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 ,是在养蚕生产上最常见的为害严重的一类蚕病。尤其是夏秋蚕期 ,发生较多、影响较大 ,往往被蚕农误认为是蚕种质量差。因此 ,要大力加强防治病害的科普宣传 ,坚持“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方针 ,提高消毒防病水平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我市蚕桑生产实际就如何防治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谈谈认识和看法。1 病源传染、环境和体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都是病毒性疾毒 ,由于病毒种类和寄生组织部位的不同其病的称呼有异。其传播的主要途径都是通过食下传染而发病的 ,病毒对环境抵… 相似文献
2.
1 治疗依据家蚕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的传染途径都是以食下传染为主。此病毒寄生组织在蚕体中肠。同时这二种病的病毒只能溶于碱性溶液。据此特征 ,根据消特灵的杀菌作用机理 ,把消特灵主剂稀释成目的浓度稀释液 ,通过添食的方法 ,把药液输送到病毒寄生组织蚕体中肠 ,这样使药物与病毒直接接触 ,病毒就溶于碱性的消特灵稀释液中 ,然后通过消特灵的强氧化作用 ,杀死病毒 ,达到治疗效果。2 治疗方法夏蚕、中秋、晚秋各期定点一户查病情比较严重的农户进行添食 ,时间均在五龄饷食第三天开始 ,添食前先把大批中得病比较明显的小蚕挑出——…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消毒面广、成本低、使用、运贮方便的新药,我们将南宁化工厂试制的新药剂——“三氯异氰尿酸”对为害家蚕的各种病原体进行了消毒效果试验。该药剂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含有效氯86%以上。经多次重复试验证明,对家蚕多种病原体均有抑菌作用。生物测定其消毒效 相似文献
4.
5.
6.
家蚕中肠型脓病(TC型)蚕的血液,经中和试验及致病滴度测定,证明有强烈的传染性。病蚕血与健蚕血通过紫外光全光谱吸收及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有明显区分。(1)中和试验在CPV抗血清(效价3200)稀释10~40倍的情况下与等量病蚕血混和,置37℃中孵育1小时,取出给蚁蚕接种,这个浓度范围内经中和反应后的中肠型脓病蚕血,对蚕无致病力。(2)病蚕血的致病滴度,经口感染的分别为:转青卵1:64、蚁蚕1:512、4龄起蚕1:256、5龄起蚕1:16;4龄起蚕经皮穿刺感染的为1:4。(3)电镜观察有游离CPV存在。 相似文献
7.
1家蚕中肠型脓病的病原家蚕中肠型脓病,又叫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其病原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BmCPV)。该病原属于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主要寄生于家蚕中肠上皮圆筒状细胞的细胞核内(图1)。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以游离态病毒粒子和多角体2种形式存在于病变细胞中: 相似文献
8.
诺氟沙星对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发病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离的传染性软化病病毒可引起家蚕群体发育不齐等症状,对家蚕具有明显的致病性(p<0.01),诺氟沙星连续添食可以在减轻发病和推迟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感染病毒量和抗生素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上半年忻城县发生了当地罕见的蚕病,并在较大范围内连续几造流行,损失较大。经检查诊断为中肠型脓病,接种感染试验表明该病原体对现行品种具有较强的致病力。研究分析中肠型脓病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正> 目前我省蚕桑生产发展迅猛,但蚕病的扩散漫延,对蚕茧蚕种生产危害很大,将会阻碍蚕桑生产的发展。为有效控制蚕病的危害,四川省蚕桑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消毒药物——防消灵,经我们在广安做了该药物对家蚕微抱子N·b,中肠型浓病CPV、白僵菌等三种病源杀灭效果的验证试验,现将试验研究的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消毒是预防蚕病的重要措施。彻底消毒,认真贯彻防病和科学养蚕的各项技术,才能确保养蚕无病高产。因此,解决消毒药剂的高效低毒,成本低易掌握使用,运、贮等都较方便的新药,是促进蚕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我们在南宁化工 相似文献
13.
选取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败酱草、蒲公英、薏苡仁等6种中草药进行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控试验,通过煎煮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添食于家蚕,测定药物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试验结果显示,6种中草药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均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的效果较好,保护率分别为47.26%、35.62%、33.56%,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的保护率分别为21.92%、14.38%、4.11%;6种中草药对家蚕血液型脓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的保护率分别为4.00%、9.33%、2.67%、22.67%、1.33%、4.67%。可对白花蛇舌草、广金钱草、金钱草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预防血液型脓病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在我市的桑蚕主产区宜州市和环江县发生了多起参加小蚕共育的农户出现大蚕普遍暴发蚕病的罕见现象,农户养蚕几乎颗粒无收,损失惨重。经过调查诊断为家蚕中肠型脓病,本分析了参加小蚕共育的农户大蚕发生中肠型脓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明确了在供试桑、蚕品种相同,饲养温度相同,病毒多角体处理及感染方法相同的条件下,不同蚕期的LD_(50)有明显差异。采用液态双相聚合物分离法及生物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蚕室附近被中肠型脓病病毒多角体污染情况及其中多角体的致病力。初步观察了土粒表面对病毒多角体(CP)的吸附情况。在养蚕生产现场调查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以1%石灰浆每平方米用量225毫升,对于蚕室内外的泥土地面消毒是不彻底的,提出了改进现行石灰消毒的用量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上次大会(45次大会)报告过小蚕期的饲育光照条件影响蚕儿对家蚕的病毒性软化病病毒的感染性的情况。这次报告关于对蚁蚕及2~4龄的各龄起蚕经口接种病毒,其前后龄期的饲育光照条件,用明、暗组合进行饲育,用这个过程中的发病率研究对感染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报告关于病毒接种后经不同时间在中肠组织内的病毒抗原的状 相似文献
17.
<正> 家蚕中肠型脓病,是当前养蚕业中常见而危害最大的病害。目前对该病尚未有治疗办法,只能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所以,检测养蚕环境当中的病毒原的存在,已成为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手段。据调查,被污染的蚕室尘土是重要的感染源之一。对于检测留存在泥土中的昆虫病毒原的方法,先前已有过报道。本文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留存在尘土中的家蚕中肠型脓病病毒多角体(CPB)的技术,以便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消特灵”主剂(含有效氯3000ppm)加辅剂和不加辅剂二种溶液,分别对苏六5龄蚕连续添食.结果表明“消特灵”单主剂添食对家蚕当代生命率及次代基本无影响,而主剂加辅剂溶液的添食对家蚕生命率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9.
20.
紫外线消毒作为一种消毒方法 ,因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消毒广谱而广受欢迎 ,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医院、食品行业、公共场所等 ,也有部分蚕业生产部门 (如催青室等 )也在采用。为探索紫外线消毒能否作为养蚕消毒中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 ,我们于2 0 0 1年对此进行了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蚕品种为菁松×皓月 ;试验用紫外线采用市售紫外灯管 (4 0W)发生 ;供试病原为本校实验室保存病原。1 2 试验方法(1 )选择有代表性病原物质型多角体 (浓度为1 .2 7×1 0 5个 /ml)、苏云金杆菌(浓度为 6 88× 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