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热和钙处理对苹果梨果实贮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以苹果梨为试材,研究了在2±2℃和15±2℃贮藏条件下,热处理、钙处理、热和钙结合处理对苹果梨果实贮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和钙结合处理的果实品质保存最好,果肉硬度比单独处理的高,可保持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热和钙结合处理可明显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减少底物的消耗,钙处理次之,其次是热处理;热处理、钙处理、热和钙结合处理的苹果梨果实中的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热和钙处理的效应最明显.2±2℃贮藏与各种处理相结合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长果品的供应期,缓解淡、旺季的供需矛盾,在选择适宜的贮藏方法之前,于果品采收之后进行一些辅助保鲜处理,将大大提高贮藏保鲜的效果.这些辅助保鲜处理主要包括: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生物处理三个方面.现把各种处理方法及意义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里约红”葡萄柚果实为试材,用3% CaCl2、50℃热水单独、复合浸泡处理5 min,在 室温(18±2)℃、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条件下贮藏,研究采后钙、热处理对葡萄柚果实的贮藏效果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后钙、热处理有效控制了果实硬度下降、失重率上升,维持果实共价结合型果胶(SCSP)、24%半纤维素(24KSF)含量,降低了果实水溶性果胶(WSP)、果实离子型果胶(ESP)、4%果实半纤维素(4KSF)含量.其中,以3%CaCl2+50℃处理效果最佳,贮藏75 d果实硬度、乙醇不溶物、果实共价结合型果胶(SCSP)、24KSF分别比对照高出21.31%、6.44%、22.60%和50.46%.此外,钙处理效果优于50℃热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硬度与细胞壁各组分呈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采后钙、热处理可提高贮藏期间葡萄柚果实质地综合品质,抑制细胞壁物质代谢降解,从而延长葡萄柚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4.
《现代园艺》2020,(1):31-32
赣南脐橙在采后贮藏期果实腐烂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产区通常采用化学杀菌剂浸果来控制果实腐烂,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却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等很多问题.为了寻找一种新的防腐保鲜剂方法,研究了新型保鲜剂对赣南脐橙贮藏期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的防腐保鲜效果要优于壳聚糖,与化学保鲜剂效果相当;拮抗菌处理后在贮藏90d内失重率变化与化学保鲜剂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热水和1-MCP处理对杧果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常温下热处理、1-MCP处理及热处理结合1-MCP处理对杜果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有效控制杧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改善果实外观,提高好果率,延长贮藏时间,但使呼吸增强,不能抑制果实后熟和减少果实失重率;1-MCP处理能降低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抑制果实的后熟,减少果实失重率,但对炭疽病的防治无效;热处理结合1-MCP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2者的优点,该处理既有效的控制了炭疽病的发生,又延缓了杧果果实的后熟进程,延长了贮藏时间,且对杧果果实的品质无不良影响。所有处理对成熟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无影响,且对蒂腐病的防治效果也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技术改善果蔬贮藏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热处理对果实表面的杀菌、杀虫卵,减轻低温贮藏冷害,调节果实后熟,改善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等方面的作用。作为一种非化学处理方法,果蔬贮前的热处理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草莓为试材,研究了热空气不同温度、时间处理对草莓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温度的热处理能显著提高草莓的贮存品质,延长贮存期,但过高的热处理温度及过长的处理时间会使保鲜效果降低,甚至出现热伤害。因此,热空气处理草莓的较好条件为50℃+40min。  相似文献   

8.
果实采后操作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彭永宏  成文 《果树科学》1999,16(4):293-300
果实采后操作技术研究必须的重要因素包括优良品质的保持、消费者与环境安全性、消费者需求取向、以及成本与经济效益。概述工了果实成熟的调控、气调贮藏、拮抗性病原微生物1、热处理、辐射处理、可食性被膜、果实品质的非破坏性测定等果实采后操作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后热处理对贮藏‘黄冠梨’果实品质(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热处理提高了贮藏‘黄冠梨’果实的综合品质,延缓和降低了果心褐变率的发生,增强了其在冷库中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果实采后操作技术研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优良品质的保持、消费者与环境安全性、消费者需求取向、以及成本与经济效益。概述并讨论了果实成熟的调控、气调贮藏、拮抗性病原微生物、热处理、辐射处理、可食性被膜、果实品质的非破坏性测定等果实采后操作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采后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寻找安全的处理方法来保持果蔬采后品质和控制病虫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采后热处理技术作为无毒的物理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果蔬的病虫害防治,改变对逆境的反应,保持水果品质。在进入21世纪后,热处理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研究和应用发展迅猛,出现了新的技术和理论。综述了近年来热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热水喷淋(Hot water brushing,HWB)处理、射频(Radio frequencies,RF)加热处理法以及复合热处理法等对果蔬生理、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3个主栽杧果品种,5种类型果实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的热水处理方式对主要采后病害的控制效果及其对果皮伤害和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51℃、15min热水处理对供试果实炭疽病和蒂腐病2种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供试果实对热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热水处理加速果实的后熟速度,但适宜的热水处理可大大提高好果率,且病害发生严重时,因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从而延长贮藏时间。综合分析后推荐小贵妃、大贵妃、大台农、小金煌使用51℃、15min热水处理为最适宜的热处理方式。小台农使用47℃、20min热水处理作为最适宜热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后热空气处理对金冠苹果后熟衰老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屠康  邵兴锋  赵艺泽 《果树学报》2006,23(4):562-567
金冠苹果采用38℃,72h或96h热空气处理,可降低0℃贮藏中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非溶性果胶的降解,维持较高的硬度、脆度,同时也会加速果皮的褪绿变黄和固酸比的上升,尤其是38℃96h处理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提高了货架期后(20℃7d)苹果的质地品质和可接受程度,延缓衰老。苹果分别接种扩展青霉、灰葡萄孢霉,0℃和20℃条件下其病害发生率和腐烂均很严重,采用38℃96h热空气处理可以完全控制病害的发生,避免腐烂。可见,热空气处理一方面能延缓金冠苹果的后熟衰老,另一方面还能控制贮期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果蔬采后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后热处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果蔬采后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善果蔬贮藏期间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 方面。从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采后品质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热处理的机理,讨论了热处理对果蔬衰老 方面的生理特征如色泽、风味、硬度(软化)、失重、呼吸、乙烯释放、酶活性等变化及与抗逆性有关的诱导蛋白质合成 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全面阐述了热处理防治果蔬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机理如直接作用于病菌、害虫与提高果蔬的抗 病虫性等。  相似文献   

15.
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肥料施用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在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生物有机肥、化肥施用量及其配施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黄沙为栽培基质,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番茄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黄沙栽培条件下只施生物有机肥时番茄株高、茎粗、根长、植株鲜质量、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只施化肥时,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在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时植株生长情况、产量均高于只施生物有机肥、化肥的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只施化肥的处理,低于只施有机肥的处理;在黄沙栽培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搭配施用时产量、营养品质处于各处理中的较高水平,在黄沙栽培条件下能够实现番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6.
采后热处理对苹果贮藏性影响及病虫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艺泽  屠康 《果树学报》2004,21(3):264-268
采后热处理作为近年快速发展的贮藏保鲜技术,已经应用于多种水果的采后品质与病虫害控制方面。苹果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热处理在苹果贮藏保鲜方面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介绍了采后热处理的各种方法及其组合,着重阐明了采后热处理对果实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控制。此外还探讨了热处理对苹果化学成分、外观品质、成熟衰老、耐热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最后对热处理不当有可能产生的热伤害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采后热处理对枇杷果实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解放钟枇杷为材料,研究热水和热空气处理对枇杷冷藏(4℃)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8℃36h和48h热空气处理均能够延缓枇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出汁率的下降,阻止木质素、硬度、细胞膜透性以及果心褐变指数的上升,显著抑制枇杷果实腐烂的发生,冷藏后枇杷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2组处理相比38℃热空气处理48h的效果较好一点,但是该处理出现了轻微的热伤害。50℃10min、20min热水处理导致严重的热伤害,加剧了枇杷果实的腐烂,在冷藏14d后失去了商品价值,该热水处理不适合枇杷果实的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8.
板栗采后低O2处理对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红袍’板栗为试材,研究了0℃下0~5%的低O2处理对其品质及耐藏性的影响。低O2处理时间过长(20 d以上)且O2 浓度过低(2%以下),会使板栗产生异味,并促使板栗在贮藏期间的腐烂。低O2处理提高了板栗内乙醇脱氢酶(ADH)的活性,使乙醇大量积累,处理后经过120d冷藏,乙醇含量和ADH的活性逐渐恢复到对照的水平。低O2 处理还影响板栗的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3%~5%低O2处理可使淀粉的水解速率下降,但O2小于2%则会加速淀粉消耗。综合各项指标,低O2 (3%)处理20 d再进行冷藏,在防止异味、保持品质的同时,还提高了板栗的耐藏性。  相似文献   

19.
热激处理抑制牛蒡鲜切片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岩岩  王庆国 《园艺学报》2012,39(11):2258-2264
 研究了热激处理对鲜切牛蒡褐变的影响及其抑制褐变的机理。结果表明,切后50 ℃ 6 min,55 ℃ 3 min和切前50 ℃ 10 min 3种不同热激处理均较好地抑制了贮藏期间鲜切牛蒡的褐变。在1 ℃,未经处理的对照3 d就明显褐变。热激处理的牛蒡贮藏至12 d仍具有较好的色泽,且失水程度明显低于对照,感官品质明显好于对照。热激处理抑制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和呼吸速率的上升,是其延缓褐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