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致天优998抗性丧失的稻瘟病菌小种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采自雷州严重感染稻瘟病的杂交稻天优998穗颈瘟标样进行了病菌单孢分离,获得11个来自不同地点的分离物,并利用中国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品种对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1个单孢分离菌株均属于ZB3小种。选取TY1、TY4、TY21等3个菌株对广东部分品种(组合)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在测试的44个品种(组合)中,对测试菌表现高感的有天优998、博优998、博优903等11个品种组合;表现中感的有Ⅱ优3550、汕优3550、K优451、金优253、两优326、特籼占13、野丝占等7个品种组合;对测试病菌表现抗性反应的有优优122、龙优665、汕优46、粤杂763、粳籼89、粤香占、丰丝占、白香占等26个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天优998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优998(天优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首批列入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的优质杂交稻品种。兴宁市自2005年成功引进种植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并总结出一套超高产的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技术成熟,适于操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介绍了天优998的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09,(2):8-8
今年.农业部遴选了100个主导品种和60项主推技术,其中,主导品种包括:●水稻17个,分别是天优998、博优998、陆两优996、中早22、金优207、赣鑫688、丰两优一号、中浙优1号、Ⅱ优航2号、Q优6号、内香2550、宁粳I号、辽星1号、吉粳88、龙粳14、垦稻12、湘晚籼13号。●小麦15个,  相似文献   

4.
1.水稻品种(18个) 华优86:适宜我省中南部地区早、晚造种植。 天优998: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但粤北稻作区早造应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6月25日公布了第30次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本次品审会共审定通过43个品种,登记3个品种,其中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25个:禅穗占、白香占、金花占、黄粤占、粤奇丝苗、丰晶软占、金丝软占、软红米、红荔丝苗、万金优2008、博优283、天优652、天优6号、天优196、五丰优2168、天优382、荣优390、博优双青、宏优619、中9优601、华优16、中9优115、博优6636、博优7160、深优9734;  相似文献   

6.
2011年农业部组织遴选出农作物主导品种,现介绍如下。水稻。长江流域:Y两优l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中嘉早17、中早39、株两优819、湘晚籼17号、珞优8号、淦鑫203、丰源优299、天优华占、Q优6号、川I江优527、云光17号;东南沿海地区:天优998、培杂泰丰、徐稻3号、南粳44、宁粳3号、武运粳2l、秋优998、淮稻9号、宜优673;  相似文献   

7.
优质超级稻天优998试验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早造在罗定市开展天优998大面积高产示范,结果在雨水多、露晒田困难等不利条件下,示范点实测平均每667 m2产量622.7 kg,比当地主栽品种培杂双七增产131.3 kg,增产率为26.7%;并总结了天优998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稻天优998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超级杂交稻天优998的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田块、整抛与播种、抛秧、合理施肥、科学用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天优998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超级杂交稻天优998的经济效益及生产优势,介绍了其种植栽培技术要点,表明在广东省蕉岭县推广种植超级杂交稻天优998能够促进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天优998特征特性及抛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优998在梅州市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性好、米质优异、抗性强,适宜在本市中南部地区平原、丘陵和山区村段田作早、晚稻种植,中北部地区作晚稻种植。抛栽后每公顷最高苗数要控制在450万苗左右,有效穗数达到405万450万穗;水分管理实行“浅、露、活、晒”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在肥料管理上宜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天优998采用超稀植栽培具有产量相当、投入少、效益高的特点。从田块选择、播种育秧、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天优998的超稀植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天优998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天优998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合理选地、培育嫩壮苗、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及产品包装、运输、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天优998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省19个早稻品种进行耐寒性研究,结果表明:茂杂33和天优5078耐寒性最强;茂杂33、天优5078、华优665、中9优207、培杂629、天优368、湛优226、广华占、明杂8763、特优730、天优128、合美占、振优368和华优8305在孕穗期和开花期的耐寒性均达到中等以上;天优428、特优138和培杂软香开花期耐寒性弱。  相似文献   

14.
博优998是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广恢998与博A组配的优质、高产的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2001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稻米品质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为二级优质米。该组合参加1999年、2000年广东省晚造区试,结果全生育期116~118天,比博优903短2~3天,每667 m2产量460~467 kg, 1999年比对照种博优903增产11.79%,2000年比博优122增产6.65%,增产极显著,均名列第一,且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81%)和抗纹枯病。博优998生势壮旺, 分蘖力强, 有效穗多, 株型集中, 茎秆粗壮, 抗倒力强。  相似文献   

15.
天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首批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的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早造,在兴宁市实施超级稻天优998超高产示范试验获得成功,每667 m2产量达733.3 kg。其主要技术措施是实行统一播种、统一抛(插)秧、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的“四统一”强化栽培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摘要:引进野香优莉丝、甬优1540、甬优9号、桃湘优莉晶、两优二三丝苗、野香优676、野香优699和又香优龙丝苗等8个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在武夷山市岚谷乡和吴屯乡试验种植。结果表明,综合2个乡的平均表现,8个优质稻新品种中,野香优699、野香优莉丝、野香优676、又香优龙丝苗、桃香优莉晶等5个品种的平均产量比对照中浙优8号高,但桃香优莉晶品种抗倒伏能力差,不建议推广,其余4个品种丰产性和适应性均好,适合在武夷山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超级晚稻新组合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超级晚稻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个超级晚稻新组合(丰源优299、天优998、淦鑫688)与金优桂99的产量、生育期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个超级晚稻新组合较金优桂99产量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且丰源优299>天优998>淦鑫688;全生育期丰源优299为114 d,天优998为119 d,淦鑫688为121 d,分别较CK短4 d,长1 d,长3 d;3个超级晚稻株叶形态好,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好。[结论]丰源优299应列为江西省首推超级晚稻,中迟熟超级晚稻天优998、淦鑫688宜结合早熟早稻茬口合理安排,在晚稻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常规施磷钾条件下减氮对不同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精确减量施肥及氮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常规施磷钾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水平氮肥处理(常规施氮肥(纯氮187.5 kg/hm2)、减氮28%(纯氮135.0 kg/hm2)和不施氮肥(纯氮0 kg/hm2))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和“天优998”)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条件下“粤晶丝苗2号”和“桂香占”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增加但有效穗数减少,对“天优998”产量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减氮28%处理对水稻的碾磨品质和蒸煮品质无显著影响,提高了“天优998”的外观品质。减氮28%处理有利于提高“粤晶丝苗2号”和“桂香占”灌浆期剑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对氮吸收影响不显著,但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结论】适度减氮有利于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增产、稳产及保持或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天优998在我县的种植表现及抛栽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天优998的主要优势和其抛栽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20.
天优998系天丰Ax广恢998配组.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4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粤审稻2004008)。2004年上犹县引进作一季晚稻大面积连片示范,于2004年9月10日邀请市农业局领导、专家一行到实地观摩评选,一致认为该组合生育期适中.铢叶形态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米质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