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肉牛的养殖成本关系着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从而关系着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肉牛养殖成本包括采购成本、饲养成本、饲料成本、疾病治疗成本等,要想获得较高的肉牛养殖经济效益,促进肉牛养殖业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肉牛饲养成本,现就从多方面介绍了如何降低肉牛的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2.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加快建设"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的总体要求,为加快通辽市肉牛产业的发展,夯实肉牛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而建设好肉牛良种推广体系是实现肉牛产业科学化管理、模式化饲养、集约化经营和增加肉牛产业经营者经济收入的有力保障,是推动肉牛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畜牧业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我国肉牛种质资源长期面临进口依赖性强、国内优质种牛缺失、肉牛育种企业利润低、管理效率低、区域联合育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全面了解认识我国肉牛当前育种技术、扩繁培育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现状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肉牛遗传性状评定标准与关键技术,肉牛联合育种中的育繁推一体化模式,针对国内外肉牛育种、扩繁培育、推广模式中关键技术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我国肉牛育种当前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并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引进肉牛品种的利用、本土肉牛的培育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有效推动我国肉牛“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进程,加快本土肉牛品种培育,提升我国肉牛联合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肉牛业的特点、江西肉牛生产现状与市场潜力分析、江西肉牛生产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江西省肉牛生产形势,提出了江西省肉牛业发展的一些构想。旨在对江西省今后肉牛业发展达成一些共识,并恳与广大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贵州肉牛产业飞速发展,养殖产量、规模持续增长,由于贵州肉牛分子技术起步晚与养殖技术水平低,使得贵州肉牛养殖业发展比较滞后,市场竞争力不高。为更好地提升贵州肉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关人员应深入开展肉牛品种繁育工作,发展肉牛的遗传育种技术及繁殖技术。该文首先简单介绍贵州肉牛,其次从育种估计、常规育种方法、分子育种重点分析肉牛遗传育种技术,从胚胎移植技术、性别控制技术、体外授精技术、克隆技术、胚胎分割技术探究繁殖技术,就贵州肉牛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贵州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肉牛业区划、分区协作和建立资源互补型的肉牛业,分析了利用农业区位优势和技术改进,完善和发展肉牛产业链,探讨新时期肉牛带与肉牛基地建设问题,促进肉牛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3年,甘肃省肉牛牦牛产业继续以20个肉牛产业大县(含3个以牦牛肉生产为主的大县)为主保持平稳发展。据甘肃省辖区86个县市统计,2013年肉牛存栏509.2万头,出栏肉牛181.3万头,牛肉产量达19.3万t。牦牛是甘肃省重要牛种资源之一,存栏118.73万头。甘肃省初步形成了以河西走廊国家商品粮基地肉牛产业区、陇东地区肉牛产业区和依靠天然草场的牦牛产业区为优势的肉牛生产基地,甘肃省肉牛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以西门塔尔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效果最为明显,已成为甘肃省肉牛生产的主体。文章从甘肃省肉牛生产概况、肉牛产业技术应用状况、与甘肃省肉牛产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以助力甘肃省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肉牛产业以集约化生产为特征,产业链较长,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肉牛福利问题,备受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肉牛营养福利、环境福利、管理福利、运输福利和屠宰福利等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肉牛体重大小及养殖规模,综述了肉牛福利标准,为我国肉牛福利标准的制定及肉牛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肉牛带与肉牛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肉牛业区划、分区协作和建立资源互补型的肉牛业,分析了利用农业区位优势和技术改进,完善和发展肉牛产业链,探讨新时期肉牛带与肉牛基地建设问题,促进肉牛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肉牛育肥的准备工作、育肥肉牛品种的选择、肉牛的育肥方式、育肥肉牛的饲养管理等方面对肉牛快速育肥的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分析,期望在确保肉牛的育肥效果的同时,也保证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养牛是我县畜牧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措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养牛生产的发展,养牛的饲养量逐年增加,养牛的科技水平逐年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也逐年攀升肉牛生产的发展带动了饲料加工、兽药经营、食品加工、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1同心县肉牛生产现状同心县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包抓重点工作的办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强力推进肉牛产业平稳较快增长。截止目前,全县培育了韦州镇旧庄村荣振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韦州镇新月肉牛养殖合作社肉牛养殖场、韦州镇万理肉牛养殖场、韦州镇世欣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场、宁夏大华农林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丁塘镇新华富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同心县德瑞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等一批专业肉牛养殖场(合作社);建设肉牛科技科技示范村51个,发展2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1300户,为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增加肉牛饲养利润,提高肉牛生产效益,是畜牧专家、肉牛加工企业和广大养殖户考虑的问题,包括肉牛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技术的提高,增加产品附加值等,而提高肉牛生产附加值是提高肉牛生产效益的最具开发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展肉牛产业化具有草地资源优势和肉牛育肥的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的肉牛产业化,就要利用现代育种与繁育新技术培育出适应放牧及舍饲的草地肉牛优良品种。笔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肉牛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饲草、饲料、肉牛品种等方面入手,并介绍了各阶段的肉牛育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肉牛养殖业目前在我国处于蓬勃发展的地位,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大多数肉牛养殖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肉牛的品种优化程度低、生产性能不高、肉牛生产方式落后、饲料利用率低、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饲养管理不够科学、肉牛疾病的预防不到位,肉牛易患多种疾病等,这些都会造成肉牛养殖经济效益不高,制约着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变化,对肉牛的需求量以及养殖肉牛业也是逐步提高,随着肉牛的增多,疾病也是越来越多[1]。对肉牛的治疗要求也是很严格的,不能有副作用,要做到安全、绿色,所以中草药在肉牛养殖业中地位很高。将中草药运用到肉牛的养殖中,可以帮助肉牛调节生理功能,对肉牛增强免疫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肉牛抵挡传染病等疾病,对肉牛的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  相似文献   

16.
李舸 《饲料研究》2023,(4):131-134
研究旨在有效解决当前肉牛养殖业智能化欠缺、规模化不足等难题,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设计新型肉牛饲养系统。肉牛饲养系统以肉牛饲养全流程为基础,从硬件设计和平台设计两部分展开探究,主要涉及主控模块、数据信息转换模块、环境感应模块、自动配料模块和自动补给模块,涵盖肉牛身份识别、环境检测等环节。结果显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肉牛饲养系统能够显著提升肉牛饲养效率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肉牛饲养系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自主性,可为肉牛规模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对肉牛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河西肉牛20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添加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试验初和试验结束时静脉采血,测定肉牛血清中的微量元素水平和抗氧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可显著提高肉牛血清中Cu、Zn、Se水平,并能显著提高血清中T-SOD、GSH-Px、T-AOC水平,降低血清中MDA水平。提示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具有显著提高肉牛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中法肉牛研究中心、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分别于2003年2月、2005年12月、2017年6月成立,在孟庆翔教授带领下,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卓有成效的工作,奠定了我国肉牛研究及产业发展的基础。新时代开启了中国肉牛发展新一轮的时期,我国肉牛产业不仅面临巨大机遇,同时也存在很大挑战。肉牛主产区地方政府、肉牛育肥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对中国肉牛产业未来的发展存在诸多分歧,中国肉牛界资深专  相似文献   

19.
肉牛产业是新疆建设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伊犁州是新疆重要的肉牛繁育生产基地,也是肉牛存栏最多、牛肉产量最高的地区。本文从肉牛产业链延炼、补链、拓链出发,从新疆伊犁州当前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短板等方面,全面剖析伊犁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新疆伊犁州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山东地区肉牛养殖主要以中小规模的肉牛育肥养殖场/户为主,自繁自养场、肉牛繁育养殖场相对来说比较少,为相应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牛创新团队关于开展“2014年山东省肉牛发展调研工作”,进一步了解山东地区肉牛养殖现状,2014年7月笔者对山东青州市、梁山县、新泰市50余家农村肉牛养殖场(户)以及东营市规模化肉牛繁育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调查,重点考察了山东农村肉牛养殖场/户的养殖模式、养殖规模、肉牛品种、饲草饲料、疫病防控、养殖成本等,分析各种养殖模式的利弊及养殖效益,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我省乃至我国肉牛养殖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