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道义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茶道义解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之一字,...  相似文献   

2.
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道的故乡。茶道起自中国,传至海外,与各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另外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茶道之“道”,有多种含意: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二指事理的规律和准则;三指技艺与技术。茶道是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茶道的神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茶道的神髓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君(-)关于“茶道”的定义日本茶道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她涉及有哲学、宗教、历史、文学、书画、礼法、建筑、饮食、工艺等。大到人类之最大的生死问题,小至日常的清扫擦洗。所以用目前通行的“艺术”作为她的定义是不适当的。恐怕这个...  相似文献   

4.
茶筅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筅的起源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关剑平一、茶筅研究的现状在茶道中,茶筅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学者们为此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至今日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对于茶道的研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再加上中日茶道的特殊关系,即使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5.
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较观──读《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有感江苏省茶叶学会李荣林一、茶道文化的源流利发展日本原本没有茶,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约在九世纪初。那时正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派遣大...  相似文献   

6.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4,(4):97-102
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茶道”一词首见于中唐,是中国茶人的发明。中华茶道萌于晋,兴于唐,继于宋,盛于明,衰于近代。近现代,中华茶道幽而不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华茶道重又走上复兴之路。然而目前茶文化界对中华茶道的理解是见仁见智,多有分歧。为进一步弘扬中华茶道,有必要对中华茶道的概念作出科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认识滕军教授是在2004年法门寺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但读到她著作的时间却很早,大概是在1998年前后吧,当时为了修订文稿,参考阅读了大量有关茶文化方面的书籍资料,其中就有滕军教授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该书可以说是当时唯一一部系统、全面介绍日本茶文化、茶道内容的专业论著.书中除引用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图片外,还详细介绍了有关日本茶道历史、茶道内容、茶道道具、茶道礼法,以及茶道建筑、茶道美学等方面内容,详细备至,至今尚未有能超逾其上者.  相似文献   

8.
"宜红古茶道"是在历史时期形成的茶叶贸易、运输以及人群流动、文化交流路线。从最初的"五峰茶马古道"到"宜红古茶道"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宜红古茶道"的提出,既有历史与现实的延续性,也与"宜红"茶区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能充分体现其特色和固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道的淡泊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凯亚 《农业考古》2004,(4):105-107
淡泊者,即恬淡而寡欲之谓也。由是也就有了这样的一则茶道格言,叫作“君子之交淡若水”。历来被人们,尤其被茶人们所奉行,终于形成为中国茶道审美文化的一种特色。  相似文献   

10.
复兴茶道,弘扬茶德发展中华茶文化陕西省紫阳县科委程良斌“茶道”始于我国唐代,《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1987年2月,法门寺出土了一批金银茶具,为研究和复兴世界上最早的茶道,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依据。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  相似文献   

11.
品茗琵琶下     
据说,在沸腾的都市中,还有一种很清新的地方可以避暑休憩,那就是远离喧嚣,去茶园坐坐。下班后,挥去汗水,走进了“和静园”这一静谧之地。 茶道历史悠远,如今也融进了现代人的气息。6元一杯的泡沫红茶,在古筝和琵琶的伴奏下,精神也随之徜徉在了田园的诗情画意里。……  相似文献   

12.
光悦其人本阿弥光悦(1558年一1637年)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茶道家。对光悦非常了解的文人灰屋绍益(1610年~1691年)曾评价说:自从车臣秀吉时代著名的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死后,当今最指此道的人恐怕无人能出大虚庵的光悦之右了。但目前国内茶文化界在对日本茶道的介绍中,却未见提及此人。本阿弥家族是以研磨和鉴赏刀剑为业的世家,在当时堪称豪门巨贾,但光悦追求的是简朴的茶道生活。绍益在《赈草》中说:“光悦至死不谙尘俗生活,至于金银,除往昔加贺前田亲赐外,手未尝沾黄白之物”。《本阿弥行状记》是这样描写光悦…  相似文献   

13.
冯璐 《农业考古》2022,(5):180-186
日本茶道因其优美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审美意识而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人们认为,日本茶道蕴含着日本文化的特质,茶道的精神也被视为是固有的、恒常不变的。实际上,茶道虽然被冠以“道”之名,其内容和形式却是因应时代而不断变化的,这尤其体现在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茶道之中。日本近代茶道在精神内涵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将茶道作为以非...  相似文献   

14.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15.
香港茶道文化漫笔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香港的鸟儿茶会中国茶道,历来有着俗茶道和雅茶道之别,各各有其迥异的文化风景,香港茶道亦然也。而就香港的俗茶道来说,其引人瞩目的文化风景之一,便是鸟儿茶会。记得早先我在北京,还有此后在扬州和苏州的一些日子,都曾见过那些...  相似文献   

16.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茶具与《茶经·四之器》对比研究法门寺博物馆王仓西,田生华陆羽一部《茶经》,深刻地真实地总结了中国唐代茶道。对唐以后,特别是宋代茶道、日本茶道产生了深刻影响。《茶经》是研究唐代茶文化的“圣经”,陆羽本人也被称为“茶圣”。陆羽一生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17.
里千家、千宗室和千家茶道浙江省湖州市罗家庆在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期间,有位茶人问我关于里千家、千宗室和千家茶道之间的关系,我虽然多次接待过千家茶道来宾,但是,对他们的历史知之甚少,我只能说个大概。公元十六世纪,日本有位茶圣千利休(1522~1591),他...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的秦人擂茶解黎晴已有1954年历史的桃花源“秦人擂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风靡不衰,以其独具的魁力倾倒了古今中外的各界人士。在“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榆扬“秦人擂茶是世界茶道中的上乘之作”,并一...  相似文献   

19.
茶道渊源粗探湖州日报钱朴茶道发源地在中国,它的源头在中国何处,现且作一粗探。地处浙北和太湖南岸的湖州,建城已有2331年历史,很早就种茶用茶,据明代周起高著的《洞山茶录》记载:“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茗岭位于湖州长兴县白岘乡。即在21...  相似文献   

20.
说到对于日本茶道的最初印象,在我,那是非常淡薄的。当初只是在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听取了与会日本学者的一些发言,并且先后几次现赏了日本茶道代表团的现场演示,我这才略有所见,所闻。不过恕我直言,就几次观赏的印象来说,我觉得日本茶道的那些个演示动作,即所谓“身体语言”,未免太过做作,颇多不顺眼之处。当然,这仅仅是出于一种直现的印象,我想,许是由于不同国度的茶道俗风与审美习惯之差异所致罢。后来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差不多淡忘啦。不料前次在友人寓所作客时,茗话之间,忽然扯起了日本茶道。据在座的几位茶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