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农业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更加的复杂。以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为基础,对农业院校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收入、专业相关度以及就业单位分布等进行调查分析,从社会、学校角度和学生自身角度提出建议和思考,为今后如何加强对农业院校本科生的就业心态、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向进行合理引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解决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大任务,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农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农科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路径,以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农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机制,并在高等农业院校进行推广与应用,全面提升农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四川农业大学农科本科人才就业情况和四川省农业系统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新兴岗位预测,综合分析了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与学校人才培养情况,认为四川农业发展是农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证,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关键,从政府管理、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提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服务"三农"的建议,对农科本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农科本科教育科学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科类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农业电子商务专门人才,应能适应"三农"电子商务的要求,掌握高素质的实战技能,具有服务于"三农"的信念。农科类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应围绕这一要求,结合农业院校的发展特征,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服务"三农"的原则;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构建课程体系;与农业企业结对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富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建立的人才培养活动结构模型和活动步骤,是大学各项教育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活动方式总称。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农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各种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面向三农"的高级应用型"四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求大量人才,尤其是服务"三农"的科技人才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高等农业院校既是服务"三农"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阵地,又是农业科技创新和传播基地。通过探讨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困境与对策,做好高等农业院校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树立日日教育、月月就业的工作理念,要从发挥教师推荐就业、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于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应准确定位本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制定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农业院校办学宗旨的关系,指出了基于农业院校特点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现状,分析农业院校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发现新疆高等农业院校民族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应针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应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学生应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和改变就业观念,这是提高农业院校民族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310-312
针对268位高职农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1年的跟踪调查,同时收集33份用人单位对高职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进行分析,得出了高职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就业层面、就业质量、就业的满意度等状况,以期为今后高职农学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德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86-22888
以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视角,阐述了目前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社会、高校、学生个人层面分析了我国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解决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海英  张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23-7623,7625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结合我国农林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林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发展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而且还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面向市场经济,农业院校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深入地方了解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任务;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加快自身发展;农业院校应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采取不同形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分析了农业院校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媒体促进农业院校就业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高校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具备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网络信息教育技术等优势,提出了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重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整合资源加快数据库建设,面向农村培训农民提高信息化接受使用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宫佳  於朝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26-20828
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所在,提出通过转变就业观念,优化就业指导,提升实践能力,加强校企联合等就业应对措施,转变就业难的局面,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结合农林院校的专业特点,以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为例,对我国农林院校研究生的就业态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姬春 《农学学报》2017,7(8):101-108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是地方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了研究地方农业高校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运用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指出了地方农业高校面临着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科技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少等问题及其原因,最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具体可行的对策。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制定明确的符合实际的科技事业发展定位,强化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与中央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和协同合作,提高地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将能提升地方农业高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金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62-13364
介绍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总结了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方丽  王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83-20186
从农业企业急需的专业营销人才、农业企业对营销人才需求量、农业企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农业企业更喜欢录用的农类营销人才学历、农业企业对农类营销人才工作经验的要求、农业企业对农类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等6个方面,对农业企业对农类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农类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特色不明显;供需矛盾突出;与农业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实践能力培养形式单一。在此基础上,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营销技术+技术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农"字特色课程套餐体系,同时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融合性的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为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农业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农类市场营销人才,提升中小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现代农业及我国"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