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定西地区重点治理小流域抗旱减灾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土保持》1996,(1):53-56
1995年,定西地区遭受了192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全区粮食减产幅度达45.5%,有102个乡、52万人、19万头大牲畜、37万头(只)猪羊无粮草可食。定西水保所对官兴、里仁等四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及其相邻的对比小流域进行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与正常年相比,尽管重点治理小流域与对比小流域小麦产量均有大幅度减产,但对比小流域的产量仅为相应重点治理小流域的37%~70%,重点治理小流域所产粮食、"三料"加上上年结余,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对比小流域缺口较大;重点治理小流域人畜饮水可基本得到解决,而对比流域发生了水荒。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广聚流集水技术,稳定解决人畜饮水,正确引导脱贫群众的消费趋向,使群众有一定的粮草储备,真正做到逢灾不见灾,以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天水市罗玉沟流域经历了"试验研究+农村基点示范推广""试验研究+流域治理示范辐射""试验研究+大示范区建设"三个阶段的治理示范。在探索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研究表明,截至2016年,罗玉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由1983年的21%提高到73.11%,提高了52.11百分点;植被覆盖度由1983年的10.3%提高到67.41%,提高了57.11百分点;土壤侵蚀模数由1983年的7 500 t/km~2减少到4 170 t/km~2,下降了44.4%;与坡地相比,新修梯田、5~10年梯田、20年以上梯田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5.5、14.0、16.5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正> 乌塘小流域隶属广东省惠东县,属丘陵台地区,四周馒头山高低起伏,海拔高度在30~45m之间。这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有利于发展林果、养鱼等商品生产,然而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以面蚀为主),农林牧渔各业比例严重失调,丰富的水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流域内群众生活较为贫困。治理前人均纯收入仅403元,这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其贫困程度是可以想象的。 1986年冬,流域内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依据流域内不同的自然特点和利用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开发,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已初步形成了综  相似文献   

4.
全国八大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2年,经国务院同意,将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困难的黄河流域的无定河、皇甫川、三川河和甘肃省的定西县,海河流域的永定河上游,辽河流域的柳河上游,长江流域的葛洲坝库区,江西省的兴国县,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从1983年开始,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水土保持治理,要求“两三年理顺关系,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基本治理”。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7月 2 7日 ,水利部副部长陈雷考察了四川西充县虹溪河流域晋城镇八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听取了西充县在治理开发中关于“业主承包 ,开发治理 ;生态农业 ,立体种植 ;服务城市 ,助农增收”等方面的经验汇报 ,并对西充县的业主参与承包治理和治理区群众增收情况  相似文献   

6.
庄头流域位于榆社县城东北部10 km处的郝北镇,流域总面积60.2 km~2,水土流失面积51.95 km~2,占86.3%。2013年,该流域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域,计划用5年时间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通过优化配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研究,根据当地实际与农民群众意愿,合理布局了梯田、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封禁自然修复及沟道打谷坊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治理程度将达到76.3%,林草覆盖率将提高到29.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同路沟流域位于繁峙县砂河镇义兴寨村,总面积1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5km2。由于地下赋存金矿,多年的私挖滥采,使流域植被破坏,沟道淤塞,水源污染,生态恶化。2003年以来,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在流域实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生态恢复,营造水保林745.8hm2,经济林58.87hm2,基本农田66.7hm2,封禁养育79.6hm2。其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项目整合,配套资金落实;开发流域水源,保证植被建设恢复用水;落实产权,建管并重,提高治理保存率。  相似文献   

8.
<正>黄河中游地区的小流域试点工作始于1980年,至今已进行了4期.前3期以试验示范不同类型区治理模式为主,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经验和管理办法,带动和指导了面上小流域治理工作.第4期开展试点的小流域30条,从1993年开始,已进行了4年连续综合治理,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65.04km~2,其中新修基本农田7013hm~2,营造水保林10120hm~2、经济林5507hm~2,人工种草3860hm~2,修筑各项水土保持拦蓄工程3268处(座),年均治理进度10.4%、新增治理程度37.6%,累计治理程度达66.4%,有14条流域治理程度接近或已经超过70%.目前,年人均产粮超过500kg的流域有16条,年人均纯收入达800元以上的流域有15条.第4期小流域试点工作在继续强化综合治理的同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拳头产品,通过规模经营,形成支柱产业,促进了小流域经济和水保行业自身建设的发展,使试点流域内群众稳步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留村小流域属平顺县中五井乡,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其治理难度大又于黄丘区。当地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在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中,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建设“两高一优”农业,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相结合提出并实施了“  相似文献   

10.
李博 《水土保持研究》1998,5(3):40-42,55
随着小流域治理与开发一体化的推进.小流域经济推向了市场,区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群众关注的中心由解决温饱到致富达小康。以乌盟永定河流域重点治理两期成效及治理特点为例,结合这几年的工作体会,探讨治理开发小流域,发展小流域经济的途径和方法,以阐明发展小流域经济是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经过 10多年的探索实践 ,四川平昌县创建了城郊旅游型、生态农业型、庭园水保型、脱贫型、致富小康型等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成功地将生态效益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调动了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面积956.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13%。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严重问题,日益引起九龙江流域群众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根据漳州段水土流失现状,规划"十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km2,2006—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2016—203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km2。治理上,要推广成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特别重视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内乡县东北川小流域自1988年开始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流域内9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林草覆盖率由21 7%提高到82 5%,年土壤侵蚀量由96112t降为15237t,流域内群众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的272元提高到2001年的2850元。介绍了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流域治理效益分析,经分析年输沙量的减少是流域治理结果,并且该流域治理效益比较明显;另一部分是年输沙量计算模型的推求,用这个模型可以计算出无资料地区的年输沙量,也可以计算无资料年份的流域年输沙量。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河南省嵩县黄寨川小流域群众在上级党政领导下,以水利部、财政部"十百千"示范治理为契机,始终把小流域治理开发作为振兴流域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坡耕地改造和营造经济林为突破口,以蓄水保土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脱贫致富为目的,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使农、林、牧各业得到综合发展,流域群众摆脱了贫困并迈向小康,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治理目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了该小流域的成功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 西河流域是景德镇市主要瓷器产出地之一,因大量开采瓷土资源,任意弃倒尾沙,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致使河道淤积,农田冲压,影响了航运和水利水电设施的正常运用,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1984年以来,在市政府的重视下,治理西河流域矿山尾沙流失被列为市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之一。治理中,主要采取了修建坝库拦蓄瓷土尾沙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黄金坑瓷土矿区二号堆石坝为例,介绍拦沙坝的布设和施工。  相似文献   

17.
<正>蟠龙河流域位于长江上游川中腹地的遂宁市市中区,流域辖东禅、分水、安居三个镇的57个村,总面积135.02km~2.流域内出露的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和遂宁组紫色砂泥岩的严重风化物,加之地面坡度大,暴雨集中,故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1988年流域林木覆盖率仅为7.13%,水土流失面积达93.72km~2,年土壤流失量达78.45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为8371t/km~2.治理前,流域内人多地少,群众生活贫困.1 流域治理现状1989年,遂宁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抓住“长治”工程的大好机遇,立足于发挥流域农业系统的整体功能,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同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实行坡改梯、植树种草、发展经济林木、修建坡面水系、实施封禁管育和保土耕作相结合的山、  相似文献   

18.
<正> 80年代初,随着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全国第一个治理小流域的承包户诞生在山西省忻州地区的河曲县,从此开辟了一条千家万户治理干山万壑的宽广道路,展示了开发治理黄土高原、全面振兴山区经济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召开会议隆重纪念户包治理小流域十周年,目的是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小流域治理作为振兴山区一切事业的基础,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排除万难,艰苦创业,在“八五”期间和本世纪后十年使我区的小流域治理开发登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大凌河流域为国家重点水土保持治理区。通过对大凌河流域老虎山河德立吉水文站以上泥沙衰减分析,建立了德立吉站输沙量逐年累计曲线。从累计曲线斜率的改变,反映出流域综合治理对输沙量衰减的影响。累计曲线明显反映出4个变化带:1958~1968年斜率较大,将其定义为未治理期;1969~1979年,斜率变缓,将其定义为小规模治理期;1980~1993年,斜率再度变缓,将其定义为加强治理期;1994~2004年斜率更加平缓,将其定义为重点治理期。采用降水~径流~输沙相关均值法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流域治理后与未治理时期比较,20世纪70~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头几年治理效益分别为41.0%、63.9%、68.0%,治理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 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我省贡水流域6个县(市),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强有力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水土流失区广大干部群众5年来的艰苦努力,第二期第一阶段重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最近,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贡水流域6个县(市)全部顺利通过省组织的复验.贡水流域第二期第一阶段重点治理工作从1993年开始,至1997年结束,范围包括兴国、于都、宁都、会昌、瑞金、石城6个县(市),总面积1691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813.78km~2,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5年来,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6县(市)广大于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大打治理水土流失的人民战争,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36.3km~2,占原有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5%.在实施重点治理的123条小流域中,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6.08万hm~2,占国家下达计划任务的122.4%.其中兴建水平梯田732.1hm~2,建设水土保持林5.71万hm~2,开发经济果木林1.76万hm~2,种草6877.8hm~2,封禁治理7.8万hm~2,修筑塘堰、谷坊、拦砂坝等水保设施4363座(处),累计投入劳动工日3912.41万个,完成土石方5703.78万m~3;累计投入资金42037.0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060万元,地方匹配2869.22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劳、投肥折款)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