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和分选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捷,高效,且对样品的破坏性小。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业不断发展,但很多古老的资源却逐渐消失。因此,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当前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且植物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育种与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其倍性的鉴定则是了解其遗传背景和进一步应用的基础。目前,流式细胞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在医学领域、生物学领域等,但在植物种质资源倍性鉴定上的应用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及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和植物种质资源倍性鉴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流式细胞遗传学是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植物有丝分裂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离、纯化和分选等操作的细胞遗传学分支学科,已在许多领域广泛的应用,如与DNA 分子标记结合进行物理作图,利用FISH和PRINS进行细胞遗传作图,重组DNA文库的构建,标记片段的定向分离以及蛋白质分析。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已对数十种植物物种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应用最多的是豆类作物和禾谷类作物。流式细胞术有许多潜在的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植物染色体和染色体臂特异BAC文库的构建,低拷贝序列的目标分离,ESTs和杂交DNA 序列的高产量作图以及对染色体蛋白的整体分析等。本文综述了植物流式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植物基因组分析的潜在利用价值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对悬浮于流体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计数和分选的生物学技术,基于流式细胞仪通过检测散射或者偶联荧光信号快速、准确、客观、高通量获得悬浮微粒(通常是细胞、细菌等微小颗粒)一系列重要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相关特征参量,可以根据预选的参量范围对细胞、细菌等微小颗粒进行自动分析和对特定群体进行分选。流式细胞术在许多科学领域特别是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应用广泛,虽然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晚,但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随着流式细胞仪性能的不断提高,标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完善,流式细胞术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在农业领域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流式细胞术的工作原理和流式细胞仪功能分类,综述了流式细胞术在农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如对农作物基因组和原生质体分析以及抗逆研究,对动物免疫、微量元素分析、精子质量和性别控制以及毒素毒性分析,对病原菌和病毒分析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展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流式细胞术在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是一种对细胞进行定量分析与分选的精密仪器,它具有分析速度快、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优点,是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用流式细胞仪测量液相中悬浮细胞或微粒的一种现代分析技术,它是众多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科技领域相结合的结晶。概述了FCM在国内外生物学领域应用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5.
流式细胞仪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本科细胞生物学实验提供新颖选题,提高流式细胞仪利用率。[方法]基于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不同方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同方法的实验结果均可体现和解释细胞凋亡现象,可提高学生对细胞特性和流式细胞术的进一步掌握。[结论]通过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的测定及结果分析,提高了仪器利用率,巩固了理论课内容,是本科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理想选题。  相似文献   

6.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能够对群体细胞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多个参数同时快速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动物研究中,流式细胞术的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疫病检测、精子分选等方面。在植物研究中,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其应用一直受到限制。现有的研究主要包括倍型分析、DNA含量测定、染色体的鉴定和分选等。流式细胞术在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仍然较为有限,而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相对成熟。未来,流式细胞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将为农业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工具、手段和平台。  相似文献   

7.
流式细胞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具有快速、灵敏、多参数同步检测优点的细胞分析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流式细胞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近年来流式细胞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随着和学技术的快速更迭,流式细胞技术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其广泛应用于当代的医学、生物学、物理学以及化学等多种学科领域中。流式细胞仪是生物学、电子学、免疫学、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产物,它是一种能对细胞、细菌等微小颗粒作出高效分析的先进的高科技仪器。流式细胞仪的产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进步,并且对未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科学实验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
流式细胞术及其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 ,FCM )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或其他微小生物颗粒的多种物理、生物学参数同时进行定量检测,并对特定细胞群体进行分选的分析测量技术。它不仅快速、灵敏和准确,而且还具有客观、直接和同时进行多参数检测的优点。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和研究、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FCM的发展简史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FCM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术作为一种对单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文章对其发展及在兽医学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简要概述了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其在水生动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细胞的分类与分选、细胞免疫功能研究、细胞核DNA研究、精子质量评价等。  相似文献   

12.
流式细胞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泓  刘凡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39-41,80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深入,科研设备的不断更新,国家对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多,植物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流式细胞仪植物检测技术是近几年在我国刚刚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对许多植物科技工作者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必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知名品牌、常见型号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核型分析方法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核型分析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形态鉴别,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染色体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植物进行分类,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对于植物分类、进化过程、以及属种间关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核型分析研究的发展过程,指出了目前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细胞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植物细胞染色体倍性鉴定的染色体计数法、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气孔大小及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法等各种检测方法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植物染色体诱变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染色体工程是通过人工诱致染色体变异进行植物改良的技术。染色体变异在外源基因转移和利用、染色体倍性操作、反向育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染色体基因组学、物理作图和染色体生物学研究。基因组学、分子标记和染色体鉴定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化学、物理和遗传诱变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不断创造和鉴定出更多具有不同用途的染色体变异,为植物改良和遗传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本文综述了植物染色体诱变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为有效开展染色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小孢子植株群体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白菜小孢子植株群体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2种。直接法通常是以根尖、茎尖、愈伤组织、胚乳等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方法;间接法是利用流式细胞仪、细胞形态学、花粉、植株形态学等观察手段来鉴定植株的倍性。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流式细胞仪鉴定是目前较好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玉玲  王坤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21-8324
染色体分离技术是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的桥梁技术,得以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就染色体分离技术的原理、主要流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该技术在植物中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中性粒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外周血为样本,应用FACS Aria流式细胞仪分选中性粒细胞,摸索分选最佳条件。采用分选质控试剂Accudrop Beads和鞘液为材料,在FACS Aria流式细胞仪上,对分选液滴的振荡频率(Freq)、振动幅度(Ampl)和液滴间隔值(Gap)进行调试,摸索分选的最佳设定值。结果表明,喷嘴使用70mm,主液流窗Ampl值设定为5.5,Drop1值为197,Gap值为8,侧液流断点窗液滴延迟值为45.31,2nd值为15,3rd值为7,从白细胞中分选中性粒细胞,纯度可达99%。  相似文献   

19.
将高粱的染色体及其片段作为供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导入到受体水稻的细胞中,和受体细胞的水稻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杂交,形成新型的高粱-水稻杂交染色体,并获得高粱-水稻染色体杂交植株。与未经杂交的对照水稻比较,其植株、稻穗、谷粒等生物学性状均发生明显变化,抗旱性极强,可以在山坡干旱地栽培。本文作者对高粱-水稻杂交植物的制作和生物学性状作一简要的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20.
将豌豆的染色体及其片段作为供体,玉米细胞作为受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导入到受体玉米的细胞中,和受体细胞的玉米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杂交,形成豌豆-玉米的杂交染色体,并分化培育获得豌豆-玉米染色体杂交植株。这些杂交植株产生剧烈变异,与对照玉米比较,其茎秆、叶片、果穗、籽粒等生物学性状均发生明显变化,由这些变异株中选育了两个不同的株系。对其中的豌豆-玉米216和豌豆-玉米18杂交植物的制作和生物学性状的比较作一简要的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