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孔鲍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九孔鲍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其中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最后向高电子密度均质状态转变;IV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通过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其演变规律,同时与软体动物的其他种类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九孔鲍血清中存在凝集素,可以凝集多种脊椎动物和人各型的血细胞,尤其对兔血细胞有很高的凝集效价(28)。该凝集素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40~50℃处理20 m in,其凝集活性稳定,70℃以上处理20 m in,凝集效价完全被破坏;pH 6~12凝集活性均保持最高值;Ca2 、Mg2 和ED-TA不影响其凝集活力;盐度对凝集活性影响不大,盐度为6~48,凝集活性一致;乳糖、D-甘露糖、D-果糖、D-半乳糖、D-葡萄糖、蔗糖、木糖、麦芽糖、L-鼠李糖和山梨糖等10种糖对其不产生凝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海水及氨水对九孔鲍卵催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水温26℃、盐度32的条件下和水温24℃、盐度32以及产卵后用0.002%的氨水刺激卵子的条件下,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九孔鲍排出体外的成熟未受精卵的形态,并研究了形态与时间、受精与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盐度为32的条件下,卵子在排出后开始吸水膨胀,卵趋于卵膜中间。产卵20min后,卵子吸收了一定水分,卵才有受精能力,在排卵后25-50min,在用有很强活力的精子的前提下,受精率达到最高值,而在排卵2h后,卵子开始失水,卵趋于卵膜一侧,卵的受精能力开始大幅度下降。在水温24℃、盐度为32及产卵后用0.002%的氨水刺激卵子的条件下,6min后,卵子吸收了一定水分,卵大多数成熟。 相似文献
5.
6.
不同温度对九孔鲍能量收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摸拟自然条件下,设定5个温度梯度(15、19、23、27、3lac)进行了室内水族箱养殖,结果表明,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rtesxa)的生长能和代谢能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高于此温度时则相反,呈负相关关系。在温度为27℃时,九孔鲍的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达到最大值。九孔鲍在各温度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5℃:100(C)=18.05(F)+8.00(U)+7.91(M)+39.60(R)+7.14(Psh)+9.36(Pg)+9.94 19℃:100(C)=19.89(F)+12.24(U)+7.97(M)+33.74(R)+6.62(Psh)+9.54(Pg)+10.01 23℃:100(C)=17.43(F)+12.93(U)+7.04(M)+33.79(R)+6.20(Psh)+10.25(Pg)+12.37 27℃:100(C)=15.56(F)+11.03(U)+7.05(M)+28.53(R)+13.67(Psh)+16.12(Pg)+8.03 31℃:100(C)=18.82(F)+13.87(U)+12.52(M)+38.44(R)+12.35(Psh)+13.62(Pg)-9.62从能量收支方程中看出,只有小部分能量用于生长壳,一部分能量用于生长软体肉能,绝大部分能量用于代谢,还有一小部分能量用于排泄、排粪和分泌粘液。 相似文献
7.
用KCl、尿素[CO(NH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诱导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分析同种化学物质的不同质量浓度以及不同的化学物质对变态附着的影响,并对他们的诱导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075 g/L的KCl和0.35 g/L 的EDTA-Na2的诱导作用最显著,而尿素的诱导效果较差,尿素诱导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的最佳质量浓度是0.1 g/L.不同的诱导物及同一种诱导物在不同的质量浓度下对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的诱导作用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群九孔鲍免疫防御机能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类群的九孔鲍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九孔鲍免疫机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复壮鲍(养殖10个月,个体大小为51.8~59.2mm)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明显高于退化鲍(养殖20个月,个体大小为37.4~43.1mm)(P<0.01),与野生九孔鲍(个体大小为67.7~76.7mm)相比,复壮鲍细胞免疫机能略高于野生鲍,体液免疫机能则明显低于野生鲍。九孔鲍血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具有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功能与特点,活性氧的产生与九孔鲍自身生理、环境温度以及异物数量等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环境温度由25℃下降至18℃,九孔鲍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有明显的下降。退化鲍在25℃和18℃条件下血淋巴液的抗菌活力水平差异性不明显。酚氧化酶存在于九孔鲍血淋巴液中,但其活性水平不高,在各类九孔鲍之间的差异性也不明显,不能确认为九孔鲍的主要体液免疫因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血细胞吞噬活动中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Zymosan A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进行体外刺激,用NBT还原法测定血细胞吞噬活动中产生O2^-的过程。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血细胞在经刺激诱导的吞噬活动中有明显的呼吸爆发和O2^-的产生;不同浓度的Zymosan A对血细胞产生O2^-的影响不同。Zymosan A在0.25-1.0mg/ml对随质量浓度的增加,产生O2^-的量也增加,但当Zymosan A质量浓度继续增加到1.5和2.0mg/mL时,产生O2^-的量反而下降。用同一浓度的Zymosan A对不同密度血细胞进行刺激产生O2^-的强度也不同,随着密度的增加,血细胞产生O2^-的量增加。SOD、NEM和碘代乙酰胺(Iodoacetamide)对血细胞吞噬过程中O2^-的产生有抑制作用;Hg^2 、Cr^3 、Pb^2 、Cu^2 和Zn^2 5种重金属离子也能抑制血细胞产生O2^-;不同个体的中国对虾血细胞产生O2^-的能力不同。NBT还原法测定中国对虾血细胞吞噬时产生的O2^-可以作为检测对虾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海水水源水处理技术应用于九孔鲍苗种培育生产中,连续三年每个年度育苗均获成功,累计培育出商品鲍苗116.18万粒。而仅使用常规砂滤海水培育鲍苗的对照组,相同的季节在不同场所用相同的管理办法,采苗后15~40天,鲍幼体全部死亡。因此,认为水源水处理的海水培育鲍苗是稳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杂色鲍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是催化L-精氨酸与O_2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 ide,NO)的一种合成酶,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其活力大小可通过测定NO合成量的多少来决定。NO作为一种新型生物信使分子、效应分子和免疫调节分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病理活动,可以通过非特异性地杀伤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等。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本文采用生物化学法,以副溶血弧菌和脂多糖为刺激因子.并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了NO的水平,对杂色鲍血细胞中的NOS活性进行了初步鉴别。结果表明,加入副溶血弧菌组或LPS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孵育4h后分别为对照组的1.84和1.92倍,孵育8h后分别为对照组的2.38和3.05倍,而且这一反应能被NOS抑制剂L-NAME所阻断,说明杂色鲍血细胞中存在NOS活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人工养殖的、不同体长的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大小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杂色鲍还是九孔鲍,其纤维素酶随着鲍的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随着其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活性均很小;九孔鲍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大于相同体长的杂色鲍。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阴干加紫外线处理海水催产的方法,进行九孔鲍室内人工育苗研究,使用雌亲鲍1343粒,平均规格5.7cm,雄亲鲍117粒,平均规格5.8cm,共获得受精卵9500万粒,受精率91.5%,以塑料薄膜作为附着基质,共附着匍匐幼体607万粒。经过64~73d的附着期间的管理,剥离0.21~1.0cm稚鲍347万粒,成活率达57.2%,又经过98~102d的培育,获得规格1.0~2.5cm的鲍苗121.5万粒,平均成活率达35.0%。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比较观察了杂色鲍普通二倍体、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单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成熟分裂和第一次卵裂期间的细胞学变化,以探讨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辐射进行遗传失活处理后,仍然能够进入卵子,并激动卵子发育,卵子能够正常完成两次减数分裂,与普通受精卵没有明显差别。精子入卵后形成精核,大多能够逐渐解凝、液化并膨大,最终形成形态正常的雄性原核,但在第一次卵裂早期退化成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并在胞质分裂时随机地分配到其中一个子细胞里的分裂沟附近。在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卵中,受精卵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染色单体在第二次成熟分裂期分离,但胞质分离受抑制,留在卵质中的两套染色体形成两个染色质团,并发育成两个雌性原核。 相似文献
17.
18.
杂色鲍育苗中"掉板症"的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循环水育苗系统中,针对近年来南方杂色鲍育苗中的"掉板症",使用新兽药氟苯尼考(Florfenicol)和自配药物"鲍健",40 d育苗期内分别获得71.2%和67.7%的成活率,体长为(1.39±0.27) mm和(1.97±0.21) mm,而未使用药物的对照组幼体附着后10~12 d内全部死亡,初步试验显示使用抗菌素可有效控制"掉板症".同时分离出1株毒力强、疑为致病菌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