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选取7个泡核桃主栽品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1300倍下观察花粉粒形态,9000倍观察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结果表明,7种泡核桃品种均属单粒花粉,花粉形态一致,为近球形,表面布有萌发孔,外壁纹饰为颗粒状雕纹,与同科同属新疆栽培的普通核桃形态相似,与同科不同属的山核桃形态存在很大差异,且不同泡核桃品种间的花粉和萌发孔大小等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以此可作为泡核桃品种鉴定、划分和判断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0份柠檬种质的花粉形态,500倍观察花粉粒群体,3000倍观察赤道面和极面,10000倍观察外壁纹饰。结果表明:10份柠檬种质的花粉类型均属于单粒花粉,外观形态为长球形、近球形和扁球形三类,大小等级为小的花粉,萌发孔沟4~5条,沟长均直达两极,沟沿极轴方向等距环状分布,外壁纹饰均属于网状雕纹。10份柠檬种质两两之间在花粉极轴长、赤道轴长、萌发沟数量及外壁纹饰上,均存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因此,可作为不同柠檬种质之间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草原地区主要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内蒙古草原地区31种主要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不同科、属植物花粉的形态、大小、萌发器官类型和数量及表现纹饰均不相同;同一属内种间花粉的形状、萌发器官类型及纹饰类型等相同或相似,但在大小、萌发器官数量和细微纹饰等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贺兰山山地疏林草原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等10种主要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掌握了它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花粉的外壁纹饰非常清晰,萌发器官类型鉴定准确.同时表明这10种归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其花粉形态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37个早熟禾品种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琨  张璐  陈雅君  张楚涵  周阳  李雪 《草地学报》2011,19(1):114-121
为探讨花粉形态特征在早熟禾(Poa L.)品种分类上的意义,用扫描电镜对‘巴林’、‘巴润’、‘肯塔基’等37个早熟禾品种的花粉进行观察,比较不同品种的花粉外壁纹饰、形状、极轴和赤道轴长度、极轴与赤道轴比值、花粉孔径大小等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花粉形状均为近球形或圆球形,具有1个萌发孔,但是不同品种的花粉大小和表面纹饰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按纹饰特征可将37个品种分为粗糙型、颗粒型、瘤状型和皱波状型4大类型,其演化趋势为粗糙型→颗粒型、瘤状型→皱波状型,皱波状型花粉纹饰品种最进化。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花粉大小进行孢粉学聚类分析,也可将37个早熟禾品种分为4大类群,通过演化趋势分析得知2种分类方法基本一致,可为早熟禾品种分类提供依据,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陈维郁 《蜜蜂杂志》2008,28(2):32-33
从生物学特性实地观察余甘子植物形态,开花节律、花序构建演化过程,在电镜下检测花粉形态结构及不同季节花粉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为海南山区可持续发展养蜂业生产提供实用指标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宛涛  崔志明 《草地学报》1995,3(3):243-24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蒙古10种优良栽培牧草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其表面性状作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表明,这些牧草之间,花粉形态由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控制和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科局的种间,花粉形态的差别主要是在花粉粒的大小及表面纹饰的细微性状上;而不同科的同种之间,其花粉形态在形状、轮廓、大小、萌发器官和表面纹饰等性状上,差异尤显突出。这些特点均可为优良栽培牧草的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析和草地植物分类等各项工作提供抱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岩黄耆属Hedysarum L.8个种花粉形态观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岩黄耆属Hedysarum L8个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比较。试图从花粉形态上探讨它们在分类上的独立性及其亲缘关系,为分类学提供孢粉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14种蜜源植物花粉形态与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醋酸酐分解法对哈密瓜、杏、莲等14种蜜源植物的花粉进行处理,然后对这14种花粉的形态结构、大小及花粉纯度进行了观察与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破壁法对花粉提取液中可溶性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不同破壁法对不同花粉的破壁效果,以及对花粉提取液中可溶性营养成分的影响。用玉米、养麦、盐肤木等三种大小、形态、壁的厚薄及营养成分含量各异的花粉,分别进行水浸、机械破壁、温差破壁、酵母发酵、胃酶及米曲霉提取液消化等处理。不同破壁、提取方法作用的机理、强弱不同,花粉形态的变化也不一致。前三种方法属物理方法,花粉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破壁或内容物的外渗上,后三种本质上属酶消化法,花粉形态变化以内容物消化为主,其中以米曲霉提取液的消化现象最为典型。各处理中,机械破壁的效果显著优于其它处理;花粉水提液中可溶性氨基氮与维C含量,则以米曲霉组最高。此外,提取液中可溶性营养成分的多少,还受原花粉中营养成分含量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贺兰山山地疏林草原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等10种主要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 细致的观察,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掌握了它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花 粉的外壁纹饰非常清晰,萌发器官类型鉴定准确。同时表明这10种归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其花粉形态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以内蒙古地区分布的蒺藜科(Zygophyllaceae)中的5属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作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科植物的花粉粒以长球形,圆球形为主,属中等大小,萌发器官多为3孔沟,外壁表面纹饰以网状,条纹状最为常见,同时,观察结果还表明,蒺藜科不同属的植物花粉形态差异显著,而同属不同种间差异则较小,本文认为花粉形态特征在该科植物分类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可作为属间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3.
明确黄皮种质资源花粉的形态特征及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为确定黄皮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以来自福建省11个产地的33份黄皮种质花粉为试材,经固定、清洗、逐级脱水、干燥、喷金镀膜等处理,采用JSM-638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的形态结构,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视野观察黄皮花粉群体(放大800倍)、花粉个体(放大3500倍)、花粉赤道面中部的外壁纹饰(放大8000倍)等方面的超微形态特征分别进行显微照相和相关指标测定,将试验所得的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的黄皮花粉为近球形(0.88

相似文献   


14.
苏芸芸  王康才  薛启 《草业学报》2016,25(9):189-196
主要对不同产地的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各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检测经过多种方法筛选后选择红墨水法,柱头可授性测定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藿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各产地开花习性较为一致,均在7至8月开花,群体花期15~28 d,单花花期约为3~5 d。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平均花粉活力在18.46%~26.52%之间。5个产地当中,成都产地藿香平均花粉活力最高,长春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最低。花粉寿命在4~5 d之间,柱头可授性可持续5~6 d。同时,在藿香刚开花第1天各产地柱头具可授性,在2~3 d内,具有较强的可授性。因而,不同产地藿香进行人工授粉最佳时期为开花后2~3 d。此外,不同产地藿香花粉粒形状主要为近球形或椭球形。花粉粒大小在42.93 μm×31.99 μm~46.59 μm×37.67 μm之间,均具6条萌发沟,萌发沟狭长、裂痕近两极。花粉外壁纹饰呈网状,网眼为不规则多角形,近圆形,大小不一。本文较为系统的比较了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以期为藿香的人工栽培以及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有毒花粉与防止蜂蜜食品中毒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西外大街141号:100044)刘炳仑在农业和养蜂业中,蜜源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研究及蜂蜜中的花粉分析,对确定蜂蜜的产地和对鉴定蜂蜜的质量、色泽、粘稠度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蜂蜜中有毒花粉的分...  相似文献   

16.
燕玲  宛涛 《中国草地》2001,23(6):6-1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并结合光学显微镜对9种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山地特有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系统地描述了其大小、形状、萌发器官类型、表面纹饰等特征,还结合野外调查记载了各植物种的花果期、生境和分布、产地等。总结部分科、属植物的花粉特征并分析了花粉样品在采集、制片和观察过程中可能造成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内蒙古草地一些主要植物花粉形态的特点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的特点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不同生态条件可以塑造一定的花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14种有毒蜜粉源植物的花粉形态中国科学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刘炳仑本文共观察研究了我国14种有毒蜜粉源植物的花粉形态,它们是:乌头、博落回、雷公藤、苦皮藤、昆明山海棠、油茶、狼毒、旱莲木、八角枫、羊踯躅、胡蔓藤、醉鱼草、曼陀罗及藜芦等。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荔枝资源的花粉生物学特性,本文以海南30个不同荔枝优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荔枝优株花药数、花药散粉量、花粉形态特征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不同荔枝优株单朵花的花药数、散粉量、形态及花粉萌发率不同;以紫娘喜、白糖罂、妃子笑3个海南主栽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个花期及3种不同类型花的花药散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从雄花的铃铛花期至完全开放阶段(花药变褐之前)的花粉散粉量和萌发率最高。这为荔枝杂交育种父本的选择、花粉的收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蔡萍  宛涛  伊卫东  刘辉  张佳琦 《草地学报》2019,27(3):779-783
以内蒙古特有乡土沙生植物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技术,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探索其花粉形态的二型性特点,完善其花粉形态细微特征。结果表明:乌丹蒿花粉粒有长球形和圆球形之分,花粉形态存在明显的二型性特征。长球形花粉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片圆形;大小平均为:23.28 μm×13.73 μm;萌发器官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圆球形花粉赤道面为圆球形;极面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也是3孔沟类型;大小平均为:14.85 μm×13.80 μm;表面纹饰亦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除花粉粒的大小、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Polar axis/Equatorial axis,P/E)不同外,两种类型的花粉总体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细微性状主要差异表现在表面纹饰中刺的大小及刺与颗粒的排列密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