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和传统真菌鉴定技术,研究定位试验条件下长期连作、麦豆迎茬、米豆迎茬和麦米豆轮作不同轮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虫口密度和寄生真菌情况.结果表明:连作大豆田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寄生真菌只有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其它轮作方式中,寄生真菌有2种即洛斯里被...  相似文献   

2.
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内寄生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沈阳、黑龙江伊春、山东青岛、山西汾阳等地采集的大豆胞囊线虫土样,经分离获得定殖于胞囊上的真菌菌株128株.通过测定菌株对胞囊的寄生率,筛选出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寄生能力的胞囊内寄生真菌,经鉴定为Aspergillus niger,Paecilomyces lilacinus,Fusarium semitectum,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Verticillium sp.,Acremonium sp.,其中Aspergillus niger,Fusarium semitectum为国内首次报道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的真菌.通过6株胞囊内寄生真菌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毒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Verticillium sp.两株菌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有较强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CN)在我国分布较广,危害较大,对该病的防治主要通过应用化学药剂,但化学药剂对人、畜不安全,对环境污染重[1]。目前,我国对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已有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的主要研究种类和数量、捕食性真菌和机会真菌的作用机制及生防制剂的田间应用、防效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自然衰退现象、抑制性土壤发现、抑制性土壤中生防真菌和生防细菌等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对抑制性土壤的研究和大豆胞囊线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朱艳  陈立杰  段玉玺 《大豆科学》2007,26(2):208-212
研究四种耕作方式(连作、轮作、水田改旱作和撂荒)对大豆苗期胞囊线虫群体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连作使大豆田土壤中胞囊数量显著增加,撂荒使大豆田土壤中胞囊积累数量最少,其次是水改旱和轮作.连作可促进大豆根上和根内胞囊线虫数量显著增加,随连作年限增加,根内胞囊线虫数量也显著增加.轮作条件下根上和根内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较连作少,但高于水改旱和撂荒,其中在3种轮作方式中玉米-玉米-大豆的轮作土壤中胞囊数量积累最少,根上和根内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也较少.水改旱条件下,根上和根内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数量都很少.撂荒条件下,根上未发现胞囊线虫,而且根内胞囊线虫发生也很少.大豆种衣剂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或干扰胞囊线虫的孵化与侵染.  相似文献   

6.
长期轮作和连作对土壤中 大豆胞囊线虫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白浆土设计长期轮作和连作试验区,采取麦麦豆油玉豆6区轮作和麦玉豆连作, 18a内连续调查土壤 中大豆胞囊线虫( SCN)的胞囊数量,观察轮作或连作对土壤中SCN胞囊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轮作使 土壤中胞囊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各茬口间胞囊数量变化幅度减小,轮作12a后土壤中胞囊数量达到动态平衡;大豆 连作的前2a土壤中胞囊数量急速增加,以后缓慢增加, 7a后有下降趋势, 14a后土壤中的胞囊数量在较高水平上趋 于平衡;小麦或玉米连作前3a土壤中的胞囊数量呈快速下降, 4a后缓慢减少, 14a后土壤中胞囊数量极少。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处理的接种试验研究了2种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分布和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35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接种明尼苏达被毛孢1-10和HLJ07-21-3后大豆植株鲜重分别增加了30.98%和27.66%.明尼苏达被毛孢显著降低了(P<0.05)线虫卵、根部雌虫和土壤中胞囊的数量.与对照相比,...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小黑豆抗源和具有优良农艺性状黄豆品种为试材,利用43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其中15个引物没有扩增产物,28个引物在供试品种的DNA扩增中产生多态性,11个引物产生特异性片段,将不同品种产生的特异性片段与品种抗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品种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可能与该品种抗胞囊线虫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轮作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有效措施,旨在探讨常用和潜在的轮作植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抑制作用.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轮作体系改进提供技术支持.2006年,选择5种轮作植物(大麦、红三叶草、万寿菊、亚麻、玉米)与感病品种一起种在大豆胞囊线虫病圃;2007年种植玉米、小麦和感病大豆.检测两年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卵和二龄幼虫数量;2008年所有小区种植感病大豆,测定大豆产量.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大豆的处理卵数量增加了13%,而种植万寿菊、红三叶草和大麦茬后复种红三叶三个处理的土壤中卵的数量明显减少,减少率分别为80%、58%和68%,其他轮作处理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密度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轮作区大豆产量也有提高.结果显示:合理种植万寿菊、红三叶草以及大麦后复种红三叶草可以减少土壤中胞囊线虫的密度,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好于常规轮作作物玉米.而综合考虑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在黑龙江省的播种面积,则可以确定能够使土壤中胞囊线虫密度减少,同时义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的合理的轮作方式为万寿菊一玉米一大豆.  相似文献   

10.
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在世界很多地方,能够引起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明显降低。自然生物控制在大豆胞囊线虫种群调解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该研究中,调查了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细菌群落结构与不同大豆连作年限的关系。在2010年和2011年采集了来自6个田块的大豆连作2年到41年的土样,测定了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并通过微平板KBiolog和PCR-DGGE方法研究了来自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细菌的群落。  相似文献   

11.
拮抗大豆胞囊线虫根瘤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传统筛选生防根瘤菌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建立一种新的生防根瘤菌筛选体系—半根瘤法。利用此法结合根瘤菌回接结瘤鉴定,从全国7个省市土样诱集到的根瘤中,筛选出23株根瘤菌。分别测定其菌悬液、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的作用。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5株根瘤菌菌悬液及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具有较高击倒率,分别为Snb21、Snb53、Snb92、Snb166和Snb711;处理72 h后,菌株Snb166和Snb711对大豆胞囊线虫J2具有较高致死活性,其中Snb166发酵液72 h处理J2致死率最高,达到84.27%。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发生分布及致病性分化情况,同时也为我国大豆胞囊线虫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豆胞囊线虫种群监测工作,对2012-2014年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的29个大豆试验站所辖150个示范县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检测,并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寄主上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明确了大豆胞囊线虫在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发生分布,总检出率达69.4%。并对其中11个群体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生理小种5个,即1、2、3、4和14号生理小种。其中安徽宿州、甘肃镇原、内蒙古赤峰、陕西延安和宁夏银川的鉴定此前未见报道。2012-2014年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发生比较严重,平均胞囊量高达99个·L~(-1),我国大豆胞囊线虫致病性分化并无明显变化,鉴定结果中1、3和4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较高,为72.7%。  相似文献   

13.
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和辽豆15为材料,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接种后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抗感品种接种与未接种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明确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感病品种辽豆1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感病品种辽豆15.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抗坏血酸揭示小粒黑豆对胞囊线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小粒黑豆(ZDD1412)和辽豆10为试材,温室盆栽条件下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以未接种作对照,接种后7、14、21、28和35 d取样,测定大豆根内抗坏血酸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  相似文献   

15.
根际促生菌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生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由根际促生细菌[Sneb207(Bacillus megaterium),Sneb482(Bacillus megaterum)]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nhinhe)的生化机理.使用菌株Sneb207、Sneb482发酵液包衣处理大豆种子,在豆苗三叶期时接种大豆胞囊线虫...  相似文献   

16.
采用滤纸片法和直接法,通过考察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在WA平板上不同区域内的分布率,研究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厚垣轮枝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um)的12个不同菌株代谢物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趋性的影响。滤纸片法结果显示,WA培养基上0~1 cm区间内,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在12个寄生真菌菌株代谢物滤液中分布率均较低,F-9-3、V-2、F-5和V-1菌株代谢物滤液中的分布率分别为17.3%、17.3%、18.0%和18.3%,显著低于对照水的分布率26.0%,也低于J2在根系分泌物中的分布率32.3%(P0.05)。直接法结果与滤纸片法基本一致,大豆幼根蘸取寄生真菌代谢物滤液后,线虫幼虫在0~1 cm区间内分布率范围为18.0%~31.3%,显著低于幼根蘸清水对照(P0.05),说明大豆胞囊线虫J2对12个寄生真菌菌株代谢物滤液存在一定的趋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