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豇豆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豇豆的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收集与形态学鉴定作了简要概述.对长豇豆荚色、籽粒色、蕾瓣色、生长习性、熟性、抗逆性(耐寒、抗病虫)、杂种优势、产量、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灰色系统理论在育种中运用作了简单介绍,并对今后育种科研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豇豆锈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长豇豆品种,配制杂交组合,采用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鉴定F1、F2、B1C1、B1C2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长豇豆抗锈病的遗传。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白荚和紫荚对锈病的抗性各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长豇豆锈病抗生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长豇豆品种,配制杂交组合,采用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鉴定、F1、F2、B1、C1、B1C2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长豇豆抗锈病的遗传。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白荚和紫英对锈病的抗性各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长豇豆品种同功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泳技术分析了长豇豆21个品种种苗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淀粉酶(AMY)的同功酶酶谱.从中分析了3个表现出品种之间多样性的位点.根据这些位点上带型的差异,可以区分供试的所有长豇豆品种.图谱上品种之间的差异位点,可以用于资源品种亲缘关系分析和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5.
对长豇豆品种ISSR反应体系中4种关键成分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  张静  张路帆  陈禅友 《北方园艺》2007,(12):186-188
对长豇豆ISSR反应中模板、引物、dNTP和酶的浓度进行了初步筛选,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这4种关键成分的最终浓度,即引物为0.2μM、模板为0.015 ng/μL、dNTP各200μM/L和Taq聚合酶为0.5 U时,ISSR扩增效果最好.研究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长豇豆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目前长豇豆新品种的研究现状,同时对长豇豆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性、早熟性、抗虫等与育种相关的遗传规律和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杂交优势和灰色系统理论在育种中的运用作了介绍,并对今后育种科研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豇豆育种现状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长豇豆新品种的研究现状,同时对长豇豆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性、早熟性、抗虫等与育种相关的遗传规律和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杂交优势和灰色系统理论在育种中的运用作了介绍,并对今后育种科研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ssp. sesquipedalis)与其近缘种饭豆[V. umbellata(Thunb.)Ohwi & Ohashi]的远缘杂交,对亲本和杂交高世代(F7)进行了田间抗虫水平和荚果性状观测鉴定。结果表明:(1)饭豆品种的田间抗虫水平普遍高于长豇豆品种;(2)在长豇豆和饭豆远缘杂交的全分离谱世代(F6)363 个株系中,初选了 41 个虫害发生较轻的单株,组成 F7 代供后续鉴定;(3)田间试验观测到 F7 代株系抗虫水平有较大分离,复选出 7 个高抗水平的重组株系;结合单荚质量、荚长和籽粒密度等荚果相关性状数据特征,决选出在营养生长期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主要害虫综合抗性达到高抗(HR)水平且荚果性状近似于长豇豆的株系 2 个,实现了长豇豆抗虫的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长豇豆新品种应用现状及良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豇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铁、磷、钙等元素,且适应性强,栽培范围广,是我国夏秋季节主要蔬菜之一.我国是长豇豆次生起源中心,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拥有种质资源近千份,在育种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ssp. sesquipedalis)与其近缘种饭豆[V. umbellata(Thunb.)OhwiOhashi]的远缘杂交,对亲本和杂交高世代(F_7)进行了田间抗虫水平和荚果性状观测鉴定。结果表明:(1)饭豆品种的田间抗虫水平普遍高于长豇豆品种;(2)在长豇豆和饭豆远缘杂交的全分离谱世代(F_6)363个株系中,初选了41个虫害发生较轻的单株,组成F_7代供后续鉴定;(3)田间试验观测到F_7代株系抗虫水平有较大分离,复选出7个高抗水平的重组株系;结合单荚质量、荚长和籽粒密度等荚果相关性状数据特征,决选出在营养生长期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主要害虫综合抗性达到高抗(HR)水平且荚果性状近似于长豇豆的株系2个,实现了长豇豆抗虫的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11.
矮生长豇豆的生育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春播和秋播矮生长豇豆的生长动态,叶面积形成与效能,结荚与豆荚产量形成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播矮生长豇豆植株和各个器官的生长动态均呈S形曲线变化。秋播矮生长豇豆虽然无抽蔓期,但其生长动态与春播基本相同,而且植株生长和叶面积都较大,单株结荚稍多,但产量无明显差异。净同化率(NAR)在营养生长过程较高,生殖生长过程较低。本文还讨论了矮生与蔓生长豇豆生育与产量形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陈禅友  汪汇东  丁毅 《园艺学报》2005,32(5):911-914
 对12个长豇豆品种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 室温(20 ±3) ℃作对照, 5 d后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4种细胞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 6个早熟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相应对照显著升高2.3%~8.1% , 3个晚熟品种显著降低; 8个品种SOD活性显著升高27.82% ~128.52%; 4个早熟品种APX活性显著升高10.53%~39.36% , 3个中晚熟品种略有降低。这3项指标能反映豇豆品种耐寒性, 耐寒性品种3项指标升高, 以SOD活性变化最剧烈。CAT和POD活性变化不适合作为长豇豆耐寒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耐贮运长豇豆新品种,对在广西推广的5个长豇豆品种的条荚密度、种子与嫩荚鲜质量比、失重率、发泡率4个指标变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2号嫩荚的耐贮运性明显好于春秋2号和丰成18号,适宜在广西作外销长豇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蔓生长豇豆的生长与结荚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蔓生长豇豆锦穗白豆角和新青青豆角为试材,研究其生长动态、叶面积形成、净同化率(NAR)和豆荚产量形成等。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生育过程中植株和各个器官的生长动态均呈S形曲线变化。锦穗白豆角的生长量和叶面积都比新青青豆角大。两品种的NAR在营养生长过程都较低,生殖生长过程则提高。新青青豆角的NAR比锦穗白豆角稍高。两个品种的结荚能力和豆荚产量无明显差异,豆荚产量形成呈S形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宝佳豇豆’长豇豆是利用‘丰产6号’与‘丰产2号’杂交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新品种。豆荚绿白色,荚顺直,肉厚,长59 cm,宽1 cm,单荚质量28 g,荚形整齐,荚面微凸,纤维少,品质优,双荚率高。产量高,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田间表现抗枯萎病,抗逆性较强。适宜广东省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6.
蔓生和矮生长豇豆氮磷钾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蔓生和矮生长豇豆的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 ,两类长豇豆对氮磷钾的吸收 ,均以氮最多 ,钾次之 ,磷最少。蔓生类型的吸收比例为 2 .75~ 2 .92∶1∶2 .15~ 2 .75,矮生类型为4 .4 9∶1∶4 .2 1。蔓生类型比矮生类型的吸收量大 ,蔓生类型中白豆角比青豆角稍大。蔓生长豇豆营养生长期的吸收量微少 ,生殖生长期约占总吸收量的 98%。豆荚利用的氮磷钾逐渐增加 ,至结荚后期利用了氮磷的 6 5%~ 70 % ,钾的近 4 0 %。矮生长豇豆在营养生长期的吸收量约占 2 0 % ,生殖生长期约占 80 % ,豆荚只利用氮磷的 35%~ 4 0 %和钾的 30 %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长豇豆高抗锈病品种‘ZN016’和感病品种‘之豇282’为材料,采用基质栽培,研究了外源硅(Si)处理对锈病菌胁迫下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Si处理植株相比,外源Si能提高锈病菌胁迫下两品种幼苗叶片POD、CAT和SOD活性,降低O2-· 产生速率和H2O2、MDA含量,提高感病品种叶片中酚类物质、GSH及AsA含量。在无病原菌侵入时,Si对上述参数影响不一。Si可显著降低感病品种的锈病病情指数,相对防效达31.7%,表明外源Si可通过提高锈菌胁迫下植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ROS水平,提高幼苗对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缺磷胁迫下长豇豆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对缺磷敏感程度不同的长豇豆品种在缺磷胁迫下叶片和根系SOD、CAT、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缺磷不敏感的‘芦花白’保护酶活性升高或升幅较大,对缺磷敏感的‘二芦白’则活性下降或升幅较小,缺磷胁迫下长豇豆根SOD和POD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以番茄、瓠瓜、大白菜、花椰菜、辣椒、茄子、长豇豆、大蒜、芹菜和玉米为试材,研究了
蜗牛对蔬菜和玉米的危害与趋向性。结果表明:蜗牛能啮食大白菜、花椰菜、瓠瓜、辣椒、茄子、玉米苗、
芹菜等7 种作物,在移栽后1 d 即能取食,且有正趋性;番茄、长豇豆和大蒜上未发现蜗牛取食迹象,并
有负趋性。蜗牛最喜欢啮食大白菜,趋性最强;其次是花椰菜;大蒜对蜗牛的负趋性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