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更多地采收经济价值较高的早春茶叶,印度大吉岭茶区已由五十年代的隔年(低海拔区)和三年(中、高海拔区)对茶树剪一次,逐渐减少到每4~6年修剪一次,为了摸索山区茶园的最适修剪周期和方式,Tocklai做了几个延长茶树修剪周期的实验,并统计各季茶叶产量分析评价各种修剪处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茶叶试验场今年有7项试验,即:茶园施肥中耕方法试验;茶园复盖试验;茶树剪枝更新试验;茶树采摘试验;茶树轻修剪试验;茶树深修剪试验;原有茶园增产综合试验。这几项试验都要精确地记载青叶产量,因此我们感到试验区的采茶工作是很繁重的。采茶工多系临时雇来的短工,采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茶园优质高产高效,必须通过人为修剪培育高产树冠,但茶园高产树冠培育不是单纯的修剪,而是系统、综合的技术措施.目前全国新建茶园比例大,找出当前茶园高产树冠培育存在问题,寻找茶园高产树冠培育路径,供大家在生产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修剪控制茶园病虫的效果,对春茶采摘后修剪、秋季修剪清园后药剂封园的茶园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春茶采摘后及时修剪可降低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黄蓟马、毒蛾类、螨类及茶饼病、茶白星病等茶园病虫害基数,在修剪后50天,对茶黄螨、黑刺粉虱和蚜虫的控制效果达70%以上,对茶饼病和白星病的控制效果达75%以上。在秋茶采摘结束进行10-15 cm的深修剪,清园并用药剂封园后,能有效减少茶园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农事活动对茶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轩 《贵州茶叶》2007,35(4):10-12
农事活动如土地利用、耕作、套作、采茶与修剪、施肥、农药、生物防治技术、品种改良等是茶园生产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影响茶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论述农事活动对茶园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提高茶园生产力作用,启示人们采取合理的农事活动方式,合理管理有害生物,减少农事活动对茶园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茶树"矮、壮、阔"树型是丰产、优质茶园的主要特征。而形成"矮、壮、阔"树型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对茶园进行综合修剪法。由于茶树修剪劳动强度较大,加上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致使不少茶园形成"小老树"、"二层楼"和茶树冠面生产小桩数减少,造成茶企和茶农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我们针对茶叶生产中的现实难题,遵循茶叶生产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发展规律,连续四年开展了人工修剪与机械修剪的工效、效益和产量综合因子研究。  相似文献   

7.
潜山县现有茶园总面积3万面,其中60年代前后发展的茶园约占15%,这部分茶园由于当时建园基础差,栽培管理粗放,树势减退,单产水平低。而七十年代后期发展的部分茶园,树势也在衰退,使低产茶园面积比重扩大。据统计,全县2.5万亩成龄茶园中,亩产低于25公斤的茶园约达8000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3。在这些茶园中,多数树龄不算太大,骨架基本完好,但由于不修剪或修剪不当,采摘过度致使树势衰退,有的树冠形成“两层楼”,叶层薄,叶面积指数低,鸡爪枝也大量出现,茶叶单产明显下降。根据目前  相似文献   

8.
根据低产低效茶园的成因,提出了建立高效良种茶园,增强茶叶发展后劲;实施重修剪为主,部分区别对待和改进茶园施肥、耕作技术以及注重病虫害防治等五条综合培育措施,为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红春  刘懿 《茶业通报》2013,(3):104-105
茶园生产机械主要包括茶园开垦、茶树修剪、茶园耕作、茶叶采摘、茶园综合防控等机具。推行茶园管理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紧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新建茶园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定型修剪高度的田间对比试验及跟踪观测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离地10~15cm进行矮化定型修剪的前提下,采取合理密植,亩植12000~16000株,再配套综合农艺技术措施进行管理,是密植茶园获得可持续性优质高产高效的较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清远茶区的气候条件和茶叶生产实际,制定了一些秋冬季节茶园管理的措施,包括茶园土肥管理、修剪管理、抗旱抗冻管理、病虫害管理等工作,希望能对茶园做好越冬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张龙云  李敏  何超群 《茶业通报》2003,25(3):111-112
本文根据新建茶园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定型修剪高度的田间对比试验及跟踪观测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离地10~15cm进行矮化定型修剪的前提下,采取合理密植,亩植12000~16000株,再配套综合农艺技术措施进行管理,是密植茶园获得可持续性优质高产高效的较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山地茶园防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修剪、铺草、覆膜、喷灌防冻剂等6项技术措施对山地茶园茶树的抗寒性影响及SOD、POD酶活性与受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处理随着受冻率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SOD酶活性也相应增加,这与茶树自身的修复功能有关;②对于山地茶园,受风冻影响,直接应用于茶树树冠的技术措施要比应用于环境及土壤的技术措施效果好。6种处理效果为:覆膜>铺草>对照>未修剪>灌根>喷冠;③秋天进行适当的修剪,对降低茶树冻害有利。  相似文献   

14.
罗长城 《茶业通报》2021,43(3):130-131
文章结合北缘茶区地理气候特点,系统分析了茶树秋季修剪对越冬及萌芽的影响,探索性地提出了北缘茶区的适宜的修剪时期及修剪程度,对指导茶园秋冬季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茶农 《茶业通报》2006,28(4):185-185
我国大部分茶区茶树,进入10月中下旬以后,逐渐呈休眠状态,由于茶树处于非生产性季节,往往忽视对越冬茶园的管理,而实际上从10月份至次年的3月上旬,是茶园管理重要时期,也是决定能否获取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管理不到位会使第二年的鲜叶瘦弱、产量低、叶张薄、茶滋味淡,更有甚者,会滋生病虫害,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所以,越冬茶园管理,一定要认真做好、做细,主要管理措施有:1茶树修剪秋、冬季修剪对翌年茶树高产优质的保证,但是不同茶区应当在不同时间修剪,一般江南以南的茶区,多数应是秋、冬季轻、深修剪,剪后的茶树有漫长的休养生息,吸收、积…  相似文献   

16.
茶树台刈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伯荣 《茶业通报》2000,22(4):28-29
茶园改造中 ,重剪与台刈是两种主要方式 ,而台刈离地高度对恢复茶树生长好坏有密切关系。本文试图选出不同树型和不同品种最佳台刈离地高度 ,为大面积茶园改造提供依据。1 台刈经过本所部分品种茶园 ,因故采用台刈改造办法 ,但在改造中又用包工形式包给农民进行 ,加上技术指导不力 ,结果造成台刈离地高度不一 ,有 5cm左右的 ,1 0cm左右的和 1 5cm左右的。由于抽芽时间不同 ,造成整块茶园的枝条生长高差悬殊 ,给今后的定型修剪和栽培管理带来困难。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变坏事为好事 ,笔者进行分树型、分品种详细调查 ,并通过数据揭…  相似文献   

17.
这次会議傳达了全国茶叶蚕絲会議的精神,参观了越南、富盛、拈宫等地茶园培育、修剪、更新和茶园种綠肥,茶园养鸡等經驗,同时各地的經驗也进行了交流。这次会議是鼓足干勁、力争上游,具体贯彻实現肖委提出的“茶叶产量翻一番,一季超全年”的誓师大会,应  相似文献   

18.
岳西县目前在茶园修剪、茶叶采摘、茶园耕作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但仍存在茶园基础条件薄弱、茶园管理较粗放、农艺农机融合不够、茶叶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园标准化水平;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提升茶园的规模化、机械化效益;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行适宜的农艺管理措施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目前常宁幼龄茶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常宁茶园地貌、茶树品质特性等,从幼龄茶园管理过程的茶树修剪、锄草施肥、间作绿肥、查苗补苗等环节,介绍幼龄茶园的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措施,为常宁幼龄粗嘎原快速成园、投产、丰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茶树有乔木型、半乔木型、灌木型三种,生产上绝大部分茶园栽培的是灌木型茶树。灌木型幼龄茶树在冬季休眠后期、成年茶树和衰老茶树在春茶采收后,科学合理地应用修剪技术,可使灌木型茶园形成密集而宽广的采摘面,适应机械化采摘的需要;可以调控树体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