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藻类是盐沼湿地主要的生物类群,其种类、数量、种群结构与分布直接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藻类多样性与离子系数(M/D)、总硬度、钙镁比值相关性高,离子系数、总硬度、钙镁比值成为重要的生态指标。研究数据显示,这3个指标的波动主要是受到钙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该盐沼湿地湖水碳酸根离子含量高,形成碳酸钙沉淀,湖水钙离子含量普遍偏低。所以,钙离子成为限制藻类在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2019 年 8 月对韶关北江特有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域开展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种类 6 门 67 种(属),浮游动物 68 种(属),大型底栖动物 3 门 27 属(科)。浮游植物种群丰度为 6.41×105~11.03×105 cells/L,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为 2.226~2.803;浮游动物种群丰度为 54~151.25 ind/L,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为 2.814~3.244;底栖动物种群丰度的变化范围为 18~102 ind/m2。表明:韶关北江特有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内水体为中营养型,生物多样性指数一般,水体环境质量中等,水体受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扎兰屯地区3种不同密度33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下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系数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下共出现植物11科29属31种。草本层物种组成、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均先增加后降低。各指数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密度均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随着林分密度增大,林下共有种减少,相似系数降低。人工林密度为1 751.89株/hm2时,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达到最高,表明此密度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苏州古城区河网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分4个季节分别监测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水质,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判别,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计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5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全年优势类群,年均藻类丰度为8.61×10~5 cells/L。使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表征其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硅藻门优势明显;冬季藻类多样性则相对较低。空间上自引水点至出水点,各样点间多样性指数及物种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和pH值等水体理化指标评判了其水质,结果也表明:研究区域内水体水质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但部分样点春、夏季水质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冗余分析(RDA)则指出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pH值、总磷等是影响浮游植物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
以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为切入点,在研究区域科学合理布设调查样点,基于ArcGIS核密度分析法探究湿地分布规律,基于多样性指数计算法对临港湿地浮游植物做出评价,基于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以PSV和PSE指数计算湖北省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对湖北省湿地面积分布特征、湿地植物群落特征、湿地植物多样性以及湿地植物生活型及生态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湿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以及植物多样性差距。提出科学规划植物分布,全方位进行清淤截污,合理控制水位变化等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6.
天然小叶青冈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样性研究中较常用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C)、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几个多样性测度指标对南平市延平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小叶青冈林群落多样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小叶青冈林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但均匀度较低,即物种分布不均匀,群落组成以少数几个物种为主,群落中多数物种个体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17,(1):63-69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宽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7月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不同生境带以及不同样线间的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窗口宽度为6个样方时,能够清晰地划定此交错带的边界。东、西、南、北样线生态交错带的宽度分别为120,120,120,140m,距湿地核心区距离分别为180,220,240,200m。2)不同生境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排列顺序均为交错带>旱生带>湿生带,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排列顺序为旱生带>交错带>湿生带。3)北样线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值,而西样线4多样性指数均为最低值。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昌 《山西林业科技》2011,40(3):17-19,23
在野外样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物种均匀度等指标,对山西省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甸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均表现为东南(SE)坡〉西南(SW)坡〉南(S)坡。物种均匀度Alatalo指数变化格局大致相同。总体来讲,东南坡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较低的物种丰富度,而南坡多样性较低丰富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沪(上海)陕(陕西)高速公路信阳至南阳段4种路基边坡的物种多样性指标和土壤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分析路基边坡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穗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和"胡枝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标之间相关性显著。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土壤容重、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强,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容重、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差;物种多样性指标与土壤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较小,与土壤抗冲性、土壤最大持水率相关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10.
对黑河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甘州区碱滩镇老仁坝湿地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都较大,其中芦苇在整个群落中的重要值是0.513 6,滨麦的重要值是0.238 8,共占总群落的75.24%,芦苇是优势种,滨麦是亚优势种,该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浏阳大围山鳞翅目蝶类昆虫种类进行初步调查,并运用Margalef指数(d)、Menhinick指数(ds)、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地区鳞翅目蝶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大围山共发现鳞翅目蝶类昆虫5科29属46种,种类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蛱蝶科>粉蝶科>凤蝶科>弄蝶科>斑蝶科。鳞翅目蝶类昆虫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的科为蛱蝶科(3.33),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的科为弄蝶科(0.67)。物种丰富度指数(7.99)、多样性指数(2.53)和均匀度指数(4.64)在不同方面体现了鳞翅目蝶类昆虫的多样性状况。  相似文献   

12.
利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景观可划分为1个景观类、9个景观系、18个景观型,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315,丰富度较高;保护区景观破碎度为0.009,景观总体上较为完整;保护区的中海拔区域(2 500~4 000 m)的斑块多度较高,破碎度和分离度较小,是保护区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摘要:基于2×2联列表,通过x2检验和w检验,并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联结系数(AC值)、点相关系数(φ值)和Ochai指数,对福建省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天然米槠林优势种群联结性进行测算,分析该群落乔木层的种群间关系,探讨其生态种组的划分。结果表明:该群落各种群分布相对独立。反映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或动态平衡阶段;通过综合聚类分析,根据种群之间联结性及其物种生态习性,将20个优势种群划分为3大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4.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研究表明:1)阴、阳坡灌、草丛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海拔梯度格局;阴坡总体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该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高低表现为:中上部〉中部〉下部〉中下部、阴坡〉阳坡。低海拔地区土壤破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极低,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肥力都相对较高,立地条件也较适宜植物的生长。3)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含水量、速效N、速效K、有机质、全N、全K与灌丛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pH值、速效P、全P、全Ca与多样性和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环境主导因子为全N、速效P、土壤含水量和速效N。  相似文献   

15.
丁红智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3):31-33,40
在优树选择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产地海红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整齐度、总糖、总酸、维生素C及铁、钙、磷、镁等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海红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整齐度、维生素C、总酸、磷含量差异显著,而总糖、铁、镁、钙等的含量差异不显著;2)海红果实纵径略小于横径,果形指数变化在0.802-0.915之间;3)海红果实酸甜适度,糖酸比介于10.309-18.363之间;4)海红果实富含钙、铁、镁等矿质元素,尤其是钙、镁元素的含量很高,平均为191.437 m g/kg和141.167 m g/kg。  相似文献   

16.
亚高山3种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常规的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亚高山林区次生白桦(BF)、岷江冷杉(FF)和紫果云杉林(SF)的物种组成、叶面积指数(LAI)、年龄结构、胸径(DBH)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综合特征。结果表明:(1)BF群落中出现的雏管束植物有27科57属71种,FF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柬植物有28科50属60种,SF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7科36属39种;(2)BF、FF、SF群落的LAI分别为0.84(±0.11)、1.25(±0.30)和3.53(±0.22);(3)FF、SF群落内的岷江冷杉、紫果云杉和方枝柏的树高、冠幅与胸径大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4),BF群落内的白桦树高、冠幅与胸径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10)。处于演替早期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于演替后期的物种多样性,演替后期的群落LAI高于演替初期的群落圳。可利用胸径大小与树高、冠幅之间的显著线性关系来评估亚高山“针叶树种”的冠幅和树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评价沂蒙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区环境空气状况,采用日本生产的ITC201A型空气离子测量仪,对修复区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实测与研究,并综合运用CI法、FCI法和隶属度U法3种负离子评价模型对其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负离子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即退耕台田苹果经济林地的空气质量最好,其次是麻标×椴树阔叶混交林、黑松针叶纯林、退耕梯田和荒草地的,道路空气质量较差。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林地区,阔叶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林地。在生态修复措施上注重退耕梯田建设保证修复区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应首先加强退耕台田经济林和生态林封禁措施的实施,田间道路两旁应栽植道路防护林,改善生态修复区内道路周围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林 《甘肃林业科技》2012,37(3):32-35,39
2009年,对定西巉口林场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23个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连续观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山杏林地土壤水分最低,青杨林和青杨+油松混交林地最高,均与其他林地存在显著性差异,荒草地土壤水分高于其他林地介于中间;土壤水分亏缺量最大的为阔叶乔木或灌木林,其次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衰退的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量最小;浅层土壤水分(0~80 mm)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关性极显著,存在线性关系.而深层土壤水分与上面3个植物多样性指数无相关性.该研究对阐明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环境以及其与群落发育阶段和植物多样的相应关系,指导科学培育人工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广元地区19株毛叶山桐子初选优树的种实等9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其种实性状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种子形状指数外,其余各性状在优树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9株优树中种实性状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果实百粒重,变异系数为24.36%,其次为种子宽度,变异系数为22.43%,果实形状指数变异最小,为4.17%,表明果实形状较为稳定,改良潜力最小,果实百粒重最不稳定,改良潜力较大;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和果实重量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可由此对单果质量进行预测,其方程y=-7.6478+1.6321x1+27.6817x2;19株优树可分为2大类,第一大类包括1株优树,表现为果柄较长,果实较重,第二大类包括18株优树,表现为果柄较短,果实重量中等。  相似文献   

20.
沙障对流动沙丘植被重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动沙丘表面硬度、植物多样性变化等方面研究了沙障对流动沙丘生态修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沙障不同位置、不同植被盖度下,沙面硬度值变化呈现出波浪型变化趋势,并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沙面硬度值也增大。不同沙障设置年限(3~7年)内植物种逐渐增加,分别为2、5、4、5、5种,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分别为28粒/m2、133粒/m2、305粒/m2、277粒/m2和694粒/m2。沙障铺设方式或沙障类型(即高立式或矮立式)不同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同,但沙障对天然植物种的入侵和定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