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脱毒甘薯和未脱毒甘薯为试验材料,研究甘薯脱毒后物候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的缓苗期、分枝期、结薯期和封垄期提前;脱毒甘薯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比未脱毒甘薯高;脱毒甘薯的大中薯率和产量比未脱毒甘薯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脱毒甘薯栽培产量与质量,本文结合河北省秦皇岛市脱毒甘薯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分别立足于脱毒甘薯苗选种与繁育、脱毒甘薯栽培过程、脱毒甘薯切蔓与收获3个阶段进行介绍,结合秦皇岛当地土壤、气候等基本情况,提出脱毒甘薯栽培的建议,按照因地制宜要求总结高效栽培技术方案,旨在提高当地脱毒甘薯栽培种植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为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邹城市从1993年开始引进脱毒甘薯栽培技术,现已推广脱毒甘薯面积达27万亩,全市甘薯栽培全部实现脱毒化。几年来的推广经验表明,脱毒甘薯平均较未脱毒甘薯增产40%左右,出干率提高1个~3个百分点,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确保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在其栽培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商薯19在各个甘薯种植区种植,引起甘薯品种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主要进行了脱毒甘薯商薯19与未脱毒甘薯商薯19产量比较试验及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脱毒甘薯商薯19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于脱毒甘薯增产效果显著,在全国甘薯产区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为探讨脱毒甘薯不同种代的增产效果,我们对不同级别种薯(苗)进行了栽培试验,以期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脱毒甘薯和及时更换脱毒种薯,充分发挥脱毒甘薯增产潜力,提高甘薯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福建省甘薯病毒病的调查及病毒种类鉴定、主栽品种的茎尖脱毒、甘薯病毒病检测技术、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等一系列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甘薯脱毒生产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脱毒甘薯推广应用的网络体系。据统计,近年来全省推广的脱毒甘薯平均增产21.9%,平均每亩增产鲜薯358.3kg。现将脱毒甘薯配套栽培技术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脱毒甘薯在新疆北部种植成功,2001年乌鲁木齐县果蔬研究所开始进行甘薯脱毒试验研究与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栽培经验。总结了近几年该所脱毒甘薯种薯栽培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促进脱毒甘薯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脱毒甘薯的化学和肥水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定县推广脱毒甘薯已有十余年,脱毒甘薯产量高、品质好,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2002年正定县推广面积已达4万亩。总结十多年来的试验和实践我们认识到,脱毒甘薯与未脱毒甘薯具有明显的差异,除了产量高、品质好外,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也具有很多独特之处。1脱毒甘薯的生长特点脱毒甘薯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前旺,中稳,后衰。脱毒甘薯与未脱毒甘薯地上部长势上有一个明显的差别:脱毒甘薯前期生长特别快。春薯一般5月上旬栽植,栽植后20~25天开始分枝。40~50天(6月中旬)薯蔓就可长到50~60cm,基本上盖严地皮,叶面积系数达到1。65~70天(7月上…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自1998年开始从本省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17.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19.6%,平均亩产鲜薯2143.2kg,比未脱毒增长14%,种植脱毒甘薯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可大力推广。脱毒甘薯的主要特点和栽培技术如下:1主要特点1.1抗病性能力增加脱毒甘薯是应用生物技术脱去苗中的羽状斑驳病毒(SPE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侵染甘薯的病毒,减少或避免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甘薯脱毒同时脱去多种真菌、细…  相似文献   

10.
脱毒甘薯产量高、品质好、生长旺盛、结薯早,种植脱毒甘薯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邯郸市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多年来在开展脱毒甘薯研究、培育、推广的同时,总结出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脱毒技术发展的情况及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标准化生产情况,并对今后脱毒甘薯的发展和研究重点进行了简要展望,为脱毒甘薯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脱毒甘薯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甘薯的食用与保健价值及脱毒甘薯的优越性,提出了阜阳市脱毒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详细介绍夏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福建脱毒甘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最主要的种类。脱毒甘薯的主茎长度、叶片数、茎分枝数、茎叶鲜重、叶面积系数均高于普通甘薯。生长势强、结薯较早、收获期大薯的数量和重量显著增加 ,是脱毒甘薯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脱毒“岩薯 5号”变异株对甘薯蔓割病、薯瘟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未脱毒的“岩薯 5号” ,经茎尖培养的甘薯脱毒苗 ,其抗病性存在变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脱毒甘薯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增产幅度在20%以上,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脱毒甘薯由于脱除了病毒,营养生长旺盛,生理机能协调,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但和普通甘薯种植一样,脱毒甘薯高产种植也要采取相应的载培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脱毒甘薯的增产潜力,现将脱毒甘薯的载培技术简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甘薯受气候环境、耕作条件、病虫害的影响,品种退化,造成产量不高,降低了农民种植甘薯的积极性。近两年我们引进脱毒甘薯新种花、岩薯5号,与当地无脱毒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示范,脱毒甘薯亩产达3500公斤以上,比当地无脱毒品种增产21.7%,显著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深受群众的喜爱。脱毒甘薯新种花的高产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7.
一、脱毒甘薯的特点   1抗病性特别是抗病毒性病害能力增加   应用生物技术脱去苗中的甘薯病毒,即甘薯脱毒对甘薯真菌、线虫病抗性增强,减少或避免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   2脱毒甘薯增产效益显著   甘薯经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后生理代谢旺盛,可充分发挥品种原有的增产潜力。脱毒甘薯春夏种植均表现缓苗快、长势旺、块根膨大早、膨大快,比未脱毒甘薯增产 20%~ 50%,有的甚至成倍增产。   3脱毒甘薯产量性状好、品质优   脱毒甘薯单株块根数增多,茎节上产生不定根少,且易膨大形成 100克以上的薯块,须根、柴根很…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薯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 ,明确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和甘薯G病毒 (SPVG)等为河南省甘薯主要病毒 ,并对甘薯茎尖苗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明权  王钰  林毅  阮龙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38-1039,1044
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扼要说明了甘薯茎尖脱毒增产机理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有关甘薯脱毒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安康市甘薯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市农科所开展甘薯脱毒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应用效果,指出了安康市推广脱毒甘薯面临的机遇和商机,提出了面对机遇应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