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生物素是一种水溶性含硫维生素,为动物所必需。由于生物素在饲料中分布广,且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多年来人们曾认为,日粮中不必添加。但60年代和70年代中期,分别发现家禽和猪出现生物素缺乏以后,营养学家开始重视生物素的作用(MeDowell,1989)。最近许多研究证实,在猪和鸡日粮中补充生物素具有正效应。 1 生物素的结构 天然存在的生物素为d型,分子式为C_(10)H_(16)N_2O_3S,d-生物素具有活性,无嗅无味,难溶于水,极难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醚及三氯甲烷,熔点为228~232℃。生物素的生物活性尚未确定,常用d-生物素的重量单位表示。  相似文献   

2.
种鸡日粮添加生物素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鸡日粮添加生物素的试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杨晓建,潘德华,刘汉林生物素在饲料中分布广泛,且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多年来人们认为,猪和家禽饲粮中不必添加生物素。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了猪和家禽的生物素缺乏症。研究结果表明,种鸡缺乏生物素时,产蛋率,...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一词是指一类不同于氨基酸、糖和脂类而在正常生长和繁殖中需要量很少的有机化合物.有些维生素在饲粮中并不需要.因为它们很容易由其它食物成分或代谢产物合成或由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一般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A、D、E 和 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 B族维生素(生物素、胆硷、叶酸、烟酸、泛酸、核黄素、硫胺素、B_6、B_(12))和抗坏血酸。维生素主要用作营养与代谢中的辅酶。在生命期的不同阶段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见表5—1到5—4.为了补充玉米-豆饼型饲粮中维生素的不足,已研制出各种维生预混剂,常添加于猪饲粮中。已证明,饲粮中添加过量维生素 A 和 D 对猪有毒  相似文献   

4.
生物素对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杜洛克×长白×约克三元杂交肥育猪(体重20 kg左右)36头,研究饲粮中生物素(VH)添加的时间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4个组,对照组在饲粮中不添加VH,试验组分别在屠宰前20、40、60 d的饲粮中添加0.5 mg/kg。结果表明,随着屠宰前生物素使用时间的延长,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P<0.05);添加生物素能提高肉中蛋白质、脂肪、铁的含量,降低肉中胶原蛋白、锌的含量(P<0.01);生物素有减少猪肉滴水损失、提高肉色评分的趋势(P>0.05)。试验结果表明,肥育猪在屠前60 d在饲粮中添加0.5 mg/kg的VH,能有效地促进肥育猪的生长和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1生物素缺乏的原因分析 1.1营养因素 母猪日粮生物素的长期缺乏,导致母猪机体缺乏生物素。饲料能量过低、饲料营养长期不平衡、猪舍温度过低或昼夜温差大,猪体内的能量消耗增加。长期单一使用玉米-豆粕型日粮,缺乏富含生物素的饲料,如饲用酵母、发酵副产品等。  相似文献   

6.
鲁志勇 《养猪》2012,(2):12-14
低蛋白质饲粮具有节省成本、降低氮污染等经济优势和环境优势。利用猪的理想蛋白质比例、采用可消化氨基酸和净能系统等技术配制以玉米和豆粕为主要原料的猪饲粮,可以不对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做最低限制。这样配制的猪饲粮其粗蛋白质水平较低,而饲养效果与限制最低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相同。研究表明,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2~4个百分点)能使氮的排出量显著减少,且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蹄角质薄而脆的马,可能患变形蹄(盘形蹄、低肿),这样的马通常因蹄脆弱而难装蹄。因为蹄壁下部,特别是钉孔周围,有碎裂倾向,马匹经常掉掌。此类病例治疗困难,疗效很少令人满意。过去10年间,世界各地许多报告业已证实,日粮补充不同水平的生物素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猪(尤其是成年母猪)的类似症状。预期在马也可获得猪补充生物素的上述有益结果,似乎是合乎逻辑的。 1980~1984年间,用日粮补充生物素的方法治疗了40多例马、矮马和驴的上述蹄角质缺陷。其中大多  相似文献   

8.
“生物素”是一种 B 族维生素,在一般绿色植物的叶粉、酵母饲料及发酵饲料中都含有这种成分。因此,在猪的日粮中一般不会缺乏,但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就常感不足,必须添加。美国特里布尔教授曾在妊娠母猪日粮中补充“生物素”进行了试验。供试猪采用53头杂种小母猪,配种之后,其中27头给予标准的妊娠期全价日粮作对照,另26头在标准日粮中补充200毫克/吨“生物素”。所有母猪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营养、肠道微生物和宿主健康之间的互作关系,有必要通过动物模型模拟人类日粮变化对宿主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活动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使用猪模型研究两种不同饲粮对猪盲肠和结肠微生物基因拷贝数及其代谢活动、器官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四头猪饲喂低脂肪高纤维饲粮(LF),四头猪饲喂高脂肪低纤维饲粮(HF),试验持续7周,两种饲粮等能。结果表明:与LF饲粮组比,饲喂HF饲粮显著抑制消化器官的发育。饲喂HF饲粮显著提高猪肠内容物中的拟杆菌(P0.05)和肠杆菌(P0.001)基因拷贝数,而饲喂LF饲粮的猪双歧杆菌数量较多(P0.05)。同时,LF组猪肠道中乙酸和丁酸的浓度较高(P0.05)。HF组血清中葡萄糖浓度较高,而LF组猪血清胡总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浓度较高(P0.001)。然而,LF组试验猪血液C-反应蛋白(CRP)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下降(P0.05)。这些发现与人类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本试验进一步支撑了猪是人类研究的适宜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生长猪饲粮中补充酶他富植酸酶对其生产性能和磷,钙及蛋白质利用的影响,试验选用48头10周龄兰德瑞斯生长猪,设4个试验处理,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2头猪)。试验饲粮如下:饲粮1:含0.6%有效磷的饲粮作为正对照;饲粮2:含0.4%有效磷的饲粮作为负对照;饲粮3和4:饲粮2的基础上分别加入500和1000PU/千克酶他富植酸酶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负对照组(处理2)生长猪的增重及采食量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10年中生物素已引起养猪专家的密切关注。对母猪的生物素需要量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生长猪的适宜补充量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一般都承认生物素对生长猪是不可缺少的,但到目前为止,都普遍认为生长猪日粮中的天然生物素加上细菌合成中产生的生物素足能提高猪的增重率和饲料报酬。最近对这种观点提出两点质疑。一是研究人员开始怀疑猪对生物素的利用能力;二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7%或14%的稻壳和18%或36%的米糠替代等比例玉米-豆饼基础饲粮中的玉米,研究纤维饲粮对30~80千克东北民猪(以下简称民猪)的生长及背膘厚度的影响。经研究表明饲粮稻谷副产品来源的NDF含量达到10%时,民猪的日增重明显受到影响,且随饲粮NDF的升高呈线性降低,干物质采食量随饲粮NDF的变化增加不明显,民猪消化能采食量略有下降,饲料效率随饲粮NDF的升高而变差。民猪生长慢的原因,除受其固有基因型支配外,采食量小是影响其增重的关键因素。提高饲粮NDF水平影响猪固有生长潜力的发挥。中、高NDF水平下,民猪的背膘较对照杂种猪薄,降低饲粮能量浓度可获得较瘦的胴体。  相似文献   

13.
猪饲粮颗粒大小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守群 《养猪》2006,(1):5-7
减小饲粮颗粒能增大谷物的表面积,从而使其充分地与消化酶接触并加剧了它们的反应,而且也使生产过程中拌料和混合处理更加均匀。但是,饲料过细又会增加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成本,并可能使饲料结块,产生更多粉尘以及增加猪胃溃疡的发生。诸多研究表明,饲粮颗粒大小及其一致性对猪生产性能有较大影响,而且,在猪不同生理阶段适宜的饲粮颗粒大小不同,饲粮中不同原料的适宜颗粒大小也不同。现就饲粮颗粒大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作一综述。1饲粮颗粒大小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减小饲粮颗粒能改善生长猪生长性能,提高饲粮消化率,但饲粮中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高温状态下,在减少矿物质(铜、铁、锰、锌)元素的饲粮中补充包膜半胱胺对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组织矿物质元素沉积和粪便矿物质元素排放的影响。试验共选用360头健康、平均体重为(103.9±0.7)kg的三元(杜×长×大)杂交育肥猪,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因素1为饲粮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设计为基础饲粮铜、铁、锌、锰元素含量的100%和80%2个水平;因素2为饲粮包膜半胱胺(半胱胺含量27%)含量,设计为0、1 600 mg/kg(半胱胺含量300 mg/kg)2个水平。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饲粮减少矿物质元素或补充包膜半胱胺对育肥猪后期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减少矿物质元素可显著降低育肥猪肝脏中铬元素的含量及肾脏中钠、钙、铅元素的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清钠元素含量(P0.05);减少矿物质元素的饲粮中补充包膜半胱胺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肝脏中钾元素含量和肾脏中钠、钙、铅、铜元素含量(P0.05或P0.01),并有降低肝脏锰、锌、铬及钙元素和血清中铬和镁元素含量沉积的趋势(0.05≤P0.10),对维持机体各组织中钠元素的稳定有利。3)饲粮中减少矿物质元素或补充包膜半胱胺极显著减少粪便中铅和铜元素的排放量(P0.01);饲粮减少矿物质元素可显著降低粪便中锌元素的排放量(P0.05),极显著升高镁元素的排放量(P0.05);减少矿物质元素的饲粮中补充包膜半胱胺对粪便中铬元素的排放量有降低趋势(0.05≤P0.10)。由此可见,夏季高温期,在饲粮的铜、铁、锰、锌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减少20%条件下补充1 600 mg/kg包膜半胱胺,能在不影响育肥猪后期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同时,降低血清、肝脏和肾脏中矿物质元素的沉积,减少粪便铅、铜和铬元素对环境的排放,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5.
将28d断奶、圆环病毒(PVC2)抗体阴性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54头,平均分为6组,每组9头,单笼饲养。试验第1天全部猪口鼻接种圆环病毒,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生物素0、0.10、0.20、0.30、0.40mg/kg和0.50mg/kg,以确定PCV2攻击下,仔猪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对细胞免疫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生物素0.30mg/kg,仔猪外周血E总花环形成率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较高,并可促进外周淋巴器官维持正常形态、提高胸腺生长指数;添加0.50mg/kg提高生产性能的效果最佳。由本试验可得出,添加生物素可促进仔猪淋巴器官生长和细胞免疫反应并能提高生产性能,以添加0.30mg/kg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 大家公认,生物素(维生素 H)对生长期的猪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以往人们普遍认为,猪可以从饲料中的天然资源以及从细菌合成中获取足够的生物素而无须求助于补充剂。最新的发现阐明了补充生物素可以促使猪良好地发育生长。补充生物素可改进饲料转化率,使猪胴体的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7.
松针粉饲喂商品育肥猪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针粉营养丰富,在商品育肥猪饲粮中添加4%的松针粉,经60d的饲喂,结果表明:松针粉有提高饲粮转化率的作用,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猪多增重5.6kg,同时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猪多增加经济收入39.08元,收到了较好的育肥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注射或向饲粮中添加的方式,向妊娠猪补充叶酸的研究,近年来颇受关注。虽然研究的历史不长,但得到的结果却非常一致,即在所有的研究中都发现了产仔数的提高。显然,为使母猪繁殖性能达到最佳,需要补充叶酸。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仿生消化中小肠阶段主要消化酶的组成及活性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为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粮养分的消化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5个处理分别为胃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小肠消化4 h时补充消化酶)模拟消化,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考察各处理条件下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消化率的差异和各消化酶的贡献。结果表明:1)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均可显著提高胃消化后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胰蛋白酶可以进一步提高胃消化后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消化率(P<0.05);补充3种消化酶可以提高对小麦麸粗蛋白质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2)小肠液中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上,因饲粮底物的不同而异,其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对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的贡献相对较高,而胰蛋白酶和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可以引起消化率显著性差异(P<0.05)。在猪的小肠模拟消化阶段,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的消化程度均有显著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猪的硒中毒     
硒是一种必需营养物质,但又是所有微量元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百多年来,硒一直被认为是毒物,直至1957年才发现了它在动物饲粮中的价值。70年代起,硒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署认可,作为牛、羊、猪和禽的饲料添加剂。对生长期的牛、羊、猪、鸡,其在全价饲粮中的限量为0.1微克/克,火鸡为0.2微克/克。最近规定,体重在22.7千克(50磅)以下的猪,每克饲粮允许添加0.3微克硒,并且只能随预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