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松林枯落物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油松林枯落物对林地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即土壤颗粒在雨滴击溅和冲刷作用下,枯落物对侵蚀性降水所引起的土壤流失有抑制作用,并对枯落物防止土壤侵蚀功能作一探讨。研究表明原状枯落物层(2cm厚)油松林下无溅蚀发生,去掉枯落物层有微量溅蚀发生;其侵蚀径流量由有枯落物覆盖地表的2315m ̄3/(km ̄2·a)较无枯落物的5937.5m ̄3/(km ̄2·a)减少61.24%,其侵蚀模数由有枯落物层的1.144t/(km ̄2·a)较无枯落物层的8.92t/(km ̄2·a)减少87.71%,在该油松林集水区,因原状枯落物保护较好,所以在该流域无水土流失,起到了水土保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对头塘小流域山地系统特征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山地防护林体系结构的调整、配置方式和营建技术。经对小流域所建防护林体系进行防护效益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营建防护林体系后,防护效益显著,土壤侵蚀模数由1831t/km2·a下降到1165t/km2·a,减少了36%;坡地造林后,地表径流较荒草坡地、裸地分别减少7944%和9401%,泥沙削减率下降878%和988%。头塘小流域在金沙江流域具有代表性,其防护林体系的结构配置以及营建技术,可用以指导金沙江流域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头塘小流域山地防护林体系营建及防护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头塘小流域山地系统特征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山地防护林体系结构的调整、配置方式和营建技术。经对小流域所建防护林体系进行防护效益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营建防护林体系后,防护效益显著,土壤侵蚀模数由1831t/km^2.a下降到1165t/km^2.1,减少了36%;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域马尾松幼龄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湖南双牌采育林场和广西禄峰山林场8年生马屐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工人林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湖南为19.86t/hm2和2.49t/hm2·a;广西为31.8t/hm2和3.97t/hm2·a。两地差异是由于林分密度不同所致。该项研究,可为马尾松造林的初植密度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林地土壤流失特性.结果表明由鳞片状面蚀导致的土壤流失量月分布与月降雨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二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植物盖度≥0.7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集中发生在6~9月份,土壤流失量在5000t·km-2·a-1以下.盖度<0.7的林地土壤流失年内分布时间多在3~10月份,土壤流失量为500~6000t·km-2·a-1.  相似文献   

6.
大凌河在阜新县的流域总面积为2722km2,该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平均侵蚀模数1891t/(km2·a),沟壑密度平均21km/km2。在199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治理区的二期工程,其中生物措施治理中,果树用地比例大幅度提高,由过去占林业用地的6%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行山闪长岩裸岩山地采用爆破整地造林技术,就不同炮眼深度、不同药量配比、不同整坑方式等多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爆破炮眼的最佳深度是70cm左右,药量配比最佳组合是磺炸药:硝铵为0.075∶0.25,爆破整地造林比人工整地成活率提高28.2%,保存率是人工整地的2.94倍,实施爆破整地并反坡45°的大鱼鳞坑造林拦砂蓄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行山片麻岩区生态工程综合评价认为,生态工程具有较高的保水效益,保水率可达60%~93%,以隔坡梯田最高,最大保水量相当于440.4mm的降水;生态工程可防止土壤侵蚀,使土壤侵蚀模数减少到184.2~361.2t/(hm ̄2·a),相当于荒坡的1/16~1/7;生态工程可使洪水历时减少70%,洪峰最大流量减小80%,从而使下部农田免受损失,损失率减少98%以上。山地生态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为4000元/hm ̄2以上,间接可计算经济效益3775.23元/hm ̄2,合计为7775.23元hm ̄2以上。此外,生态工程促进了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及荒山绿化,在大灾之年成了山区农民的“保命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对保山砂页岩发育的山地红壤进行不同整地方式营造蓝桉林,经过三年的监测研究表明:未整地自然土壤侵蚀量达1.657~1.402t/hm2·a,有机质流失量达80.483~68.113kg/hm2·a,土壤肥力退化显著;撩壕整地及挖塘整地造林当年土壤侵蚀量分别达3.366t/hm2·a及2.464t/hm2·a,均属轻度侵蚀级,第二年土壤侵蚀量为0.592t/hm2·a及0.367t/hm2·a为微度侵蚀。有机质流失量为75.811kg/hm2·a及47.122kg/hm2·a。随着桉树幼林生长,林地覆盖度和地表稳定程度增加,土壤侵蚀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具有季节性水淹的长江滩地上不同高程及间种与非间种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较系统的测定与研究。按相对生长法建立了估测林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幂函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7年生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为23~27t/hm2,净生产量为3~11t/hm2·a,生物量与净生物量均随高程增高而递增。6年生杨树人工林间种和非间种条件下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4831t/hm2·a和85t/hm2·a,间种提高了杨树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相似文献   

11.
黧蒴栲人工林生长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常规法对黧蒴栲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3年和10年生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60.754t/hm2和94.725t/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根>枝>叶;其生物量空间密度地上部分为5.347~8.184t/hm2·m;地下部分为55.08~91.67t/hm2·m。林木叶面积指数为6.55~8.13m2/m2。树干年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12年生达最大值11.73t/hm2·a。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垂直结构与演变动态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澜港的红树林在保护较好的条件下具有乔灌两层,乔木层高4~8m,灌木层高0.4~1.2m。上层立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垂直分布随树体部位增高而减少,0~2m占50%,2~4m占40.3%,4m以上占9.7%。乔木群落被破坏后,面积锐减,27a减少1611hm2,且形成仅有单层结构的灌丛,其生物量和生产力很低,分别为9.6~14.3t/hm2和1.1~2.0t/(hm2·a)。本项研究测定了木榄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91.5t/hm2和4.7t/(hm2·a),预测以后第6年的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将是350.7t/hm2和13.5t/(hm2·a),为红树林造林和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森林类型——木果石栎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气降雨对该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结果表明,以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木干流为养分输入,以地表迳流和土壤渗漏为养分输出的养分循环过程中,N、P、K、Ca等分别增加了15.941kg/hm~2·a,0.353kg/hm~2·a,3.83kg/hm2·a和1.201kg/hm~2·a,而Mg减少了0.654kg/hm~2·a。  相似文献   

14.
1982~1991年,对广西宜山县庆远林场不同整地方式及其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文要素进行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梯形整地桉松混交林模式具有显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与其他植被类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点显著的差异:a.森林群落冠层的年截留水量为230.1mm,占降水量的18.4%,比其他森林群落增加截留量12.0%~57.1%。b.枯枝落叶层贮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分别为7.7t/hm2和23.0t/hm2,是其他植被类型的1.4~6.4倍。c.土壤层的最大贮水量为511.5mm,比其他植被类型增加贮水6.6%~11.8%。d.林地水、土流失量分别为4.6m3/(hm2·a)和0.63kg/(hm2·a),比其他植被类型减少79.0%~97.9%。  相似文献   

15.
方正林业造纸厂是我国林业系统最大的造纸厂,产品品种为挂面牛皮箱板纸,设计规模为3.4万t/年。造纸车间原料为:以制浆车间来的阔叶材半化学浆为底浆,以针叶材化学浆为面浆。1打浆工段1.1主要设备①ZNW21型圆网浓缩机面积5m2;转鼓规格1500mm×1065mm;生产能力3~3.5t/m2·d;进浆浓度1%~2%,出浆浓度4%。②ZNW23型圆网浓缩机面积15m2;转鼓规格1500mm×3330mm;生产能力3~3.5t/m2·d;进浆浓度1%~2%;出浆浓度4%。③450双盘磨ZDP-11型,…  相似文献   

16.
运用系统学的方法和小集水区技术,对秦岭山地的锐齿栎林生态系统的地球化学循环规律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向系统输入的养分总量为33.289kg·hm-2a-1,通过迳流输出的养分量为17.011kg·hm-2a-1,净累积养分16.278kg·hm-2a-1,变化率为48.91%,表明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处于进展的变化过程中。同时,讨论了森林冠层对大气降水携带养分的再次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银中杨各器官生物量的测定和营养元素的分析,研究了其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密度为2m×4m,林龄为15年银中杨人工林生物量为188.389t/hm ̄2,其中干材所占的比例较大,叶片最小,地上部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4.33%;根的生物量75.33%分布在地T20~60cm;林分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16.000t/(hm ̄2·a),干材最高,叶仅次于干材;每生产1t生物量需从土壤中吸收9种主要营养元素16.409kg;叶片中营养元素积累的速率明显高于其它器官,枝仅次于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测日本落叶松丰产林栽培措施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作者于1991~1995年分别在辽东宽甸、清原县设置了径流场,对林地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连续定位观测。分析了林地水、土、肥流失年度和季节性变化及其与栽植、抚育等项营林措施的关系。指出在辽东地区气候条件下所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丰产林,造林后前几年有轻度的水土流失现象;最高年土壤流失量为19694t/hm2·a,低于我国目前规定的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土壤容许流失量200t/hm2·a的标准。清原县径流场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雨季7~8月份是一年中径流发生的主要时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24%,径流次数占617%。由于林地径流发生与立地、整地、抚育等关系密切,不同立地可采用减小或加大整地规格、变更抚育时间和对育林措施进行调整,水土流失量还可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9.
以密植超短轮伐为主的栽培经营试验,在全国12个省(区)、市建立了13个试区,26个试验点,共分5种自然类型。每公顷的造林密度一般为5000~10000株;沿海试区15000~20000株。轮伐周期1~2a;北方局部地区为3~5a。试验林的生物量较一般薪炭林提高3~5倍;西北地区为5~8t/(hm2·a);东北、华北7~10t/(hm2·a);华中地区6~20t/(hm2·a);西南10~20t/(hm2·a);南部沿海20~50t/(hm2·a)。同时从全国传统薪炭林树种和乡土树种中,筛选出60个优良树种,供各地选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中丘陵区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林(8a生)生物量为32.0t/hm2,中龄林(14a生〕为108.0t/hm2、近熟林(23a生)为186.6t/hm2,成熟林(38a生)为197.4t/hm2;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4.00t/hm2·a.7.71t/hm2·a、8.12t/hm2·a和5.80t/h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