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植物杀虫剂防治枣树害虫河南是全国重点产枣省区之一,新郑是中外驱名的枣乡,现有结果枣树150万株,主栽品种系灰枣和鸡心枣,历史红枣最高年产量为1500万kg,品质上乘,色香味皆优,以新郑枣甜似蜜的美称,名扬中外,出口量位居全国之冠,濮阳及内黄枣区,...  相似文献   

2.
为给甘肃沿黄灌区枣树良种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30个4年生引进枣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了叶片光合生理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制干及干鲜兼用枣的骏枣、金谷大枣、金昌1号、灰枣和新郑灰枣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不落酥、马铃枣、尜尜枣和冷白玉等鲜食枣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3.89、15.03、12.94和12.67μmol/(m2·s),水分利用效率均高达2.28以上;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与气孔导度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单从光合生理和水分利用效率角度考虑,该地区制干及干鲜兼用枣推荐栽种骏枣、金谷大枣、金昌1号、灰枣和新郑灰枣;鲜食枣推荐不落酥、马铃枣、尜尜枣和冷白玉;葫芦枣、磨盘枣和胎里红3种观赏枣均可栽种。  相似文献   

3.
枣豹蠹蛾(ZeuzeracoffeaeNietn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又名豹纹木蠹蛾、咖啡黑点木蠹蛾、截干虫、咖啡豹蠹蛾、枣钻枝虫等。该虫过去在河南枣区少见,未见到成灾的报道,近年来在新郑枣区暴发成灾。据在新郑、中牟、尉氏枣区调查,遭受枣豹蠹蛾危害的枣树约15万株,其中新郑市龙王乡枣林虫口密度较高。1994年8月20日在新郑龙王乡枣园调查枣树500株,虫株率高达91%,部分植株新生枣头被害率为60%;2年生枣头被害率30%,损失极重,故此枣豹蠹蛾,已成为新郑枣区主要害虫之一。1分布枣豹蠹蛾分布于海南、浙江、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河…  相似文献   

4.
灰枣、鸡心枣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 ,为了解决品种混杂、结果期晚、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新郑枣树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经过几年的研究 ,摸索出了一整套矮密早优集约化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成果 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林业重点推广项目。该文详细介绍了灰枣、鸡心枣的品种选育、苗木繁育、栽培方法、整形控冠、枣果采收、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枣豹蠹蛾的观察及防治枣豹蠹蛾(ZeuzeracoffearNietn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又名豹纹木蠹蛾、咖啡黑点木蠹蛾、截干虫、咖啡豹蠹蛾、枣钻枝虫等。该虫过去河南枣区少见,未见到成灾的报道,近年来在新郑枣区暴发成灾。据新郑、中牟、尉氏枣区调查,...  相似文献   

6.
新郑的人工枣林约1.33万公顷,位于郑州市东部,背靠黄河,处以豫西丘陵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整个枣区年产鲜枣2000万公斤,产蜂蜜100余万公斤,是我国北方有名的红枣产区之一。悠久的栽培历史,培育出甘甜似蜜的新郑枣,有三十多个品种,所产灰枣、鸡心枣以果脆肉厚,核小皮薄,甘甜致密,适于干制而驰名。新郑枣区的人工枣林何时形成?众说纷云。考古学家以枣核的发现,推断该地枣树源远于8000年  相似文献   

7.
枣树原产我国,已有3000余年的种植历史,在全国分布很广,主要品种有:金丝小枣、大雪枣、冬枣、灰枣、郞家园枣、无核枣、晋枣、义乌大枣,我国是世界上盛产枣的国家。枣树具有易繁殖、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枣是中国特有果树。枣果风味独特,营养价值又高,用途广泛,既可鲜食,又可深加工成多种产品,干制后久贮不腐,耐贮运性强,是传统的重要滋补保健品和中约材。枣树抗旱耐瘠,适应性广,容易栽培,耐粗放管理,投产快,丰产稳产,结果年限长,且是很好的蜜源水果树,鲜枣经济效益显著。枣树根  相似文献   

9.
枣树在新郑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新郑八月鲜枣具有个大(平均果重50克,最大80克),营养丰富,干鲜易加工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声誉,一直供不应求。前些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缩果病的发生对枣果和枣叶片中的MDA、PPO、CAT和PAL活性的影响,测试了发病与不发病的枣树中的叶与果中MDA、PPO、CAT和PAL活性,结果表明:MDA活性整体式呈上升趋势,病叶均大于健叶;在新郑灰枣枣果中,MDA活性呈下降趋势,而且病果均大于健果;在新郑灰枣中,病果和健果的PPO活性均是上升趋势,到完熟期达到高峰,且病果一直高于健果;在扁核酸中病果的PAL活性一直高于健果。  相似文献   

11.
<正> 新郑枣区地处中原,有枣林约18万亩,枣树近360万株。此地栽枣多采用农枣间作,平均每亩20株,株行距多为4×8米,南北行向占80%,主栽品种为灰枣、鸡心枣,树龄有90—150年生。新栽植的一批枣树幼林,已陆续大量结果。新郑红枣,久负盛名,大量出口,誉扬海外。历史最高年产枣量,仅新郑县就达1,000万公斤,1986年为750万公斤。调查结果表明,在同等立地条件下,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同,产量相差很大。集约和粗放管理的枣树,株产可相差8倍。现将管理水平对产量的影响介绍如下,供有关同志参考,以利枣树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2.
新郑枣区影响红枣优质丰产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河南省新郑枣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红枣产区之一。新郑县、中牟县和管城区,产区遍及16个乡230个行政村。主要栽培品种有灰枣、鸡心枣等,农枣间作是主要经营模式。1987年鲜枣总产2046万公斤,年创产值近1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引进成功的12个制干及干鲜兼用枣树品种4年生枣树及其枣果为试材,测定其树高、冠径、单株产量、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含糖量、含酸量、糖酸比、Vc含量、微量元素铁含量、枣果口感、抗裂果性和抗病虫性等14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综合评价和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提取的前5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50%,前5个主因子可以作为评价引进枣品种适应性及枣果品质性状的综合指标。12个品种综合得分及优良度排序,从好到差依次是:骏枣、新郑灰枣、金昌一号、壶瓶枣、赞皇大枣、晋赞大枣、金谷大枣、灰枣、阜星大枣、新星枣、悠悠和新星无核。该结果与各品种在甘肃沿黄灌区引种栽培适应性及其枣果品质的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因子分析法在引种栽培适应性及其枣果品质的综合性状比较和优良品种选择中有较大的应用参考价值。在甘肃沿黄灌区栽培制干及干鲜兼用枣品种,推荐选择大果型的骏枣、壶瓶枣、金昌一号、金谷大枣和中果型的新郑灰枣。  相似文献   

14.
大雪枣是一种罕见的种质资源,由普通枣树自然变异而成。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果形大、果质好、营养丰富、耐贮存、投入低、效益高、易管理等特点,既适宜于青石山区,又适宜于砂石山区,可在野生酸枣树上直接换头嫁接,当年嫁接当年结果,是继苹果之后又一发展潜力大、生命力强的果树新品种。山东省蒙阴县从1993年开始发展大雪枣,目前已发展到近2000hm2,嫁接200多万株,初步形成了规模。笔者曾多次报道过蒙阴县发展大雪枣的消息,引起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浓厚兴趣,现再把大雪枣的特点及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大雪枣的特点大雪枣是一种特大…  相似文献   

15.
枣疯病是枣树毁灭性病害,由枣疯病植原体引起。针对河南省新郑、濮阳、镇平、灵宝、永城等县(市)枣区的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新郑枣区发病情况较为严重,放任枣园较枣粮间作和集约管理的枣园发病严重。分析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疏于管理,导致树体营养失衡,抗性减弱,媒介昆虫增多,加速病原传播,防治措施缺乏,病树得不到处理造成的。建议采取平衡施肥,改善树势,做好枣园植被管理,防治害虫,防止病害传播,及时修剪,消除病原等措施,开展枣疯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枣(Zizyphus Juiuba Mill)是我国特有果树。枣果风味独特,口感佳良,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多种产品,干制后久贮不腐,耐贮运性强,是传统的重要滋补保健品和中药材。枣树抗旱耐瘠,适应性广,容易栽培,耐粗放管理,投产快,丰产稳产,结果年限长,且是很好的蜜源果树,经济效益高。枣树根系发达,是退耕还林、防治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适合山区丘陵发展的理想的经济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红枣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枣生产国.河南红枣种植面积近300万亩,主要分布在新郑、内黄、西华、灵宝、桐柏等县(市),主栽品种有灰枣、鸡心枣、冬枣、扁核酸、灵宝大枣等。近年来,河南红枣价格不断上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红枣加工业快速发展,全省有各类红枣加工企业上百家.年加工红枣5万多吨,主要红枣制品包括枣粉、枣片、枣干、枣酱、枣茶、枣醋、枣泥等;五是红枣带动衍生产业的发展,如通过举办红枣文化节、枣乡风情游等活动,推动枣乡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了枣农收入。  相似文献   

18.
大枣是新郑的特产。每年向国家交售1,200万斤左右,出口300多万斤,为国家换回了大量外汇,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近年来由于枣步曲的大面积发生和危害,不仅产量大幅度下降、质量差,也严重地影响了集体经济收入及国内外市场供应。枣步曲是枣树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危害枣树的叶、芽、花蕾。在大发生的情况下,可将大面积枣树叶、芽、花蕾全吃光。我县每年都  相似文献   

19.
<正> 新郑枣产区是全国驰名的产区之一,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佳,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群众誉为“摇钱树”。但多年来病虫危害一直困扰着枣树生产,特别是近几年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引起了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注,也是枣农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我们曾在本枣区工作过,对虫害防治工作有如下意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我国一些枣产区枣象(虫甲)猖獗成灾。由于此虫发生期长,抗药性强,一般药剂防治效果不佳。以往枣农多采用干击法防治,费工费时,伤枝落花,影响产量,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叶、花皆光,红枣绝收,损失很大。为探索简便易行,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1981—1983年进行了多种农药的防治试验,从中筛选出防治枣象(虫甲)较为理想的药剂——50%辛硫磷。一、新郑、新河枣区象(虫甲)种类通过调查,河南新郑、河北新河两个枣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