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调查分析浙江小流域特点,总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小流域治理上、中、下游统筹,预防、治理、开发、管理度举的规划思想;研究制订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规划提纲、管理办法、治理标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文件,制定了小流域治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相应的配套治理措施;系统地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小流域治理标准的指标体系;规范地确定治理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体制。结合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对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建德市实际分析评价了该市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抢救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资源的有效途径,其成功模式有:以地下河开发利用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以表层岩溶泉开发配合生态建设的综合治理和以地表水开发利用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正> 80年代初,随着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全国第一个治理小流域的承包户诞生在山西省忻州地区的河曲县,从此开辟了一条千家万户治理干山万壑的宽广道路,展示了开发治理黄土高原、全面振兴山区经济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召开会议隆重纪念户包治理小流域十周年,目的是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小流域治理作为振兴山区一切事业的基础,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排除万难,艰苦创业,在“八五”期间和本世纪后十年使我区的小流域治理开发登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调查和对村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IPA)法研究了当地村民对秦庄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感知度。结果表明,村民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感知度可用相关因子体现。结合该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可将筛选出的28个可体现村民感知度的因子在IPA分析图上进行划分,其中第Ⅰ象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优势因子分布区,第Ⅱ象限因子为劣势因子分布区。针对综合治理的优势与劣势因子,提出今后秦庄沟流域综合治理应继续保持水保优势发展,重点发展小流域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等对策。针对于当地村民最关心和紧迫问题,建立有针对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从而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水平,满足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相似文献   

6.
麻黄沟流域位于河曲县唐家会村,为黄河一级支流。境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虽经多年治理,但治理保存面积少,成效甚微。2000年7月,组建了麻黄沟生态园区股份有限公司,以承包治理小流域的形式进行了综合治理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投资大,治理标准高,经营机制活等特点。目前,已修筑高标准水平梯田28hm^2,造林种草262hm^2,饲养东北梅花鹿203只,资产总值达180余万元。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在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发发管理中引进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着重阐述了在综合开发治理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强主财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应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综合开发治理项目监督要求科学性,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标准加大小流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段巧甫(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761)(一)修订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的必要性1.自1980年4月水利部下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草案)》以来,该办法中提出的小流域治理标准,对推动全国水土...  相似文献   

9.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产能力高、天蓝、水清、地绿、景美小流域的方法;介绍发展小流域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分析黄土高原小流域现有治理状况,总结出8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认为可持续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应该促成工农兵学商全社会参与,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外资等多元化、多渠道投资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正>1 大流域治理开发已成为水土保持治理开发的主要形式从山西省的水土保持发展实践来看,50年代提出了以支毛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60、70年代将水土保持推向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并提出发展小流域经济,全省先后用不同渠道资金安排730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其中有300多条小流域达到省政府规定的高效小流域标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重点小流域面积多为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平方公里.进入8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建国以来时间较长的黄金时代.随着对水土保持认识的不断深化,投资力度的逐渐加大,全省各地除普遍推行户包.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80年代以来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我国水土保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之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大流域与小流域、县与乡村户、点与面的结合 ,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体现了防与治的统一。小流域是大江大河产水、产沙的源头 ,是江河与面上联结的纽带 ,在小流域中修建的各种综合防治体系 ,是治本清源的做法 ,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形式。实践证明 ,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 ,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经济腾飞,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开发市场经济.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开发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以治理促开发,把小流域作为经济开发区,以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会昌县1993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后,大力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探索出了以抓“猪、沼、果”工程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新路子,至1997年6月底已累计兴建沼气池25284口,开发果园面积87300hm~2.实施“猪、沼、果”工程的主要做法是:以典型引路,使该工程在各小流域普遍推广;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工程的实施;各部门配合,加强技术服务.“猪、沼、果”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水土保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的小流域治理使我国水土保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之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大流域与小流域、县与乡村户、点与面的结合,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体现了防与治的统一。小流域是大江大河产水、产沙的源头,是江河与面上联结的纽带,在小流域中修建的各种综合防治体系,是治本清源的做法,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形式。实践证明,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泾源县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了综合治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典型带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土石山区的开发治理模式;组建专职技术队伍,加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服务;实行项目捆绑,突出实施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依法管护,巩固治理成果等。  相似文献   

16.
该概述了河北省滦平县水土流失的状况及危害。回顾了40多年经过艰苦努力走向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正确道路。探索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果、粮、草药立体开发,融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的治理开发模式。几年来经过综合治理的13条小流域,已经初步取得可喜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各项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鼎言 《水土保持通报》1999,19(1):33-37,42
该文综述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的现状,并结合湖州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实践,对小流域治理的类型,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关治理标准,配套技术以及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川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借助Arc/ViewGIS的辅助决策作用,综合分析了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玉丰小流域的流域地理条件和水土流失现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以及措施布局。同时指出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泾川县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推动了县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与1990年相比,年径流模数、年土壤侵蚀模数分别由68 900 m3/km2、11 330 t/km2降低到54 700 m3/km2、8 275 t/km2;人均产粮、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42 kg、420元提高到586 kg、1 803元。其主要经验是:找准小流域治理开发的突破口,配置切合实际的治理措施;立足小流域基本情况,结合小流域区位比较优势,选准小流域开发模式,着力挖掘其资源开发潜力;培育优势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其中几个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使小流域综合治理传承创新,不断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的关系,小流域治理总体布局的调整,综合治理模式的完善与创新,人与自然和谐的治理措施布设,小流域治理中的基本田建设,生态建设中的生态用水,综合治理的土壤侵蚀控制标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