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催化活性的物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均可产生这些物质。但是,人或动物在某些生理、生化等外界条件下可以形成某一酶的缺乏症,需要补充。目前,应用的酶制剂绝大多数是以微生物来生产的,极少数酶是从动、植物器官中提取的。酶首先应用在医药、食品和轻工业中,其中以食品工业应用数量最大。近年来,人们对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很  相似文献   

2.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所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瘤疾病。病毒染早期是溶细胞性的,随后产生T-细胞淋巴瘤。这些淋瘤细胞潜伏感染病毒,但仅可检测到和量的病毒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尽管有此证据表明这些病毒的转录产物可能参与肿瘤形成。而由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表型转化的准确机理还未完全弄清。在这些病毒复制产物中,具有基本亮氨酸拉链结构(bZIP)的meq蛋白质是基因复制激活物,对肿瘤形成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是昆虫细胞的重要组分.在昆虫细胞内,蛋白质担负着组织形态的构成;调节生长发育的机能;产生抗性,提高免疫力,抵挡病菌入侵,有着非常广泛而积极的作用.在昆虫发育的特定阶段或遇到某些不良的环境条件,体内会产生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如抗冻蛋白、储存蛋白、荧光蛋白、滞育关联蛋白和病毒增效蛋白等,这对维持昆虫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谢机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对于伪狂犬病毒病(PrV)蛋白功能分子基础的认识有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的主要方面是对病毒囊膜糖蛋白和细胞上病毒受体进行了鉴定和功能描述;对形成神经毒力的蛋白质和神经病理机理进行了阐明;对现有的致弱突变株和经突变而成功致弱的活疫苗进行了检测和描述;对PrV DNA基因组的序列测定也接近完成.本文是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伪狂犬病(AD)专题讨论会上的一篇综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陈莉  赵红洋  申晓蓉 《草地学报》2011,19(2):277-282
通过对5种苜蓿(Medicago sativa L.)细胞培养物和细胞系的建立,探讨亲缘关系较远的5种苜蓿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蛋白质和生物量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氮源和不同蔗糖量为碳源的环境中蛋白质和生物量的变化,为大规模培养苜蓿细胞和细胞株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基础。结果表明:5种苜蓿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均在第18 d达到最大蛋白质含量,而生物量则在第9~12 d达到最大,此时5种苜蓿细胞的最大蛋白质含量不同,分别是苜蓿王>阿尔冈金>德宝>三德利>安格;由于NH4+/NO3-比例不同,使5种苜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的代谢反应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苜蓿王、安格和德宝的细胞对氮源的适应性比阿尔冈金和三德利的细胞范围广;2%~3%的蔗糖含量基本满足5种苜蓿细胞的生长并能维持渗透压的稳定,但不同品种苜蓿细胞对蔗糖浓度的选择稍有不同,如三德利和安格更适合于3%的蔗糖浓度。  相似文献   

6.
输卵管上皮细胞能维持牛胚胎在联合培养系统或条件(补充某些特定成分)培养液里培养发育至囊胚阶段。条件培养液里通常补充血清或某些提纯的蛋白质,如胰岛素、转铁蛋白或生长因子(Marquant-Le Guienne等,1989)。输卵管细胞完善培养液作用的机理尚不  相似文献   

7.
<正>影响长毛兔产毛的因素很多,其中营养是主要的因素。营养对产毛的影响,从胚胎时期就已开始,因为兔毛纤维是在兔的皮肤里由毛囊发育形成的,而毛囊是在兔体内胎儿时期由皮肤的生长层细胞强烈增殖而成。最初在表皮的生长层出现刺激点或称毛囊原始体。流向原始体的血液逐渐加强,使原始体有了丰富的营养而进行分裂增殖,形成结节。然后结节和皮乳头一起下伸到皮肤深处形成长管,管内为生长层细胞,管底变成毛球,毛球底部凹槽里形成毛乳头。依靠从毛乳头中吸收的养分,使毛球中的细胞不断增殖,毛纤维不断生长,向上挤出穿过皮肤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感染性第一期幼虫分泌丝氨酸蛋白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性蠕虫通过产生许多种具有不同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以刺激宿主的应答。这些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组分便是由许多种线虫和吸虫如曼氏分体吸虫和肝片进吸虫产生的蛋白酶,其在虫体侵人和移行进入宿主组织、吸血及其它生物学活动中起作用。旋毛虫在其生活史的各个时期也产生许多种蛋白质,其中,有些被鉴定为过氧化物酶和重要的抗原。但有关旋毛虫的蛋白水解酶尚未见报道。旋毛虫感染性第一期幼虫在宿主消化酶作用下被释放出来后侵入小肠绒毛而转移到小肠。新生第一期幼虫经小肠侵入肠系膜淋巴或血.液,通过组织,最终侵入骨胳肌形成保姆细胞。…  相似文献   

9.
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中胰蛋白酶消化分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中胰蛋白酶消化分离法的最佳条件,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组织,在不同的胰蛋白酶消化条件下分离培养神经元,通过细胞形态观察以及染色计数比较不同消化条件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5%胰蛋白酶,37℃,5 min消化分离的神经元活性较好,细胞产率也较高。在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时,采用0.25%胰蛋白酶,37℃,5 min可消化分离到单层、生长活性较好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脂肪瘤是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犬常见的间叶性皮肤肿瘤。肿瘤是机体种正常组织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产生的细胞增生与异常分化而形成的病理性新生物。它与受累组织的生理需要无关,无规律生长,丧失正常细胞功能,破坏原器官结构,有的会转移甚至影  相似文献   

11.
白瑜  王武  王碧  李颖  冯自立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8):2721-272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定理化条件下形成的蛋清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毒性作用。采用高温(57±0.1)℃、pH 2.0甘氨酸溶液、振荡条件下孵育100 μmol·L-1的蛋清溶菌酶蛋白,使其聚集成为蛋清溶菌酶淀粉样纤维;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蛋清溶菌酶淀粉样纤维的超微结构,ANS荧光法测定纤维的疏水性,圆二色谱法测定并计算纤维的二级结构含量;将此纤维作用于培养的SH-SY5Y神经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核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状况。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蛋清溶菌酶在孵育4 d后形成了呈短杆状超微结构的淀粉样纤维;与天然蛋清溶菌酶蛋白相比,纤维的疏水性和二级结构β折叠含量均显著提高;且1~3 μmol·L-1纤维作用于SH-SY5Y细胞12、24和48 h均产生了显著的毒性作用(P<0.01),1、2和3 μmol·L-1纤维作用细胞12 h时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5.16%±15.51%、67.54%±12.13%和67.89%±10.26%,作用24 h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5.78±13.01%、58.41%±5.55%和61.90%±8.94%,作用48 h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1.59%±14.75%、55.65%±5.78%和46.45%±6.23%,细胞活力降低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且细胞核染色呈现典型的核凋亡变化。结果提示,蛋清溶菌酶在一定理化条件下可形成具有神经细胞毒性的淀粉样纤维,为解释朊蛋白或其他蛋白质形成淀粉样纤维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DT40细胞中的增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地研究IBDV弱毒在DT40细胞系中的增殖规律,作者探讨了IBDV弱毒株对DT40细胞的侵染性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IBDV在该细胞中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维持液培养条件下,IBDV TAD和HN32个弱毒株均不需要传代适应过程即町直接感染DT40细胞,并在其中增殖;而在细胞最佳生长液条件下,IBDV可伴随宿主细胞的快速分裂而增殖,并可在较长培养时间内进行连续、大量的病毒收获.本研究表明DT40细胞可以作为深入探讨IBDV分子致病机制的良好靶细胞模型,其同时也可能为生产IBDV商品化疫苗提供一种潜在便捷的工具细胞.  相似文献   

13.
在本世纪的四十年代,高产的欧洲牛引进热带国家的进程加快了,高温对这些引进牛的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大概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许多苏联和国外学者曾指出,不同品种的家畜对同一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高温)以不同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Rhoad,1941;Brody,1945;Wright,1945;Bonsma,1949;1946;PaymeH6ax,1950,1952)。“甚至在那些自古以来就在很适宜的温带条件下繁衍的家畜种和品种之间,也可以看出某些差别,尽管差别不太显著。但在一定条件下评价某种家畜的利用价值时,这些差别可能都具  相似文献   

14.
家蚕滞育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14  
简述了有关家蚕滞育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家蚕的胚胎滞育是由环境条件和遗传性支配的。二化性蚕品种在胚胎中期和晚期经受高温和长光照 ,其结果是下一代胚胎滞育。不同的环境信息被神经分泌细胞“解读”和“受纳”。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信息下 ,神经分泌细胞产生和分泌滞育激素 (DH)。滞育激素进入卵内 ,调节和建立滞育卵专一的内部环境。其特征是 ,滞育卵中发生有关糖原和山梨醇转换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从而实现进入滞育、解除滞育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小胶质细胞是脑中固有的免疫细胞,是脑中重要的免疫防线,保护大脑免受病毒细菌的入侵和破坏。小胶质细胞也在大脑的损伤、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小胶质细胞除了在成年生理病理条件下发挥作用外,还在脑发育的整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的这些重要作用与其在胚胎大脑皮层中特定的时空分布有关,但是在神经发生过程中小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在禽呼肠孤病毒(ARV)不同毒力毒株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宿主细胞中蛋白质组变化,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质谱鉴定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对ARV强毒株S1133、弱毒疫苗株aS1133感染Vero细胞和对照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质样品进行检测。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α-烯醇化酶(α-enolase)、过氧化物酶(Prx-4)、hnRNPs、微管蛋白(Tubulin)、蛋白磷酸酶、转录延伸因子等。GO软件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信号、细胞骨架组成、能量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折叠、细胞增殖及凋亡等生物学功能。荧光定量RT-PCR验证表明,hnRNP和Prx-4在S1133感染细胞中表达水平持续上调,而Tubulin和α-enolase仅分别在48和24h时表达上调,与双向凝胶电泳的结果一致。以上试验数据揭示了ARV不同毒力毒株感染后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变化,有助于进一步阐明ARV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1研究背景酒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纤维素、维生素及香味物质等。目前,其主要用途为直接作为饲料、制作调味品及培养食用菌等,附加值低。如何使堆积如山的酒糟变废为宝,亟待解决。酵母培养物,是一种新型绿色微生态制剂,指酵母菌在特定条件下发酵基质而制得的产品,主要由基质、酵母细胞及代谢产物组成。这些物质能促  相似文献   

18.
ROS介导的氧化应激与自噬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噬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内物质成分被溶酶体降解过程的统称。生命体借此清除细胞内的废物,重建结构从而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及细胞内环境稳定。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活性氧中介物(ROS),而ROS直接参与细胞存活和死亡调节。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中产生的ROS在多种条件下都是自噬的重要调节因子,它能诱导自噬发生,而自噬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来缓解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护细胞存活。ROS在多种条件下都是自噬的重要调节因子。作者主要对自噬的形成过程、氧化应激诱导自噬产生机制(包括调控mTOR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机制)及自噬缓解氧化应激的途径(mTOR信号通路、PI3K介导的信号通路和调控p53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牧生产中通过调控自噬缓解动物氧化应激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饲料作物如玉米、燕麦等在温带灌溉条件下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但这些饲料蛋白质含量太低不能满足牲畜快速生长及分泌更多乳汁的需要,而间作能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间作组合对饲料作物干物质产量、蛋白质含量及总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行种植是最有效的间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山东省出现的某些商品蛋雏鸡皮肤增生、结痂为特征的致死性皮肤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该病仪在某场家、某批次的海兰褐商品蛋雏鸡中发现,多在5日龄左右发现病变,病程1月左右,病鸡最终衰竭死亡,发病率1%~10%不等;病初可见皮肤多发性黄色结节,随后结节融合,导致皮肤增厚、结痂,内脏器官无肉眼可见肿瘤病变;病理组织学观察,真皮层存在不同分化状态的毛囊样瘤细胞集团,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病灶呈浸润性生长,侵犯神经及真皮下肌肉组织,伴有肌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病变部皮肤表皮细胞显著增生,增生的基底细胞也有一定的异型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呈广谱细胞角蛋白(CK)阳性;波形蛋白(Vim)、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HMW)、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LMW)、P53、Ki-67阴性;真皮层增生的肌样纤维结缔组织主要为平滑肌.该皮肤肿瘤初步诊断为毛源性上皮细胞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