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某专业养殖者的300头山羊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腹泻,脱水,妊娠母羊流产等症状。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病变,经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该羊群为沙门氏菌感染。笔者总结了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羊绦虫病是羊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由裸头科的莫尼茨属、曲子宫属、无卵黄腺属的各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而引起发病。该病分布较广,对羔羊的危害尤为严重。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广大养殖人员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羊口疮是由于羊的口疮病毒发生感染所导致,传播性极强,也就是俗称的羊传染性脓疱病,不仅只是在牲畜中进行传播,还会造成人的疾病感染因此必须及时做好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本文将主要围绕着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兵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3):116-118
在养羊过程中,常会出现羊腹泻、肠胃炎、羊口疮病等疾病,其中,羊口疮病的发病几率较高,病毒传染性较强,对羊群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影响较大。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幼年羊群易感,大部分的病程约2~3周,病羊无法正常进食,影响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为提高羊口疮病的防治水平,养殖人员要充分认知羊口疮病的流行因素、临床表现,通过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甘肃畜牧兽医》2021,51(5)
目的:研究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分析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从某养殖场病羊中随机选取40只羊进行检查诊断,分为常规组(20只)与综合组(20只),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西药治疗),综合组应用综合防治(中西药联合治疗、加强管理、做好检疫、免疫等),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组中,5只显效,4只有效,11只无效,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5.00%;在综合组中,11只显效,6只有效,3只无效,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对比,综合组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更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7.033,P=0.0080.05)。结论:羊布鲁氏菌病可通过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使用综合防治措施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够逐步控制并消灭疫情,减少养殖户在经济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8.
1诊断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及在患部皮屑中找到螨,方可进行确诊。找寻虫体的方法如下。直接检查法。在1块载玻片上滴1~2滴石蜡油,用小钝刀子在火焰上通过后, 相似文献
9.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引起疾病。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年轻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为25%~30%,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1病原体多头带绦虫长40~100厘米,其幼虫———多头蚴为鸡蛋大小的囊泡,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内膜上有许多点状头节,主要寄生于羊的大脑,偶尔也见于延脑和脊髓。2致病过程多头带绦虫的孕节片和虫卵,随终末宿主(犬和其他肉食动物的粪便排至外界,污染草地,羊随吃草或吞食虫卵,虫卵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六钩蚴,进入肠粘膜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0.
王楠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6):53-53
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猪等牲畜,可通过放牧、分娩、屠宰等途径传染给人,造成慢性间歇性关节疼痛、发热、疲劳等症状,严重威胁人类和牲畜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毕爱凤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4):52-53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致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妊娠阶段的母羊受到病原侵染后表现为流产产下死胎,并表现出明显的繁殖障碍。近年,此病发生率逐年升高,造成的死亡现象不断增强,严重威胁养殖产业健康发展。作为养殖管理人员,应从该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等多角度入手,构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原则,为提高养殖效益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该文主要探讨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冶金福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5):189-190
在家畜饲养业中,羊养殖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给羊养殖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使羊养殖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日常的养殖活动中,经常发生羊腹泻疾病,给羊养殖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到羊群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额经济损失。为此就必须对羊腹泻的病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羊腹泻病的防治方法,进而为羊养殖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卢成合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5):41-42
近年,随着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养殖户频繁引种及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使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原来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型传染性疾病防控要求,极大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管理难度。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疫病发生情况,论述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奶山羊乳房炎是奶山羊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大多数情况下该病虽不会引起奶山羊的死亡,但会对奶山羊健康、泌乳量以及乳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大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奶山羊乳房炎防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是:1.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筛选困难;2.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表现出高的耐药性;3.目前尚无商品化奶山羊乳房炎疫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以上防治难点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奶山羊乳房炎的流行情况、诊断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奶山羊乳房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规模化舍饲奶山羊养殖场户的增多,群体隐性乳房炎发生不断增加,严重危害羊群健康,造成产奶量下降、养殖场户经济效益下滑。作者结合临床养殖经验和基层实践,采取细菌培养、CMT等传统检测方法诊断检测,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1)通过挤奶前后乳头药浴防治隐性乳房炎发生率。(2)对患有隐形乳房炎的奶山羊,挤奶后采用抗生素及时治疗。(3)通过中药内饮、外敷,干奶期群体驱虫来提高奶山羊免疫功能。从而减少奶山羊乳房炎的发生和危害,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为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盖永霞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5):101-102
猪副嗜血杆菌病作为对猪群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危害性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疾病,不仅导致猪群质量下降,降低生猪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猪副嗜血杆菌病不会造成猪群较高的死亡率,但是对猪群在生长发育中的抵抗能力下降,极易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导致症状复杂,不利于疾病的诊断。该文主要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展开分析,论述流行特点、病例变化、临床症状等,并总结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肉牛呼吸系统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如断奶、运输、混群、阉割、拥挤和通风不良)、宿主自身因素和病原体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呼吸系统综合症。罹病牛日增重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胴体质量下降和防治成本增加。在肉牛养殖业中,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世界肉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对肉牛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近期研究进展,旨在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