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湖南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实施至今已有十周年.全省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587万hm2,占全省林地面积的45%,构建了以国家级公益林为主体、省级、市级和县级公益林相结合的四级生态公益林保护体系,其生态效益评估总值为3 855.39亿元,为绿色湖南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十二五”,将全面实施公益林的保护工程、提质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公益林雨雪冰冻灾情评估及恢复重建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省公益林小班进行灾情调查.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导致浙江省200万hm2公益林中的78.15万hm2受灾,其中重度以上(受损木比重≥30%)受灾面积达23.33万hm2,受灾区位以水系源头、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区为主.经初步测算,本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08亿元,生物总量减少1 172.61万t,未来10年累计各项生态损失942.71亿元.提出开展雨雪冰冻灾害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估、受灾公益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及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3年广东全省界定并经省政府批准省级生态公益林344.98万hm2,目前全省各县、市基本建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数据库。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信息系统数据内容不齐全、缺少空间数据管理、“二调”与生态公益林区划数据不一致、信息未能共享等问题,提出了完善信息管理的基本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林业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重点公益林数据库建设工作,对全省376.2万hm2重点公益林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录入,实现资源数据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将已有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G IS版)》和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发的《重点公益林管理系统(县级版)》软件有机结合,形成了湖南省比较完善的重点公益林管理系统。作者通过参加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介绍了项目建设的知识体系及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作为南方集体林区之一,公益林资源禀赋丰富。截至2019年底,全省公益林生态补偿面积达到288.3万hm2,中央和省财政投入森林生态补偿资金达到136 721.3万元。文章对浙江省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建设管理主体责任缺位、补偿区域不平衡、补偿标准偏低、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明确公益林建设管理主体责任、加强生态补偿分类合理性、提高补偿标准与完善补偿标准调整时间、完善公益林管护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当前生态公益林的多种补偿理论为基础,结合林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基本思路,即以生态公益林经营成本为补偿基础,其次考虑收益损失补偿,最后考虑生态产品及服务价值补偿;同时,结合江苏省生态公益林现状,测算得出基础补偿标准约为677(不含地租)~1 127元/hm2(含地租),全额补偿费用约为1 577(不含地租)~2 027元/hm2(平均地租)。最高补偿标准需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及补偿意愿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的作用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替代法对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经营的千岛湖23 183 hm2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进行核算,生态价值年净增5 939万元,是经营单位的生态公益林木材采伐受限后的经济损失1 110万元的5.35倍,是现行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损失性补偿额452万元的13.14倍。文章还总结了千岛湖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措施,分析了生态公益林的其他作用与成效。  相似文献   

8.
澜沧县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澜沧县区划确定的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2.56万hm2,2005年纳入第一批中央森林生态补偿范围的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为1.21万hm2。文章介绍了公益林管护的形式、方法,分析了管护中存在的社区参与程度低、缺乏激励机制、补偿资金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志敏 《中国林业》2012,(16):53-53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从2001年划定生态公益林以来,国家、湖南省共下达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为68.86万亩,并已区划界定。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4.6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4.21万亩,分布在22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林场。  相似文献   

10.
宁都县林地面积30.088万hm2,生态公益林8.992万hm2。生态公益林建设已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档案管理机制、资金使用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但仍存在部分征占林地、非法采脂,森林火灾,群落结构不完整、经营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应对措施:大力宣传重要性,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严格检查验收;改造林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回顾了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历史进程.介绍了国外的做法.统计了云南省省级公益林的7个区位林地,其总面积为333.3hm2,年需生态补偿资金2.5亿元.提出了建立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路、原则、资金来源、收取渠道以及使用安排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1977~2010年,广西森林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林地面积由1 396.32万hm2增加到1 527.17万hm2,增长9.37%;有林地面积由531.36万hm2增加到1 116.38万hm2,增长110.10%;活立木蓄积由2.56亿m3增加到5.58亿m3,增长117.97%。根据广西历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阐明不同时期广西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并对政策和效益2个方面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新时期森林经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统计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 40 年来 甘肃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 1975 年到 2016 年,全省林地面积由 630.87 万 hm2 增加到 1 046.35 万 hm2 ,增长 65.9%;有林地面积由 186.83 万 hm2 增加到 263.89 万 hm2 ,增长 41.2%;森林面积(含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由 2006 年的 470.67 万 hm2 增加到 2016 年的 509.73 万 hm2, 增长 8.3%;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 1.96 亿 m3 增长到 2.84 亿 m3 ,增长 45.1%。森林面积蓄积“双增”幅 度较大。全省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由 1975 年的 99.31m3 / hm2 微降到 2016 年的 95.45 m3 /hm2 ,下降 4.1%, 森林质量较低。同时乔木林树种、林龄结构不够合理。采用回归分析预估,到 2035 年和 2050 年,森林 面积分别达到 639.15 万 hm2 和 742.68 万 hm2 ,森林覆盖率达到 14.21% 和 16.52%,乔木林蓄积量达到 3.2 亿 m3 和 4.1 亿 m3 ,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3.6 亿 m3 和 4.5 亿 m3。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在全省森林分类区划的基础上,2004年以县为单位开展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和两类林的区划界定及调整工作,并经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核查认定,确认云南省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为791.8万hm2.文章介绍了中央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补偿范围、项目实施2年来取得的成绩、工作经验,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湟水河,在青海省流域面积161.2万 hm2,流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5.9%,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8.4%.该流域森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单位蓄积量低,林龄结构不合理;林地利用率不高,病虫鼠害严重.其生态功能中等,森林资源为弱持续状态.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70年在萧山垦区营造防护林,至今已营造防护林带2568条,共长2925km,株数达对5.2万株,计面积162.67hm2,营造树种有刺槐、水杉及笋用竹等20余个,较好地发挥了生态屏障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建设沿海防护林时,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坚持与开发垦区资源相结合,走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道路,从而建立起一个高效益的经济生态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湖南省森林资源现状,对全省森林面积、蓄积增长潜力进行了分析论证,到2020年全省可增加森林面积273.70万hm2、活立木蓄积15 208.32万m3,分别占全国新增森林面积4 000万hm2的6.8%和新增森林蓄积量13亿m3的11.70%。并提出了实现森林面积、蓄积增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富宁县国有金坝林场面积10 109hm2,其中人工用材林5 410.7hm2,林木蓄积616 900m3,分别采用林地期望价法、重置成本法、收获现值法、木材市场倒算法等对该林场人工用材林地及林木资产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林地地价1 952.23万元,林木价值为6 867.6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家及甘肃省技术要求、工作流程进行了兰州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结果为兰州市国家级公益林本期区划落界132611.07 hm^2,剔除了2013年上报中的16104.46 hm^2,在林地类型、区位、权属等方面更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的条件要求,从地类、生态区位等方面还分析了国家级公益林的面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