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橡胶园土壤pH的分布状况,掌握pH变化对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橡胶园土壤养分高效利用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阳江农场胶园pH值范围是3.86~5.54,属强酸性土壤,pH值偏低对养分含量产生重要影响。pH值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速效磷、全氮相关性不显著。另外,试验区养分含量普遍偏低,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主要在四级和五级水平,属缺乏。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主要在三级和四级水平,属中等水平。因此,建议在试验区施用适量的石灰来提高阳江农场胶园土壤的酸碱度,以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另外,还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中各养分间达到动态平衡,以备橡胶树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旱地作物不仅依靠土壤的耕作层吸收养分及水分,而且也依靠下底层.因此,当某种原因抑制根系向下层伸张时,旱地作物的生育及产量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目前在旱作栽培中,对下层土壤的作用——土壤学特性尚未完全搞清.  相似文献   

3.
缺铁(Fe)和锰(Mn)的有效性受若干因素影响,但是土壤PH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H值的效应极其迅速。随着土壤PH值每增加一个单位,Fe和Mn的有效性就会降低若干倍。土壤交换性复合物高浓度钠的存在,可能影响这些离子的有效性。由于水稻对土壤碱性的耐性,因此在轮作时,水稻常被作为前作,将小麦作为后代。本研究是估算各种ESP(碱化度)水平对土壤中可利用的Fe和Mn离子,水稻和小麦的离子吸收量以及这两种作物产量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在普通的土壤(Aguic Hapl-argids)中进行。用普通土壤作为对照,此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对硼非常敏感。在土壤缺硼情况下施用硼肥,增产极其显著。据国外学者研究,导致土壤缺硼原因:一是土壤本身含量太少;二是土壤硼的可给态太低。影响土壤中棚的可给态的原因除了酸碱度以外,就是土壤养分间的相互作的影响用。这种关系对作物生长和  相似文献   

5.
试验设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内。供试土壤理化性质为:PH 3.7,电导率为1.56ds/米,有机碳含量0.66%,活性Fe 2.3%,活性Mn27.5ppm。代换性A1250ppm,全N0.9%。有效P3.5ppm,有效K为50ppm,CEC值为1.72毫克当量/1公斤土。作者探讨了在淹水的酸质硫酸盐土壤上调PH(2种水平)和施MnO_2对溶液中离子化学动力学和水稻产量及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是植物的一种微量养分,数量虽少,但性质重要,土中不含微量硼时,植物生长不良。缺硼的棉铃一般是铃小,呈半开裂状,吐絮不畅,或者完全溃烂。用硼处理的棉花常较缺硼的提前吐絮,并提前2—3周落叶。缺硼症状不易发现,及至发现症状时作物已遭受重大损失。缺硼症状可能出现的地点和条件是:1、深砂土地;2、土壤PH值在6以上时;3、  相似文献   

7.
滴灌促根调理肥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资源与环境系 ,针对新疆棉田土壤养分特点和滴灌作物根系定向吸收养分的特性 ,研制开发出能够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该产品筛选出适应于棉花等作物根系吸收的激活因子混合物质 ,能有效地激活根系分生能力 ,剌激根尖的活化使之分化形成多根区 ,从而形成强大的根系群。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 ,可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活化土壤潜在的氮磷及微量元素养分 ,特别是使己固定的磷素得到有效地活化。从而大大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增强作物抗旱和抵抗棉花病害等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兵团节水灌溉和平衡施…  相似文献   

8.
1盐害产生原因。在塑料大棚或温室栽培中,肥料不易随水流失,除一部分肥料被作物吸收外,剩余肥料基本全部残留在土壤中,磷肥被土壤吸附,硝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等积聚土壤表层,浓度过高,对作物造成危害。同时,棚、室内温度较高,随水分蒸发将盐分带至地表,能损伤作物报系和妨碍根对养分的吸收。2盐害症状。盐害严重时,黄瓜、番茄、辣椒表现植株矮小,叶片色浓,叶边翻卷,根毛少并呈锈色。黄瓜茎生长卢、萎缩,。C叶失绿,中上部叶片常出现叶绿变黄,中下部叶片叶肉凸出,叶绿下卷还能使黄瓜植株体内糖氛比降低,引发霜毒病,并造…  相似文献   

9.
茶树叶面肥研究应用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树叶面肥是指施于茶树叶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叶面肥可从叶片直接进入茶树体内,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和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在茶树生长发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弱,叶面肥可以补充此时茶树由于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不足而造成的养分亏缺,而且可以在茶树根系受到破坏时,及时弥补茶树所遭受的产量损失。因此,合理施用叶面肥,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面对当前化肥施用范围迅速扩大、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形势,叶面肥研究与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1.温度对作物吸收养分的影响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因子很多,如温度、光照、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养分的平衡等.然而在考虑作物冬季养分吸收时.主要应考虑由温度所产生的影响. 试验表明:硝态氮.磷酸和钾的吸收量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且降低的比例较大;然而温度降低对氨态氮,钙、氧  相似文献   

11.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养分,通过渗透和质流输送养分,一般认为土壤水势在—0.1~—10巴的范围内,有利于促进养分的利用。田间作物的生长,通常受着从饱合态到严重亏缺这一范围内水分的波动所制约。在印度古吉拉特某些地区,由于自然降雨不够稳定,在花生生育期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为此进行了试验以了解不同土壤水势梯度下花生养分和积累及其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科技简讯     
水分条件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影响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结构性和茶树的生育都有深刻的影响。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土壤水分对酸碱度的影响作一探讨。供试茶树为三年生盆栽苗,盆内土壤为重壤土,土壤最大田间持水量为26.36%,试验设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50%、70%、90%,110%四个处理,土壤水分采用  相似文献   

13.
当作物生长中出现某些营养元素缺乏时,通过土壤施肥,作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不能及时缓解作物的缺素症状。通过及时施用叶面肥,则能使养分迅速通过叶片进入植物体,解决缺素的问题。通过在大豆开花期、结荚鼓粒期喷施天诺.乐乐逗、吨田宝、腐殖酸液肥、氨基酸复合微肥、彩特美等不同叶面肥的对比试验,验证其应用效果,为将来大面积推广叶面肥使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棕壤土有机肥和化肥长期定位施肥的研究表明,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耕层中的有效养分有显著性影响(P〈0.05)。与试验前土壤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当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时,其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单施化肥。单施化肥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土壤的有效养分,但增加幅度不大。经过27年施肥,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和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有一定程度的变化,随着年份的延伸,作物产量和土壤中的有效养分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1.1966年到1968年对日本产茶地茶树的异常症状与茶园土壤的地质、母质和化学转性以及茶叶的无机成分含量的关系进行调查。(1)日本茶树异常症状有网纹状黄化叶、黄化斑叶、立枯症状(根腐病)和萎黄病等类型。在这些异常症状中网纹状黄化叶、黄化斑叶和立枯症状的发生与各产地土壤的地质和母质无关。但是只有萎黄病发生在佐贺县嬉野地区。(Ureshino) (2)网纹状黄化叶、黄化斑叶和萎黄病的症状,一般发生在强酸性和盐基不平衡的土壤,但是只有立枯症状是发生在中性或弱碱性土壤。在网纹状黄化叶的叶片中锰和铝的含量和Mn/F。比率都比正常叶高。遭受黄化斑叶的叶片中锌的含量比正常叶少,但是相反地铝的含量比较高。2.用盆栽法研究茶树对微量元素缺乏和过度吸收时所表现缺乏和毒害的症状。(1)茶树对铁和铝缺乏和毒害的症状,不易获得。但是对锰、硼和镍过度吸收表现的毒害症状和特征是明显的。(2)用水耕法培养研究放射性同位素锰(“Mn)在茶叶和树干中的积累。就培养液酸碱度来说,以PHS时在叶片中积累量为最高,PH3一4比较高,在PH6一7时显著降低。可是在根部的积累是随着PH值增高而增加,尤其在PH7时为最高。(3)用盆栽法研究茶树对锰的吸收表明:低水平的有效锰对茶树生长有良好的影响。而用电子显微镜X一射线分析发现,锰的显著积累时在茶叶上发生深褐色斑点。  相似文献   

16.
黄麻是需钾较多的作物,它从土壤中吸收钾素多,体内器官含钾也多。湛江麻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麻田分布在沿江河冲积平原,由于高温多雨,土壤养分分解决,流失  相似文献   

17.
大麦是对铝离子最敏感的作物之一,因此在酸性土壤不宜种大麦,要在酸性土壤上种大麦,必须施用石灰来提高土壤PH,以消除对大麦有毒作用的铝离子。然而,关于大麦生长的最适PH和无铝毒时的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的研究甚少。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和第四纪红壤性水稻土作盆栽试验表明,当PH达到6时,大麦产量最高,超过PH6.0时增产幅度反而下降,而作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升高至7.3时也未导致增产幅度的降低。水稻秧苗喷多效唑,能具有“控长、促蘖、防败苗”三个生物学效应,从而导致增产。本田间试验的目的旨在确定大麦生长和产量与土壤PH和交换性铝的关系,并探讨多效唑对大麦分蘖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成龄胶园条件下间作不同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为成龄胶园禾本科作物间作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间作3种禾本科作物的胶园为处理,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结果表明:间作的3种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显著降低了全磷、速效磷含量、pH值、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除坚尼草外)、速效钾及土壤蔗糖酶活性(除旱稻外)。这些结果说明,间作禾本科作物能提高土壤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能提高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间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过去十年中,英国冬小麦产量大幅度地增长.文献表明,生长速率的提高意味着最终收获时作物所吸收的养分必然有所增大.但养分吸收的动态方面的资料还很少见,高产小麦尤为如此.以往的资料很少涉及到地下部分的因素,因此目前对作物维持最大的养分吸收及保持最大的生长量所需的根系数量和土壤溶液的养分浓度的概念还不很清楚.本文旨在获取不受养分、水分和病害等限制因素影响下,有关高产冬小麦养分吸收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VA菌根是麦田土壤中广泛分布的一类共生菌,其促进作物吸收矿质养分,提高作物抗逆性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麦田土壤中,VA菌根真菌形成的菌丝网络系统能稳定土壤结构,通过与作物选择性亲和而对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烟熏、杀菌剂、重新接种、放射性示踪等研究方法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麦田土壤中VA菌根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