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化长河中,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脱颖而出。茶文化富有极高的艺术性,从古至今,茶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发展至当今社会,茶已经逐渐成了现代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饮茶,必不可少的就需要茶具。其中紫砂陶茶器作为手工茶器的典范,在我国手工茶具的制作设计中占领独特的地位。本文旨在讨论当今茶文化背景下紫砂陶茶器的创作理念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楠 《福建茶叶》2023,(5):188-190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也是人们喜闻乐见且历史悠久的文化。本文以茶的起源和发展为线索,对不同历史与文化中茶器与茶绘画的发展,以及茶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我国被赞誉为"茶"的故乡,一代茶圣陆羽在他流传千古的巨著《茶经》里这样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在我国具体出现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我国确实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饮用茶的国家,并且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而茶具作为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光辉璀璨的历史。直到今天,茶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茶具已经形成了一种艺术,每一种茶具的诞生,都包含着茶具制造艺人们的奇思妙想,洋溢着他们对茶文化的热情。本文就是对当代陶瓷茶器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程丽琴 《福建茶叶》2016,(1):164-165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韵味也变得更具有艺术性和多样性。在新形势下,随着茶文化的广泛普及,它的构成体系逐渐趋于完善优化,同时也带动了与茶相关的茶具制作行业的发展创新。茶具的设计和制作是茶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茶文化的繁荣,出现了很多知名的手工茶器制作典范。景德镇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手工茶器制作地,它的手工茶器制作艺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当前茶文化背景下,对其制作工艺和设计实现创新发展具有时代发展的客观性。本文从景德镇手工茶器制作入手,对其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茶器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当然,茶器生产的机械化、批量化已经成为重要趋势。手工技术无疑是一种"复古型"技术,其中所诠释的是一种生态化应用,同时更是大众饮茶诉求的展现与表达。本文拟从茶文化内涵探究入手,结合茶器应用历史及文化认知入手,结合手工茶器的设计创意诉求变化分析,从而具体探究茶文化背景下手工茶器的创意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关于"唐代茶文化"期刊、报纸、学术论文的综合分析,试图从茶器、茶诗、茶史、茶法、地域茶文化和对外交流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逐步勾勒出中国大陆学者对唐代茶文化研究的全貌。并且在此基础上与中国台湾地区茶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度比较,以此揭示出中国大陆茶文化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和未尽之处。  相似文献   

7.
宋代茶文化高度繁荣,刺激了茶器的生产与发展。建窑建盏属于宋代黑瓷,是历史上唯一因茶而生、因茶而衰的瓷器。文章立足于宋代茶文化视域,通过对建盏器型、釉色纹理及人文思想的剖析,总结建盏具有简约实用之器型美、深邃变幻之釉纹美、儒释道之人文美三大美学观,有助于今人艺术创作时汲取借鉴,对宋代茶文化及建盏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珍明 《福建茶叶》2024,(4):179-181
宋代的茶事,把中国古代茶文化之雅推向了极致。宋代文人爱茶,推崇茶性清雅、茶器精雅、茶技风雅、茶境神雅、茶人高雅,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艺术化人生追求,又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研究宋代茶文化的思想意蕴及其嗜“雅”的美学风尚,以时代赓续宋代茶文化优秀传统,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茶器不仅是呈现茶叶优良品质的必备工具,更是传播茶叶品饮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长沙铜官窑曾谱写了我国陶瓷史上的灿烂篇章,在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更肩负着湘茶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使命。本文在挖掘、整理铜官窑深厚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历代铜官窑茶器制作特点的探究及当代优秀作品的赏析,分别探讨了铜官窑茶器"质朴多样的材质之美"、"千姿百态的造型之美"和"别具一格的装饰之美",以期丰富茶审美理论,并为当代铜官窑茶器的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是华夏文化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奇葩,她宛如倾城倾国的北方佳人,绝世而独立,如果说茶元素、茶文化是华夏文化悠久的见证,那么汉语言茶词语就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表征。茶文化与汉语言茶词语自古血脉相连密不可分。汉语言茶词语是茶文化传承的使者,担当着对茶文化的承载与传播的重要职责,汉语言茶词语传递中华茶文化丰满的内涵与悠远的记忆。彰显着华夏民族优秀精神品质。与茶有关的茶类成语、歇后语、谚语拨动了人们心灵的脉搏,滋养着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着人们高尚品格。茶词语述说着镌刻在历史记忆隧道中的先祖的生活、探索、思索的历程,汉语言茶词语是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积淀与结晶,是祖国文明继承与记忆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本文将就汉语言茶词语的演变历史以及它的前世今生给予简单的研究探讨,希冀为众多的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一点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黑茶对FXR及LXR核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照材料,研究黑茶对FXR核受体及LXR核受体的活性。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FXR核受体活性,同时,普洱茶还具有很好的LXR核受体活性;而沱茶乙酸乙酯洗脱组分具有增加FXR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因此,黑茶具有调节胆固醇及糖代谢,有较好的抗代谢综合症活性。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与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光 《茶叶通讯》2010,37(4):34-3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出发,阐明了茶文化与茶品牌的关系和茶文化在茶品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杭为茶都”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铉周  梁月荣  邵淑宏  陆建良 《茶叶》2009,35(3):182-186
本文分析了杭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产业基础,认为杭州是我国茶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现代高层次茶学人才培养中心、现代茶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城市,同时在国际绿茶贸易中处于龙头地位。通过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的完善,茶文化历史遗存的进一步挖掘以及茶文化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建设“杭为茶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上探讨茶树特别是新梢中特征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主要侧重在与茶叶品质和健康功效密切相关的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萜烯类香气物质等合成途径的研究,并在茶树基因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代谢组、茶叶加工过程代谢谱、茶叶品质化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茶叶生物化学作为茶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成果为茶树栽培和育种、茶叶加工和深加工、茶叶贸易和茶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随着行业和科技的发展,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6.
柯冬英  王建荣 《茶叶》2005,31(2):119-122
本从宋代斗茶的兴起与鼎盛、斗茶之茶、斗茶之器具、斗茶之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斗茶的消亡、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龙凤团茶的试制及斗茶茶艺的开发等方面论述了斗茶。认为斗茶出现于晚唐而盛于宋代,北苑之名始于南唐北苑使,而非因其面北而名北苑,论述了北苑茶的加工方法、层出不穷的茶品,介绍了斗茶的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分析了斗茶器具的特点、斗茶消亡的原因,总结了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通过龙风团茶的试制及系列试验,分析了影响斗茶胜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村居民茶叶消费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毓雄  汤跃跃 《茶叶科学》2010,30(6):482-488
通过对广东农村消费者偏爱的饮料、人均每天茶叶消费量、喜欢的茶类型、挑选茶叶注重的因素、茶叶的价格、饮茶原因、茶馆品茶动机、茶礼仪评价、茶艺表演印象、茶品性、品茶偏爱的因素、品茶环境、茶包装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广东农村民间茶消费有着根深蒂固的民间茶文化支撑。由此建议:企业在茶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时应密切关注民间茶文化现状及其变化,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调查、整理、挖掘民间茶文化如茶民风、民俗等,从而促进茶叶经济、民间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昌松 《茶叶》2013,39(2):67-69
惠明茶产业是景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传统的惠明茶为卷曲形细嫩绿茶。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多元化变化,在绿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红茶、乌龙茶、香茶等品种。通过对景宁惠明茶产品的研究,分析优势,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黑茶对PPARs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比材料,研究黑茶对PPARδ及PPARγ两种核受体模型的激活能力。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激活PPARγ及PPARδ核受体作用,且黑茶中的PPAR核受体激活作用组分用热水即可浸出。因此,黑茶在降脂减肥、调节糖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调研宁德福安、寿宁、福鼎、蕉城等县(市、区)2012年春茶生产情况,分析当前企业存在用工用地难、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增加、农残监管难等问题,提出"狠抓茶叶质量,确保茶叶安全"、"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确保茶叶增产增收"、"推进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切实加大对茶企的帮扶力度"、"普及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