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我国学术界重点挖掘了地租分配在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作用,普遍缺乏对其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价值的深入探讨。实际上,地租分配兼具损害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地租分配的主导社会功能偏向取决于其存在的社会制度环境,而与地租分配本身无关。本文对地租分配公平价值的分析和研究,一方面具有"拾遗补缺"的理论意义,更加重要的是为正确处理城乡利益关系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54-9955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把握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科学内涵,结合我国地租存在的必然性和土地国有化的实际,积极探索和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地租和土地国有化的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其目的是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文章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在理论上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异同,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看我国的土地承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了地租理论的本质、方式、内在联系及其对农业的重要成果。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主要侧重于我国的土地承包中的具体操作,而对地租理论对我国土地承包中深层次问题涉及较少。进行全面、深入地挖掘地租理论,运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的土地承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要点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资本主义地租产生的前提。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不同形式的地租总  相似文献   

5.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06-4808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于这种土地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作用,因而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权制度、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3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7.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的成型标志着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最终确立。作者着重分析了马克思绝对地租的科学涵义及现代价值。认为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土地公有制是土地所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存在绝对地租。正确地运用马克思的理论,处理好我国土地产权关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保护有限的国土资源,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冬梅  周应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48-9450
对土地租税的征收形式,以及3种土地制度模式即雇工经营、分成制和定额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土地制度的形成与地主、农民对利益的获取与风险的偏好直接相关,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独具特点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地租理论中的许多观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严重缺陷,而集体农业土地产权合作股份公司成为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新路径,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保证了个人对股权的最终所有;另一方面,实现了全民通过股份公司对生产资料经营形式上的共同所有。农业股份制对我国农村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民国时期二五减租运动的开始与结束。江苏地区是二五减租的始发地之一,为了研究该时期耕地面积的变化原因,本文首先整合了该时期江苏省无锡市十一个村庄的农业经济史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空间向量自回归。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在1927-1936年间,无锡市地租率变化是实际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实际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两者对实际耕地面积均呈现负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汉以后,农村中由地方豪强控制政治经济,很多人只是农奴身份,即便是自耕农也受到很大的压制。所发生的社会动乱,以及改朝换代的主导是权臣和地方豪强。土地制度改革也是由统治者主导进行的。到宋代较普遍的实行了佃耕制,出现了许多庶族地主。土地零细化,土地买卖频繁,劳动力自由化,大量的雇工出现。而失掉土地的农民成为流民或半流民,造成社会的严重问题,农民起义由此而频繁发生。但一千多年来“千年田换八百主”不断的更换土地主人,依然保持佃耕制,直到近、现代工商业的发展,才促成土地改革。两者的主要土地问题差异:前者是朝廷与豪强争夺编户,土地改革目的是抑制豪强;后者是流民丧失土地,要均平土地权力。  相似文献   

12.
陈森森  刘军弟  周建平  陆彩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34-6635,663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级差地租分成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随着实践中的不断探索,级差地租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就一些地租新现象,相继引出"广义级差"、"级差因子"和FEDFED拓展框架,从而形成新级差地租论,并配以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86-11087,11102
介绍了土地伦理的概念,追溯了土地伦理的思想渊源,论述了土地伦理的基本原则,指出了土地伦理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郭斌  孙直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86-1489
综合运用博弈论和委托-代理模型建立确定农地出租租金的模型,对农村农地流转中合同订立时租金的确定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安徽省来安县为例进行说明,以期达到保护双方利益、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目标是要推翻封建地主剥削制度,保护和巩固根据地,并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但早期土地政策的制定却受到了共产国际的影响和制约,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和任务的界限,忽视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因素,"破"了"旧"却"立"不起"新",从而导致土地政策经历了公有私耕、公有公耕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引发的征地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该文主要从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和征地政策出发,分析研究征地补偿费用与分配问题,以探寻解决征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雯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14-9216
从介绍土地发展权的涵义出发,阐述了创立土地发展权的意义并对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具体设计,指出今后应首先明确土地发展权的界定及其归属,进而在该基础上加深对土地发展权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日益提高,各种对土地承载力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由于数学方法的大量运用,承载力的测算也有了更多的量化方法。本文在简述土地承载力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基础上,就土地承载力研究普遍运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