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群是对鸡群大规模的转移,它是分段式饲养蛋鸡的必要步骤,也是对鸡群的一个较大的刺激,如何减轻刺激及保证鸡群转群后的安全状态需要一个很充分的准备安排工作。   一 .转群时间的选择   转群的时间一般可在 18周龄,晚的可在 20周龄,最迟不要超过 21周龄。过早转群对鸡的生长发育不利,且易出现提前开产的现象。使开产后的蛋重,高峰期的产蛋率受到影响。同时鸡个体太小,可能会从笼眼处钻出,造成管理不便。晚于 21周龄转群,由于部分鸡只临近或已经开产,转群会使这些鸡只的体重受损,因而影响正常的产蛋,或不能按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
开产前后这段时间是鸡群由生长期向产蛋期转变的过程,在此期间鸡群的行为与生理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为使其顺利进入产蛋期并使产蛋率按预期达到高峰,饲养管理上要采取一些措施,现将其要点简述如下: 一.转群 将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是开产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转群前要将产蛋鸡及其笼具彻底的清洗、消毒,笼具若有损坏要认真修整。转群用的笼具及运输车辆要提前准备好,并将其清洗、消毒后备用。据报道鸡群16周龄转群要比20周龄时转群,开产日龄早、平均产蛋率高、入舍母鸡40周龄产蛋量多。因此,转群最好在16周龄时进行,最迟不要…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产实际和设备周转情况,育成鸡可在14—19周龄转入种鸡舍,但在17—18周龄转群较为合适。转群过早,因鸡体较小,鸡笼缝隙过大,发生跑鸡现象,管理上比较麻烦;转群过晚,鸡临近或已经开产,转群时的强应激会推迟产蛋率的上升和产蛋高峰的来临。  相似文献   

4.
蛋鸡开产前后管理得好坏,决定高峰期的长短和全期产蛋情况,现根据几年摸索和经验,对蛋鸡开产前后的管理技术作一介绍。1.掌握育成鸡群情况,把好转群关。转群时,母鸡的生殖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使鸡在开产前有一段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对培养高产鸡群极为有利。否则,鸡群对新环境不熟悉,将会中断产卵,影响和推迟产蛋高峰的到来,甚至影响终生产蛋性能。现在,一般转群时间在鸡的16-17周龄,最晚不能超过18周龄。转群时,一般17周龄中型鸡平均体重在2350克以上,若低于此界限,就要增加饲喂次数,并且提高饲料中的能…  相似文献   

5.
<正>一转舍后备鸡转入产蛋舍时间在16~18周龄为合适,过早过晚都不合适,过早小鸡易从鸡笼中跑出来,过晚会使部分接近开产或已开产的母鸡由于转群产生应激,进而影响发育和产蛋量。转群前对鸡舍、鸡笼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并做好免疫接种和驱虫工作。入笼时应根据体重发育情况分层饲养、发育早的放在底层,发育晚且体重较轻的放在上层,同时淘  相似文献   

6.
1产蛋率的异常变化1.1产蛋高峰上不去,达不到品种要求产蛋前期产蛋率达不到理想高峰,这与后备鸡群的培育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1.1.1均匀度差:包括体型、体重和性成熟均匀度。1.1.1.1鸡群中体型过大、过小鸡只的生产性能比较低下,所占比例较大时,会影响整体的生产水平。1.1.1.2体重均匀度间接反映鸡群的体型发育整齐度。1.1.1.3性成熟发育不一致,鸡群中个体开产时间变异大,开产时间比较长,另外不能适时开产的鸡生产性能通常较低,如提前开产或过多推迟开产的个体。1.1.2预产期发育不足:顺季开产鸡群多见,通常为控制鸡群早产,预产期仍采用较严格的限制方法,这满足不了鸡群的充分发育,进而降低鸡群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蛋鸡一生有三大应激:出壳、开产和转群。转群操作不当不仅会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因体质下降而引发疫病。1转群时期的确定我国不少鸡场多没有专业的育成鸡舍,多采用育雏、育成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常在8~9周直接转入蛋鸡笼;而随着现代化立体笼的推广,一般在12周左右把后备鸡转入蛋鸡笼。从有利于骨骼发育考虑,后备母鸡转入蛋鸡笼最好在12周左右;而从有利于鸡熟悉产蛋环  相似文献   

8.
洗衣小窍门     
《农村养殖技术》2006,(21):48-48
转群:育成鸡在17~18周龄即可转入产蛋鸡舍,最迟不要晚于19周龄,转群过晚会影响一部分接近开产或已开产的母鸡的正常产蛋。转群要选择温暖适宜的天气。转群时要严格淘汰病、小、弱,残及外貌不符合本品种要求的鸡,认真做好转群记录抓鸡时的动作要轻,防止惊群;车辆运输时应减少颠簸,避免挤压,转群后应尽快恢复喂料和饮水,以稳定由于环境突变而引起的恐惧情绪。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华申曾祖代鸡场的彩红在工作中发现,同样饲养的鸡群出现了与公难同舍的一群鸡开产早,分舍的一群鸡开产晚的现象。这种结果是不是公对外开放造成的?由此引起的开产早对鸡群的产量和重有无影响,并对此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蛋鸡开产前后是指开产前三周至产蛋率达65%左右这段时间,一般为18~24周龄。这时期,青年鸡由育成舍转入产蛋鸡舍,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都有所改变,因此,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蛋鸡开产日龄的迟早和以后产蛋量的高低。1转群准备1.1测定体重在15~16周龄时,要测定青年鸡体重,看是否能在以后1~2周,达到该品种上笼时的标准体重。1.2调整饲养把体重过重和过轻的鸡分开,重新组合鸡群;体重过轻的鸡,应加强饲养管理,使它们处在一个较高营养水平下生长;体重过重的鸡,使它们处在饲料控制的状况下。上笼…  相似文献   

11.
母鸡开产日龄的计算,一是从初生雏孵出起,到产第1个蛋经历的天数,这种方法要求母鸡必须单笼饲养或设有自闭产蛋箱进行个体记录;二是全群产蛋率达50%时,计算该鸡群的开产日龄,这种方法可以衡量鸡的早熟程度和饲养管理水平.达到50%产蛋率时的日龄与按每只鸡计算出来的开产日龄相似.如某种鸡场用152只来航鸡进行试验,按鸡只开产日龄计算的平均开产日龄为186.8天,以全群计算产蛋率达到52.1%(前1天是49%)的日龄是183天,2者相差无几.达到50%产蛋率日龄时间愈长,说明开产日龄愈晚,或鸡的品种不好,或饲养管理水平低,经济上不合算.开产日龄的长短与鸡的品种、遗传、饲养管理、孵化季节等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商品蛋鸡群在开产初期的一段时间内,常有部分鸡发生一种以瘫痪为主要特征的病症,俗称"初产母鸡瘫痪症". 1 发病特点及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蛋鸡初产期,开始鸡群中每天或隔天早晨有1~2只鸡瘫痪或死于笼内,而白天鸡群神态、饮食均无异常.随着产蛋率升高,一段时间内病鸡增多,而后又减少,产蛋率为60%左右时发病逐渐停止.由于发病鸡均为开产鸡,造成产蛋率上升缓慢,若伴有不良应激因素或合并继发感染可延长病程,同时发病率增高.病鸡爪子弯曲,两腿发软,常呈侧卧姿势,两腿或单腿后伸,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糊状稀粪.当环境温度超过29℃时,出现零星死亡,温度越高,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肉种鸡笼养发展很快。但养鸡户普遍反映 ,笼养肉种鸡多晚产 ,有的推迟达 6周以上 ,并伴随产蛋率低 ,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为使肉种鸡准时开产 ,应采取如下措施。1 全程笼养 如果育雏、育成期平养 ,产蛋前转入产蛋舍 ,鸡群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打破了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势必造成晚产。而采取全程笼养 ,则鸡群应激小 ,生长发育平稳 ,有利于适时开产。2 科学限饲 ,使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 缩短育雏料的饲喂时间 ,使 4周龄体重不超标 ,以培育出骨架适中的小母鸡。鸡群 1 2周龄后性发育加快 ,因此 ,1 2周龄时 ,体重一定要达标 ,同时…  相似文献   

14.
<正>产蛋鸡猝死又称产蛋鸡疲劳综合症,是蛋鸡生产中常见的条件病。发病多是进笼不久的新开产和产蛋接近高峰期的母鸡,夏季和温度较高时易发,所以又称新开产母鸡病和蛋鸡夏季病。1流行特点1.1主要发生在产蛋鸡,以初产母鸡和产蛋上升期的鸡群多发。1.2出现死亡鸡一般多在夜间,白天看似鸡群无异常,但在早晨喂鸡时发现死鸡,而且是个大、健壮的鸡只死亡。1.3鸡笼里时常出现卧笼的瘫鸡、排不出蛋而难产的死鸡,伴随  相似文献   

15.
1.分段饲养,产蛋期分为三段,各阶段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以满足其产蛋需要.产蛋前期,即从开产到产蛋高峰,产蛋率大于80%以上,这一时期日粮中蛋白质、钙等营养含量应随鸡群产蛋率的增长而增加一股当鸡群达到20同龄(开产前2周)或产第一个蛋时,开始补钙,将日粮中的含钙量由1%提高到2%,待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将育成鸡料改为产蛋料,产蛋中期,即产蛋高峰后的一段时期,产蛋率在65%-80%;产蛋后期,产蛋率小于65%后两段时期日粮中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含量随鸡群产蛋率的下降而减少,但减少的速度要缓慢,以免影响鸡群产…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1998年7月某养鸡户饲养2100只罗曼商品蛋鸡,60日龄前平面网养,鸡只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均较理想,成活率为96.7%。61日龄时转群上成鸡笼,80日龄时发现鸡群有拉白色稀粪或个别拉绿粪,但无死亡,饮食正常,禽主怀疑为鸡白痢杆菌病或大...  相似文献   

17.
光照强度对笼养罗曼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70日龄的罗曼蛋鸡1500羽,分为3组,分别放在上、中、下3层鸡笼,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制度由于笼位的高低不一,使得3层鸡群同一鸡舍内所接受的光照强度不一,鸡群产蛋性能不一致。通过30d的试验表明,上层鸡层蛋率为89.7%,中层鸡群产蛋率为92.1%,下层以鸡群产蛋率为88.7%。中层群比上导产蛋率高2.4%,比下层鸡群高3.4%,上层鸡群比下层鸡群产蛋率高1%,从3层笼位鸡群平均蛋重来看,各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为了节约后备种鸡或蛋鸡的培育成本,缩短鸡群更换间隙,充分发挥鸡群的生产潜力,鸡群的强制换羽被广泛采用,特别是成本昂贵的鸡群,如祖代鸡,越来越多的场家通过强制换羽来实现对第二个生物学产蛋年的利用,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缩短鸡群更换周期。大家知道,蛋种鸡的培育周期为140天(尚不包括清舍、空舍时间),而肉种鸡至少需要175天,若为逆季鸡群多数需到189天才能开产,而成功的强制换羽,从投加药料开始,仅需63天即能达5%产蛋率。第二,降低培育成本。新鸡的培育成本较高,蛋鸡和蛋种鸡饲养至20周分别需13元和17…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肉鸡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地区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肉用种鸡限饲方案管理技术应用也越来越规范。但近几年在生产中发现许多种鸡场遇到了种鸡性成熟延迟、发育不均、不能及时开产的问题,尤其是饲养在半开放式鸡舍的鸡群24~26周产蛋率不能达到5%,开产推迟少则2~3周,多则4~6周。其表现是,在24~26周已达开产体重的情况下,鸡第二性征不太明显,生殖系统发育迟缓,个体间发有差异较大,鸡群开产推迟及以后超重,进入产蛋高峰时间不一致,使高峰料及高峰后降料很难准确操作,人舍母鸡全期种蛋生产量和种蛋受精率不高.造成较大经济…  相似文献   

20.
产蛋鸡猝死症又称产蛋疲劳症或新开产母鸡病,是近几年在我国蛋鸡生产中最突出的条件病。由于钙磷补充不足,转群上笼应激过大,初夏高温造成的。发病鸡大多是开产不久的新母鸡和高产鸡,夏季易发,故又称夏季病。产蛋鸡猝死症又称产蛋鸡笼养疲劳症,是近年来蛋鸡生产中最突出的条件性代谢失调病。发病鸡大多是进笼不久的新开产母鸡和高产鸡,晚春和夏季气候炎热或潮湿季节多发,而早春和秋冬季气候凉爽时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