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茶叶》2008,34(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庄晚芳教授是我国著名茶学家和茶学教育家,从1954年起一直在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工作,为我国茶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和茶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年是庄晚芳教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庄晚芳教授对茶学事业作出的贡献,更好地培养和造就茶学界的精英人才,促进茶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特成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庄晚芳茶学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2.
茶学高等教育,我国独有。它是我国茶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高级茶业科技、管理人才,为我国茶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茶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茶业企业对茶学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茶学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生产“适销产品”,培养合格人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1 茶业企业的转轨变型决定了茶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2002年10月18日,浙江大学茶学系在风景如画的华家池校园隆重举行建系50周年庆典,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和嘉宾1000余人应邀出席。半个世纪以来,浙大茶学系几经波折,几经苍桑,经几代茶人坚韧不拔、持续不断地拼搏,现已成为我国培育高级茶学人才的摇篮和茶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1989年和2002年两次评为全国茶学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因此,茶学系50华诞也是全国茶学界的大喜事。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并分享这一喜悦,本刊特辟专栏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业大学是我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农业大学,园艺系茶学专业是我省培养茶学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通过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迄今已累计培养各类茶学人才1163人。他们遍布八闽茶区,其中不少已成为我省茶叶生产、科研、教学、经贸等部门的技术骨干和专家。为我省茶业战线上造就了一支跨世纪的生力军。一、回顾历史,业绩斐然茶学专业创设于1975年,至今已毕业本、专科生18届共581人;茶果师资本科生1届28人。1985年创办果茶函授专科,已毕业9届418人;培训果茶学员3班136人。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茶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招…  相似文献   

5.
本科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茶学是中国的特色专业,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量茶学创新型技术人才。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本科专业为例,分析了茶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教学科研互动的茶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茶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深化茶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甜丽 《福建茶叶》2016,(10):247-248
现阶段,茶学已经在我国形成了一种产业链,茶产业国际化市场的扩展和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需要相应的人才配备,因此茶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就越发显得重要。只有培养出相应合格甚至优秀的茶学专业人才,我们的茶文化才能在世界传播得更加广泛。本文讲述了茶学专业英语的作用及目标,以及现在出现的相关教学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如何改善现阶段茶学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的政策建议。以期通过这些改革实践能够加强茶学专业英语的教育,让我们的国际化茶学专业人才更加充沛。  相似文献   

7.
福建茶学教育的历史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茶叶主产区,自古盛产茶叶.为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关于茶学的教育,起先是开展茶学初等教育,培养茶叶的初级人才;接着提升为茶学中等教育,培养茶叶的中级人才;继而成立茶学高等教育,培养茶叶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8.
贡献 《福建茶叶》2023,(4):87-89
茶学专业是贵州大学为适应近年来贵州省对茶学专业人才需求所建立的学科。为了给茶学专业学生在其专业领域的后续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校面向茶学专业开设了《生物化学》实验课,并且经过探索和改革,通过增加特色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实验教学方式和设置课后讨论环节等方式,将茶学和生物化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突出茶学专业的特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发展,为培养茶学专业实践型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茶叶》2009,35(4):260-260
成立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庄晚芳茶学发展基金是为了纪念庄晚芳教授对茶学事业作出的贡献,更好地培养和造就茶学界的精英人才,促进茶学学科进一步发展。本基金主要用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教育的发展事业。具体用途为:资助热爱茶学事业、品学优良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0.
《茶学研究法》是茶学专业一门研究方法指导性课程,为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和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复杂性适应系统(CAS)理论并基于该理论对《茶学研究法》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与实践,促进了课程教学的科学升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活动的适应性,达到了培养更多茶学专业优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吴宁 《茶叶》2011,37(4):260-263
蒋芸生先生(1901—1971)与吴觉农是终身好友。从1942年在福建崇安参加茶叶研究所的工作起,蒋芸生先生为中国茶业的教育和研究奉献了他的全部精力。蒋先生去世之后,蒋师母从杭州搬到了北京,吴觉农、陈宣昭与蒋师母常常聚在吴家回忆蒋先生,这里记下的是他们提及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12.
吴宁 《茶叶》2012,38(2):119-123
吕允福先生自1930年与吴觉农在上海劳动大学相识以后,为中国茶业工作奉献了他的一生。本文记述了吕允福先生在浙江和四川重庆为茶业研究和教学的、鲜为人知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13.
吴宁 《茶叶》2014,40(3):175-179
茶人佘小宋先生(1895-1969)和叶鸣高先生(1915-1992)是吴觉农先生的好友.佘小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吴觉农同在芜湖二农任教,以后又主持浙江衢州东南茶叶改良场的工作,他也翻译多本生物进化论.叶鸣高先生在东南茶叶改良场、崇安茶叶研究所研究茶叶.1954年后在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书.本文根据近年来所收集的资料,回忆佘小宋、叶鸣高先生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14.
吴宁 《茶叶》2014,(2):114-117
范和钧先生(1905-1989)和向耿酉先生(1913-1992)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的好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同在上海商品检验局工作,之后又分别去了安徽、福建、四川和云南等茶区种茶制茶。1949年以后,范和钧先生在台湾办茶场。本文根据近年来所收集的资料,回忆范和钧、向耿酉先生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15.
吴宁 《茶叶》2015,(2):114-118
茶人叶作舟(1897-1974)是吴觉农先生的终生好友。1940年,吴觉农委托他去衢州万川筹建浙江东南茶叶改良场,1941年秋,叶作舟又去负责武夷山茶叶研究所推广组的工作。本文根据近年来所收集的资料,追忆叶作舟先生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16.
吴宁 《茶叶》2013,39(2):114-117
王泽农先生(1907—1999)茶叶生化专家,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他与吴觉农先生是终身的好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常常来北京,本文记述了在那一段时间里,王泽农先生与吴觉农的往来的几件小事。  相似文献   

17.
吴宁 《茶叶》2011,37(3):190-193
何耀曾先生(1920—2010)是重庆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的第一届毕业生(1944),从那时起,他为中国茶业的兴盛工作了六十多年。在他去世前的三年里,我曾多次访问他,记下了他的回忆和他与张志澄、钱梁、吴觉农先生的往来。  相似文献   

18.
吴宁 《茶叶》2012,(3):187-191
刘润涛先生(1907—1960),中国农业/茶叶经济学家,1930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是美国农经学家卜凯教授的学生。1930年,刘润涛留校任教,1934年二月他参加了金大农经系的四省农村经济调查,写出了具有历史价值的安徽屯溪、祁门、湖北羊楼洞和江西宁州的四份茶业调查报告。到今天为止,这四份报告仍对二十世纪茶业经济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常常被研究茶史和茶业经济的学者们参考和引用。1949年,吴觉农先生邀请刘润涛到北京中国茶叶公司任副总经理,以后的十年里,他为中国茶业的规划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刘润涛在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西北。1960年因脑溢血在西安去世,年仅53岁。  相似文献   

19.
吴宁 《茶叶》2010,36(4):249-252
张志澄先生(1910-1997),茶学专家,三十五年如一日地在江苏从事茶叶科研、生产和经营。他从全国各地大量地引进良种和设计并推广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茶园,他对江苏省茶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年是张志澄先生百年诞辰,特写此文纪念他。  相似文献   

20.
吴宁 《茶叶》2013,(1):52-55
1983年10月,爷爷在杭州开会时,在张堂恒、马森科先生陪同下去了杭州茶叶试验场和浙农大的潘板试验茶场。回到北京后,他对家人提起,六十年前,他在余杭长乐镇北村(属今天的径山镇)与方翰周先生办振华机器制茶厂的一段。爷爷一边赞口不绝地谈到茶场规模之宏大和机械制茶设备之全面,一边感叹“翰周要是活到今天,能同去我们一起办过茶厂的地方看看,他会多开心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