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以生态可持续发展原理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人工植被配置模式,调查试验区和对照区中的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以及乔木、灌木生长状况,并与自然恢复区、裸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油松+沙棘配置模式的综合生态效益最好。分析和量化试验区与对照区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对比试验区综合生态效益与对照区的综合生态效益结果为:油松+沙棘模式优于杏树+沙棘模式优于油松+柠条模式优于自然恢复区植被优于裸地。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可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绒君  王斌  袁晨  段治全  王建峰 《沙棘》2008,21(1):27-29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近年来水土保持人工栽植沙棘林的存活、生长情况的调查,初步研究表明:沙棘适宜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以水平阶、水平沟、穴状、鱼鳞坑整地栽植。半阴半阳坡的塬边、沟道栽植沙棘纯林效果较好,坡地栽植沙棘与油松、沙棘与侧柏等乔木混交林时,栽植密度要大,6年后对沙棘进行间伐,保证乔木树种的生长;阴坡的塬边、坡下部位、沟道适宜栽植沙棘,坡上部位适宜栽植油松。塬边栽植沙棘可以作为绿篱,为封山禁牧的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流转土地,加大科技支农力度,使全村成为榆林市发展"一村一品"和现代农业的典范,走出了一条黄土丘陵沟壑区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被专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榆林市蚕桑业的生产发展史,提出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应抓住机遇,积极调整蚕桑业发展思路,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制定有利蚕桑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消除蚕农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将该区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山地油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黄土高原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油松根系发达,枝叶繁茂,适应性强,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树种;树姿挺拔,四季常青,又是优良的风景树种;材质坚实,富含油脂,耐腐朽,亦是良好的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6.
对黄土高塬沟壑区近年来人工栽植沙棘林的存活、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沙棘适宜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的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栽植;半阴半阳坡的塬边、沟道栽植沙棘纯林效果较好,坡地栽植沙棘与油松、侧柏等乔木混交林时,栽植密度要大,6年后对沙棘进行间伐,以保证乔木树种的生长;阴坡的塬边、坡下部位、沟道适宜栽植沙棘,坡上部位适宜栽植油松。塬边栽植沙棘可以作为封山禁牧的绿篱。  相似文献   

7.
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为本区乡上树种,集中分布在桥山及黄龙山南端海拔1000~1700m间,北部可延伸到神木、府谷一带。1980年我所在米脂县东沟流域的高家沟村筹建一处树木引种观察园,其地形地貌典型地代表了榆林南部梁明丘陵沟壑区的特点。从1983年开始,针对油松等常绿树种在造林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观测,应用新技术栽植8年的油松平均高度为2.62m,地径5.04cm,最高可达3.87m,地径八38cm,已形成一个林相整齐、生长茂盛、完整的油松林分,现将造林技术归纳如下。l选择林地,提前繁地在丘陵…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东 《林业科学》2004,40(5):71-78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 ,由于其作为一项大型工程来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技术操作又十分复杂 ,所以急需系统的科技体系指导 ,特别是其优化模式及配套技术等关键科技问题 ,都亟待研究解决。本文以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立地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 ,引入系统动力学等多种先进理论和技术 ,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 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 ,横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 3大领域 ,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 0 0多个 ,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侧柏×花椒×刺槐模式 ,并提出了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影响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油松飞播造林成效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幼苗保存和生长发育情况来看,以蒿属植物群落最好,乔木次之,自羊草、黄菅草群落较差,灌丛最差;单位面积幼苗数和有苗面积比例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坡中部〉梁峁顶部〉坡下部。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2010年生长季节,对侧柏、山杏、油松、柠条和山毛桃等林地土壤水分进行连续监测,并查阅相同树种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根系分布资料,以土壤水分对林木耗水满足程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微地形条件下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适宜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分根系的垂直分布和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相关性显著,水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适宜黄土高原中、南部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侧柏混交林、油松白榆沙棘混交林、油松侧柏黄松混交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核桃油松沙棘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文冠果沙棘混交林、短梗胡枝子林和火炬树灌木林共10种高效水土保持乔灌木植被类型及其适宜的立地环境,以期为黄土高原中、南部的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榆林市地貌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8%,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2%,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水资源总量46.62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资源32.3亿立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全市辖1区11县,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地貌大致以古长城为界,北部属风沙草滩区占56%,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44%。由于特殊的地貌,造成榆林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相似文献   

14.
一、区域基本情况神木县黄土丘陵沟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3%,平均海拔1000~1200m,年平均温度8.9℃,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8.1℃,年平均降雨量为440.8毫米。土壤多系黄绵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二、现有植被状况该区域大多在六七十年代开始营造人工林,首先以小叶杨、刺槐、为主要树种营造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其次还有油松、  相似文献   

15.
笔者阐述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及苗木规格,介绍了整地时间、整地方法,及树种的配置方式、栽植时间和栽植方法,最后阐述了抚育管护的方法,以期为今后山西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榆林市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是我国万里风沙线上的重点风沙区之一,也是陕西省防沙治沙的重点县(区)。全区总土地面积705333hm^2,地形地貌大体为“七沙二山一分田”。古长城由东北向西南横穿境内,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区,面积53666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76.1%;长城以南是丘陵沟壑区,面积16866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3.9%。  相似文献   

17.
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和参考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类型、立地条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经营现状,以及农村经济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定西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原则及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宋西德(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我省多年来的造林实践。对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如何提高抗旱造林技术,促使造林质量提高,在本文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1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4 .4 针阔混交型水土保持林营建模式4.4.1 模式适宜条件 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气温 8~ 10℃ ,年平均降水量 40 0~5 0 0mm的地区适宜推广应用这一模式。4.4.2 技术思路 刺槐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适应性强 ,分布广 ,栽培面积十分广大。仅陕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就有 80万hm2 ,且大部分已近成熟、衰退 ,急需更替。但刺槐具有根瘤菌 ,土壤改良作用大。油松是黄土高原的优良乡土树种 ,材质好 ,用途广 ,但自身的土壤改良能力差 ,且火险性大 ,又易发生病虫危害。如能将油松与刺槐混交 ,充分利用种间关系 ,用油松更替刺槐 ,刺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山西省“三北”地区(即西山地区)的黄土丘陵区和残垣沟壑区山杏、柠条混交造林模式,晋西北黄土丘陵防风固沙林油松、沙棘混交造林模式,吕梁山黄土丘陵、残垣沟壑区水土保持林侧柏、刺槐造林模式和晋西吕梁山红枣经济林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