,将底物溶解于测定缓冲液中(0.05M HCl,PH 8.2,0.02M CaCl_2)。将酶和抑制剂混合(或用水混合,用不含抑制剂的试管)并加热至37℃。然后将底物溶液也加热至37℃,并加入初始的酶中。保温10min左右,在反应溶液中加入30%的醋酸中止反应,测定波长为410nM时混合物的吸光度。能引起吸光度降低0.01%的萃取物的量被定义为一个胰蛋白酶抑制剂单位(TIU)。  相似文献   

11.
晋西北芸豆引种试验与推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续五年引进和收集芸豆品种(类型)57个,通过观察、鉴定、筛选和品种比较试验,小面积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品芸2号、"北京小黑芸豆"比当地主栽品种"英国红芸豆"(ck)显著增产,作为干籽粒食用类型可供生产或市场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安红波  秦学功  魏鸿光  孙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42-18744
[目的]对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钝化处理,降低其活性,提高大豆饲料的营养价值。[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化学钝化法(亚硫酸钠法)和物理钝化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进行比较,确定最优钝化工艺条件。[结果]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化学法钝化最优工艺条件为:Na2SO3浓度为0.03 mol/L,温度75℃,钝化时间60 min;物理微波法钝化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40 W,时间90 s,粉碎度为过60目筛;物理超声波钝化法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30 ml,时间30 min,粉碎度为过60目筛。[结论]3种钝化方法处理后,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菜豆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菜豆采后在贮藏期间失水严重,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缓慢上升,跃变高峰出现在第8d;果肉细胞膜透性在采后初期变化缓慢,后期急剧上升;果实叶绿素、蛋白质、维生素C和有机酸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果实总糖的含量先升后降,室温贮藏8d后菜豆的商业品质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4.
芸豆作为山西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芸豆品质是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品质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曲线拟合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粒用芸豆商品品质与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地点不同种植密度下籽粒品质差异显著。籽粒商品率、籽粒密度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籽粒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而脂肪含量出现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的变化趋势。当地粒用芸豆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2万株·hm~(-2);同一地区,籽粒品质确实会因种植密度的改变而不同,考察芸豆籽粒品质的密度效应时应注意分析其它生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物理与化学因子对白芸豆凝集素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为白芸豆凝集素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技术参考.[方法]白芸豆(Phaseolus vulgarisL)种子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得到凝集素(PVL);然后以不同温度和pH梯度、不同金属离子、不同变性剂处理样品,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凝集素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白芸豆凝集素能使兔血红细胞发生凝集,在20~70℃红细胞凝集活性不受影响,当温度达到80℃时凝集素样品仅有25%凝血活性,85℃加热30 min凝血活性全部消失.用EDTA溶液处理后,白芸豆凝集素失去凝血活性,金属离子Mg2+和K+能恢复凝血活性,Mn2+能完全恢复凝血活性,Ba2+、Cu2+、Fe3+、Ca2+不能使凝血活性恢复.白芸豆凝集素在缓冲液pH低于4.0时凝血活性逐步降低,在pH 3.0时,活性仅有45%;在缓冲液pH高于7.2时活性逐步降低,pH 9.0时凝血活性仅有44%.3种变性剂变性试验中,脲能使凝集素凝血活性降低70%,盐酸胍能降低30%,SDS能降低18%.[结论]白芸豆凝集素具很强的热稳定性和广谱酸碱度适应能力;凝血活性依赖Mn2+等金属离子,且仅能被变性剂6 mol/L脲部分抑制.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适宜条件控制其物理和化学因素,防止凝集素变性失活.  相似文献   

16.
五寨是山西省芸豆优质高产区域,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66.7hm2。调查表明,该区域芸豆增产潜力较大,以3~4株/穴为佳;垅作的增产效果极明显;而适期早播在气候日益变暖情况下成为今后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IAA、NAA、6-BA处理油豆角种子,结果表明:5mg/LIAA、5mg/LNAA和1㎎/L6-BA不仅可缩短油豆角种子的发芽时间,而且可提高其发芽率、发芽势及活力指数。其中,5㎎/LIAA处理的效果最明显,对油豆角种子发芽及幼苗早期生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低胰蛋白酶抑制剂全豆豆浆.[方法]利用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超微粉碎技术制备低胰蛋白酶抑制剂全豆豆浆,创新性地在打浆时加入中性蛋白酶,并研究了打浆豆水比、打浆温度、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对豆浆水解度和胰蛋白酶抑制剂钝化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试验表明,豆水比1∶7、水解温度50℃、酶用量16 μl/g、酶解时间20 min可钝化90%以上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添加豆浆质量3%的β-环糊精可以掩蔽酶解后豆浆的苦味.[结论]研究可为低胰蛋白酶抑制剂全豆豆浆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河西地区菜豆病毒病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采集自甘肃省河西地区表现病毒病症状的菜豆病株叶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鉴定出苜蓿花叶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菜叶普通花叶病毒、黑眼豇豆花叶病毒4种病毒.对预期大小的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表明:该地区菜豆病毒病的发生以苜蓿花叶病毒、黑眼豇豆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复合侵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