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淀粉废水是淀粉及其相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主要含有可溶性淀粉、蛋白质、有机酸、矿物质及少量油脂。是我国食品工业中污染最严重的废水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淀粉废水的产量约为2400万吨。如何将淀粉废水中所含有机物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保障淀粉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本文就现行的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絮凝剂产生菌A-6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为絮凝剂的低成本生产提供材料和糯米淀粉的清洁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A-6为试验菌种,探索絮凝剂合成的最佳条件。[结果]A-6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4 000 mg/L,NaNO31.0 g/L,培养48 h,培养温度38℃;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高岭土水中投加1~5 ml微生物絮凝剂,pH值为5时,絮凝率达95%;由A-6菌株合成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和糯米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3%和70%。[结论]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大大降低了絮凝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了淀粉的改性及其在印染废水和造纸废水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淀粉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微生物絮凝剂(MBF7)处理淀粉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在1 L废水中投加质量分数10%的CaCl25 mL,MBF720 mL,在PH9的条件下,分别以600、400、140、70和30 r/min搅拌20s、20s、20s、2 min和3 min时反应条件最佳,浊度去除率高达96.4%.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产絮菌F2-F6在废水培养基和絮凝剂培养基中生长、产絮和溶解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质量分数为20%的味精废水中补加6 g/L的葡萄糖,无需添加额外的氮源即可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产絮菌F2-F6,20 h絮凝率可达95.4%.产絮菌细胞生长和絮凝产物合成对发酵体系中溶解氧的要求存在差异,采用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在分别以味精废水和絮凝菌培养基为底物的发酵过程中,需要集中大量供氧时间分别为8和21 h.味精废水资源化制备生物絮凝剂,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可达8.547 5 g/L. 相似文献
6.
薯类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对薯类淀粉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絮凝沉淀法、生物处理法及土地处理法在薯类淀粉废水处理方面的发展和运用,及薯类淀粉废水处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指出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效成分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有效降低废水污染负荷,减轻后续处理的压力。参48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三维电极法处理淀粉废水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活性炭作填料,研究了反应时间、输入电压、极板间距及添加剂用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废水COD去除率随着输入电压的升高而升高,当电压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去除效果基本趋于稳定水平;随着极板间距的增大,去除效果降低;NaCl用量对废水处理效果影响不大,但会增加能耗。控制反应电压为20 V,极板间距为5 cm,反应时间为70 min时,淀粉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4%和96%左右,此时能耗为1.47 kWh/kg。[结论]采用三维电极法处理淀粉废水方法可行,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研究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含六硝基芪废水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从六硝基芪生产废水排放口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高效微生物絮凝荆产生菌,对其絮凝活性、COD去除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水样pH、絮凝助剂CaCl2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均对废水COD去除率有较明显的影响。当六硝基芪废水pH为8.0,絮凝助剂CaCl2溶液投加量为5.0ml/L,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2.0ml/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69.6%。[结论]采用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六硝基芪生产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有机磷农药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吸附、混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等有机磷农药废水的物化处理方法,并介绍了有机磷废水生化处理方法(高效菌处理法、SBR生化处理法、厌氧处理法)的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选取2007-2011年和2012-2016年2个时间段,对CNKI数据库有关生物质用作吸附剂处理污水的论文进行统计对比,总结了生物质吸附剂的研究热度变化、材料选取、改性方法的运用和吸附理论的分析等方面。认为2012-2016年有关生物质吸附剂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热度大幅度提高;但生物质吸附剂的材料选取变化不明显,以炭化生物质为主;对于吸附剂的改性以高温热解和酸碱改性为主。2012-2016年研究新型改性方法比例有所增加。2007-2011年有关吸附理论的研究以物理吸附理论为主,2012-2016年转变为化学吸附理论为主,吸附理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了皂素生产中废水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点,对皂素废水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以及皂素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几个方面的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皂素生产中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废水处理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