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布鲁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疫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危害严重。伊犁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伊犁河上游,幅员辽阔,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生物资源十分珍贵,旅游资源独特, 相似文献
2.
3.
4.
5.
通过监测检疫奶牛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了解和掌握规模养殖场奶牛两病的感染状况和分布,为采取隔离、消毒、扑杀等净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分析提出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6.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奶牛危害极大,永靖县经过多年检疫淘汰,达到了省“稳定控制区”标准。但2006年9月份,永靖县某奶牛场发现疑似病例,县畜牧兽医站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该场饲养的13头奶牛全部进行布病血清学检疫,并采取隔离消毒、淘汰病牛等有效防制措施,控制了疫情发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临沂地区牛感染牛绦虫情况及阿苯达唑对牛绦虫的驱杀效果,该试验采用沉淀法和漂浮法对临沂地区某牛场的79头待屠宰牛进行寄生虫卵检测,并随机选择40头未驱虫牛进行驱虫效果试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未驱虫组)与试验Ⅰ组(5mg/kg阿苯达唑)、试验Ⅱ组(10mg/kg阿苯达唑)和试验Ⅲ组(15mg/kg阿苯达唑),每组10头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寄生虫阳性率分别为牛囊尾蚴10.13%、扩展莫尼茨绦虫17.72%、细粒棘球蚴13.92%。驱虫试验结果表明,阿苯达唑对牛绦虫有很好的驱虫效果,可用于临床牛绦虫病的预防性驱虫。 相似文献
8.
将24头健康DLY仔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鼻腔喷雾法一组接种生理盐水(对照组CG),另一组含3.8×107 cfu·mL-1猪放线杆菌(APP)的稀释液(试验组TG),研究感染APP对猪血常规指标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猪感染APP后,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中间细胞数(MID)均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数(LYM)却极显著降低(P<0.01);TG的E-C3bR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极显著高于CG组(P<0.01),E-I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低于CG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感染放线杆菌猪的防御能力增强,但其免疫力下降,并且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清除循环血液中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索禽流感DNA疫苗(H5亚型Re-8株)对黄羽肉鸡的免疫效果及合理的免疫程序.[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未免疫禽流感疫苗的黄羽肉鸡210羽,随机分为7组,每组30羽,其中A、B、C 3组为单次免疫试验组,分别于1、10和14日龄免疫禽流感DNA疫苗,每羽30μg;D、E、F组为加强免疫试验组,D、E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新疆疫区感染牛(牦牛)的体外寄生虫璃眼蜱优势分布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体内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率及危害.[方法]采用人工饲养蜱虫、寄生虫病病原(粪便)常规检查技术,进行疫区璃眼蜱优势分布种生活习性及牛(牦牛)体内寄生虫病调查.[结果]经过一循环的饲蜱试验观察和形态学鉴定:疫区璃眼蜱的优势分布种为亚东璃眼蜱,经实验室人工饲养,发现其生活史改变,74;(88/119)的幼蜱饱血后未脱落,而是蜕变为若蜱后继续吸血,由三宿主蜱变为了二宿主蜱,以上饱血若蜱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23~33d(平均26 d)、100;;26; (31/119)的幼蜱正常饱血脱落,吸血期、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3~9 d(平均5 d)、7~12 d(平均10 d)、83.9;(26/31).若蜱吸血期、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6~8d(平均7 d)、25~33 d(平均29d)、88.5; (23/26);成蜱吸血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期分别为4、26、20和11d.室内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和静县巴仑台和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原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69.05;(29/42)、85.14;(63/74),总感染率为79.31; (92/116),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线虫感染率均高于其它寄生虫.[结论]亚东璃眼蜱是新疆优势种,可以根据其生物学习性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同时发现被检区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绵阳市奶牛乳房炎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临床调查、BMT法和苛性钠法对绵阳市6个不同规模奶牛场的乳房炎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11.67%(平均发病率为6.08%),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为41.67%~86.40%(平均感染率为55.00%)。用SPSS统计软件对奶牛乳房炎各乳区之间的相关性及BMT和苛性钠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各乳区之间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乳房炎的发生与乳区之间无明显相关性;BMT和NaOH两种方法对乳房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隐性乳房炎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体细胞数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了大庆地区四个规模化牧场近3年奶牛DHI数据。结果表明,乳体细胞评分均值为5.05(其乳体细胞数均值为49万·mL-1)。75.75%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体细胞数小于50万·mL-1。胎次、泌乳阶段、自然月份等因素影响奶牛生鲜乳体细胞数。调查结果为牛场奶牛综合管理及制定科学可行的乳房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动物的神经类型与生产性能有关。本文对黑白花奶牛的研究表明,神经类型确与乳质乳量有一定关系。据初步分析,乳的几种主要营养成份,在强型或弱型中,均衡型比不均衡型的营养成份含量一般较高些,有的还较稳定。在乳的产量方面,强型比弱型高,强均衡型比强不均衡型高,强均衡活泼型又比强不均衡活泼型高。有些不但产量高,而且乳量变化也较小。这些对畜牧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SAS 8.2软件分析了20头胎次相同、泌乳期相近荷斯坦泌乳牛产奶量与乳成分中乳蛋白质率、乳脂率、干物质、体细胞数和乳中尿素氮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产奶量与乳成分的单项指标回归分析表明,产奶量与乳脂率、体细胞数和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性的负相关,而与乳蛋白率和乳中尿素氮差异不显著;从产奶量与乳成分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乳蛋白率、乳脂率和干物质含量对产奶量的影响高于体细胞数和乳中尿素氮,同时乳蛋白率、乳脂率、体细胞数和乳中尿素氮与产奶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迅猛发展,奶牛饲养头数猛增,饲养奶牛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传统的直接饲喂秸秆饲草养牛法,已成为制约饲养奶牛经济效益的瓶颈,因此,对饲料、饲草的科学加工处理和推广应用喂养奶牛新技术,已成为目前奶牛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在奶牛基地推广青贮、氨化和微贮饲料的基础上,又在奶牛生产实践中,认真总结和推广了当地奶牛专业户利用发酵液饲喂泌乳奶牛,提高产乳量的养牛经验。为介绍这一做法,现将发酵液的制作方法与饲喂对比试验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发酵液的制备与饲喂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粪便学检查,对南京部分奶牛小区和农户散养的220头奶牛进行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肝片吸虫阳性57头,阳性率为25.91%(57/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30.77%(16/52),龙潭的阳性率为21.43%(3/14),谷里的阳性率为23.08%(21/91),麒麟的阳性率为39.39%(13/33),汤山的阳性率为11.76%(2/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15.38%(2/13);前后盘吸虫阳性106头,阳性率为48.18%(106/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42.31%(22/52),龙潭的阳性率为42.86%(6/14),谷里的阳性率为50.55%(46/91),麒麟的阳性率为45.45%(15/33),汤山的阳性率为47.06%(8/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69.23%(9/13)。经统计学分析,各区、各乡镇间的两种吸虫的感染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两种吸虫的感染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年龄的增加两种吸虫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蛋白吸收率,提高饲料报酬,对15头不同产奶期奶牛进行改性蛋白饲喂,通过对比不同产奶期奶牛对改性蛋白的利用,得到改性蛋白对泌乳牛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蛋白对于泌乳牛产奶量影响不显著,但对于泌乳牛体况改善有显著成效,而且对于粪便质量改善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