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孙善教  余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66-466,469
根据棉铃虫在沿江棉区的发生特点,研究棉铃虫性诱剂的诱杀范围与地形之间的关系,诱量与诱捕器,气温、发生量、诱芯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诱蛾种类和性比情况,探讨在沿江棉区应用性诱剂诱杀棉铃虫技术。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成虫空中诱捕与虫源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棉铃虫诱捕以山上设灯诱蛾较市区上空性信息诱蛾效果要好。市区上空性信息索诱蛾受夜间市区灯光干扰。运用诱虫灯在山顶诱测,实为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空中诱捕方法。在远离棉区的100m上空的江苏南通剑山山顶应用双波诱虫灯,灯诱棉铃虫蛾仍然数量大。与周围棉区灯诱棉铃虫比。雌蛾比例高,卵巢级别低,蛾峰期1~3级卵巢占81.15%,世代发生比较明显,蛾峰日与周围棉区发生期接近。根据系统调查,剑山山顶诱虫灯所诱棉铃虫成虫显然不是当地虫源。从卵巢级别低的特点推测,棉铃虫蛾有远距离迁移扩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 3、4代棉铃虫在棉田的落卵量、幼虫量、为害量的动态和两种诱杀蛾的经济效益分析 ,表明利用性诱剂诱蛾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省工、节本和能反映田间蛾卵量消长等特点 ,因而认为性诱剂可以替代树枝把诱蛾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棉铃虫为害猖獗,化学防治一直是棉铃虫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化学防治并未能有效控制其为害,且大量杀伤天敌.为了切实有效防治棉铃虫,我们对不同诱捕器(杀虫灯、性诱剂)进行了成虫诱杀及防治效果试验,黑光灯只做诱蛾种类和诱蛾量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酱用番茄棉铃虫性信息素与频振式杀虫灯对酱用番茄棉铃虫诱虫效果比较,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频振杀虫灯诱蛾量稍高于棉铃虫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棉铃虫性诱剂对阜康市番茄棉铃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为酱用番茄棉铃虫的防治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调查性诱剂诱捕器对棉铃虫诱杀效果,可降低番茄棉铃虫蛀果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6.
分析不同性诱剂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诱集效果优于小盆诱捕器;细康毛细管诱芯具有较强的诱杀作用,纽康蛾类通用型诱捕器使用方便,干净整洁,诱蛾成活率高,两者均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枝把、棉铃虫性诱剂、高压汞灯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加拿大杨枝把在田间以诱集棉铃虫雌蛾为主,所诱棉铃虫雌、雄性比为1.61。加拿大杨枝把日诱雄蛾量与日诱雌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性诱剂日诱雄蛾量、高压汞灯日诱雄蛾量相关性不显著。每日棉铃虫百株落卵量与加拿大杨枝把、高压汞灯日诱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性诱剂日诱蛾量无显著相关性。讨论了加拿大杨枝把在田间引诱棉铃虫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正为明确澳宝丽食诱剂产品对花生棉铃虫、银纹夜蛾、金龟子等害虫的防治效果,在栖霞市郊区花生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夜蛾科害虫的卵粒数还是其它蛾的卵块数,试验区都要显著低于对照区,试验区药剂诱杀大量的雌雄成虫量,减少了成虫的交配机率,致产卵量显著降低。从诱杀的棉铃虫雌雄数量和比例上,可以明显看出本产品雌雄通诱,并且对雌蛾的诱杀数量明显多于雄蛾,更有利于降低害虫种群数量和防控害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9.
性诱剂对主害代棉铃虫的诱杀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性诱剂诱杀江苏沿海地区三、四代棉铃虫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每 0 .1 3 4公顷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的诱蛾效果较好且经济 ,与相同面积棉田内插放 40个树枝把的诱蛾效应比较 ,前者所诱雄蛾量增加 3 6.3 1 %~ 45 .5 9% ,雌蛾交配率下降 3 5 .64 %~ 44 .75 % ,田间落卵量降低 9.90 %~ 1 5 .0 5 % ,幼虫量减少 7.69%~ 1 2 .3 6% ,蕾铃被害量下降 4.49%。室内的性比试验证实 ,棉铃虫雌蛾的产卵量与群体中雌蛾的性比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性诱剂对棉铃虫诱集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烨  朱明华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35-1436
系统评价不同诱芯和诱捕方法对棉铃虫蛾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水盆诱捕器盆口固定一枚由宁波钮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毛细管性诱剂诱芯或灰色橡皮头性诱剂诱芯的诱蛾量高,诱蛾峰期、峰次明显,在棉铃虫蛾的测报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棉铃虫营养生态学特性、生物学习性与其发生为害的关系。饲料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 9.7%、糖质量分数为12 .5 %时对棉铃虫有最佳的营养效应 ,该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比率约为 1.3 ,与棉铃中两者的比例十分接近 ,这与棉铃虫偏嗜棉铃的特点相一致 ;同时棉铃虫的一般生物学习性 ,生物学高潜能性及大发生年卵的分布特点是造成棉铃虫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用大区对比法 ,对PB ROPEL和AB ROPEL防治棉花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PB ROPEL和AB ROPEL对棉红铃虫、棉铃虫成虫干扰效果分别为 98.5 5 %~ 10 0 %和 99.7% ;AB ROPEL应用区蕾铃受害下降 0 .73 %~ 10 .2 0 % ;PB ROPEL控制虫害花效果为 5 3 .2 8%~ 87.79% ;控制青铃受害效果为 44.0 0 %~ 75 .3 1% ;控制单铃虫道效果为 5 1.6 1%~ 77.78% ;同时 ,2种药剂应用区害虫天敌总量较对照增加 1.3 3~ 1.98倍 ;化防次数减少 5~ 10次 ;防治总费用下降 9.72 %~ 5 2 .0 8% ;产量增加 16 .90 %~3 4 .85 %。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曲阜市 1982~ 1994年棉铃虫系统测报资料为历史原始数据 ,依据多级判别分析准则 ,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 ,用其对历史资料进行回报验证 ,符合率达 84%以上 ,对独立样本试报 ,结果与实况相符。为第 2代棉铃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棉铃虫卵量、天敌和棉花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 ,进行了 3代 (主害代 )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卵高峰期一次性调查百株卵量和天敌单位数 ,当卵粒数减去天敌单位数的 2 2倍之后 ,其值≥ 8时 ,即达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棉的抗棉铃虫性及其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存活、生长、繁殖及为害行为的影响 ,及其抗虫性的时空动态特征 ;探讨了转Bt基因棉抗棉铃虫的毒理及其中毒生理 ,以及转Bt基因棉的抗性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了一些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物农药Bt对棉铃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物农药Bt对棉铃虫的连续 2次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生物农药Bt对 2代棉铃虫控害效果显著 ,保蕾、保顶效果明显 ;同时 ,对棉田天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缩节胺(DPC)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陆地棉新陆早1号为材料,研究了缩节胺在宁夏灌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DPC在喷施后7 ̄30d内可提高棉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改善群体结构,提早开花结铃,增加早期铃数,提高霜前花率和皮棉产量。以蕾期、花期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棉区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展与改进了江苏沿海棉区棉铃虫的综合治理技术。其基础措施包括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冬耕春翻灭蛹;树枝把、性诱剂、灯诱蛾;三代适时打顶,四代及时四清理灭虫灭卵;种植诱集作物,保护利用天敌;喷撒生化制剂。化学防治措施包括二代期禁用菊酯单剂,不用含菊酯的混配剂,四代最后一次药不用含菊酯的复配剂;精心选择药种,科学组合使用;确定启动用药指标,打好第一遍药;产卵盛期全程药控。确定药剂使用剂量;适时终止用药;利用抗性监测,优化药种组合等。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棉的检测和抗虫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转Bt基因棉的检测和抗虫性鉴定的研究概况,分别从外源Bt基因的检测、Bt毒蛋白的检测、标记基因的检测和抗虫性的鉴定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棉花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九五”以来,河北省育成棉花品种29个,在产量潜力、纤维品质、抗病虫性、早熟性上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的应用成功,使抗棉铃虫育种有很大突破,率先育成了国内第1个通过审定的抗虫棉杂交种杂66F_1。随着国外优质原棉和高技术品种的竞争加剧以及河北省主产棉区病害日趋严重和水资源日益紧张,今后棉花育种目标应加强棉纤维品质育种,选育耐旱节水、兼抗多种病虫害、产量潜力大的品种和杂交种。提出了育种目标和棉花遗传改良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