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1月11日至18日,岐阜大学农学部人畜共患病实验室副教授源宣之来广西农学院进行访问和交流,这是中日两个学校交流活动的一部分。源宣之是日本狂犬病研究方面很有成就的专家,他的实验室在狂犬病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关于病原特性及单克隆抗体研制方面,目前居国际领先水平。这次来华的主要学术活动包括;1、讲课:包括狂犬病流行病原的新见解和日本兽医专业教育的概况二个专题;2、实验演示:用其实验室研  相似文献   

2.
控制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研制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比较温和的猪痘病毒上,插入经济损失严重的猪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生产出没有潜在危险的伪狂犬病疫苗,以此控制猪的伪狂犬病。该疫苗是伊利诺斯大学病理学教授Tripathy博士生产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抗伪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在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对抗伪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在伪狂犬病病毒抗原分析,在保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伪狂犬病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对抗伪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深入研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伪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取得很显著的进展。本文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特性,基因结构特点,病毒糖蛋白种类和作用以及伪狂犬病病的毒力因子,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综述,对同道者研究伪狂犬病病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动向张德礼(北京军区后勤部军马防治检验所)近10年来,现代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狂犬病疫苗研究领域取得了三项重要进展:(1)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制备优质狂犬病病毒疫苗;(2)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野生动物狂大病病毒口服疫苗(狂犬病病毒糖蛋白—...  相似文献   

6.
肌注狂犬病病毒糖蛋白cDNA小鼠产生抗糖蛋白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注狂犬病病毒糖蛋白cDNA小鼠产生抗糖蛋白抗体扈荣良,杜坚,涂长春,章金钢,侯世宽,殷震(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室,长春130062)早在1979年,Israel等将感染性多瘤病毒基因组注入小鼠腹腔中,发现病毒基因组可在体内复制出感染性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以往主要用血清中和试验和单克隆抗体方法进行狂犬病病毒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由于狂犬病在野生动物中发生流行以及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单纯用常规方法已不能满足对狂犬病病毒分型及其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取得很显著的进展。本文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特性、基因结构特点。病毒糖蛋白种类和作用以及伪狂犬病病的毒力因子、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综述,对同道者研究伪狂犬病病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伪狂犬病病毒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近折来在伪犬病病毒潜伏感染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其中包括三个部分,即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伪狂犬病病毒潜优感染的诊及伪狂犬病病毒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的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动物保健》2009,(10):108-108
一直以来人们被狗咬伤后,需要前后注射5针狂犬病疫苗。但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一种狂犬病疫苗,只需一针就能有效提供免疫保护,目前已在实验鼠和灵长类动物身上试验有效。据报告,他们开发的狂犬病疫苗使用的是活的狂犬病病毒,剔除了病毒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基因-M基因,使得病毒无法自我复制。这种疫苗注射到人体后,病毒会迅速诱发强大的应对狂犬病的免疫反应,而与此同时由于缺乏M基因,病毒又无法在体内复制传播,因此不会致病。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6,(6)
正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最早发生于1813年,1894年瑞士首次使用"伪狂犬病"这个词命名该病。1902年Aujeszky通过研究发现该病病原为病毒,此后研究人员证实该病病原为疱疹病毒,将其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也称猪疱疹病毒1型[1]。在我国,1947年时刘永纯首次在上海分离到PRV,1956年国营宝泉岭农场暴发猪伪狂犬病,1957年四川华阳出现此病,此后PRV一直在我国流行。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呈现新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2.
1 发生和传播 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是RNA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在患病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本病,但大多数地区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约占90%,病猫次之,病人传染健康人的可能性很小。病毒主要通过咬伤感染散布传播,引起动物和人发病,也可通过皮肤损伤和口、鼻黏膜及眼结膜等使人感染。  相似文献   

13.
美国和英国的遗传工程学研究者表示,转基因烟草作物可以产生一种人体蛋白质,而这种物质能抗击致命性的狂犬病病毒。人类感染上狂犬病病毒的途径一般是由被感染过的动物的咬伤而传染来的。而这种病毒在出现致命疾病之前的潜伏期为几周甚至几年。只有一些特殊抗体能够预防狂犬病,例如从马身上,或者从已经得过狂犬病人身上获取的抗体。位于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希拉里和她的同事已经成功地将人体狂犬病抗体的DNA译码移入烟草作物中。发明者告诉大家,转基因的烟草作物产生的抗体效果和哺乳动物例如大颊鼠类或人类自身抗体一样,并且没有任…  相似文献   

14.
对狂犬病病毒的研究,可以说是起步最早,但发展却是较为缓慢的。近十年来,对本病毒在细胞水平和生物学上做出来了许多研究成果,特别是由于单克隆抗体技术和遗传因子操作技术的建立,出现了惊人的发展。本文拟对狂犬病病毒的病原性和增殖、变异及关于疫苗的最新进展,加以叙述。一、病毒的概要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的狂犬病病毒属。在这一属中,除狂犬病病毒外,拉  相似文献   

15.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和实验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也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猪的伪狂犬病越来越严重,有些地方呈局部流行,是我国养猪的重点疫病之一。猪伪狂犬病在我省也有发生,并造成严重的损失,是我省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免疫、淘汰病猪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加以净化的疫病。1猪伪狂犬病的发展趋势伪狂犬病自1902年Au-jeszky在匈亚利发现至今有近百年的历史,有报道发病的国家达40多个。1960年以前从猪群或牛群中分离到的伪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多见于犬、猫等动物的直接咬伤、抓伤感染,病死率几乎100%。1996年至2002年,我市连续7年没有狂犬病病例报告,但从2003年开始,狂犬病疫情死灰复燃,在部分市、县先后发生狂犬病病例。虽然近二年来,我市采取犬类“管、免、严”等综合防控措施,但收效不显著。本文根据2006—2007年狂犬病高发期发病情况,分析全市狂犬病流行特点,探讨狂犬病回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应用Vero-E6细胞从患狂犬病毒死亡的梅花鹿脑组织中分离出一株狂犬病病毒,经免疫荧光检查,能与狂犬病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其与人狂犬病阳性血清的结合能被抗狂犬病马血清阻断,所分离毒能通过0.45μm滤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颗粒清晰可见,为长柱状,Vero-E6细胞培养病毒不致细胞变,在病毒接种第2天,细胞感染率在50%以上,第5天可达90%。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人兽共患病,危害极大,因此,对狂犬病病毒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热点。目前各国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面,以便更有效地防制本病。文章从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致病机理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伪狂犬病病毒李柠摘译黄引贤余志东校1病毒伪狂犬病病毒(Prv),也称为奥者氏奇病病毒(ADV)或疱疹病毒Ⅰ型,属于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作者注:现归入异型病毒属)。Prv作为奥者氏奇病的致病因子最先由奥者氏奇在1902年证实。虽然猪是...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在人主要表现为急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几乎100%。目前对狂犬病病毒感染和狂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还很不透彻,但近年来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主要涉及狂犬病病毒受体、神经细胞功能失调的原因和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狂犬病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狂暴型和麻痹型狂犬病的发病机制,这些都将为狂犬病的治疗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