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的眼虫病又称为侵袭性结膜——角膜炎,是耕牛常见的眼病之一。近年来,笔者经治眼虫病牛53头(黄牛48头,水牛5头),采用颞窝皮下注射左旋咪唑的办法治愈53头,治愈率100%。其中用药1次治愈的52头,用药2次治愈的1头,分别占病牛总数的98.1%和1.9%。 1 病原及其流行病学 病原为多种吸吮线虫,体长1~2cm,乳白色,体表有锯齿状横纹。寄生在牛的结膜囊  相似文献   

2.
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进行自然感染绵羊主要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选择其中1.5~2岁感染体外寄生虫较严重的绵羊48只,分别按0.1;0.2;0.3mg/kg剂量皮下注射给药,进行防治效果评价,并设阳性对照组。结果:伊维菌素注射剂0.2,0.3mg/kg剂量对绵羊颚虱、足颚虱的转阴率和杀虫率均达100.0%;对羊蜱蝇的转阴率分别为91.7%和100.0%,杀虫率分别为93.8%和100.0%;0.1mg/kg剂量对绵羊颚虱、羊蜱蝇和足颚虱的杀虫率较低;全部试验绵羊给药后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伊维菌素注射剂驱杀绵羊主要体外寄生虫高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3.
腐蹄病是耕牛常见多发生的四肢外科病。据笔者调查,大小牛都有发生,老龄牛多于青年牛,水牛多于黄牛,常发生多雨潮湿的夏季。1986年,铜仁市灯塔乡合心村民组76头耕牛,有13头患腐蹄病,总发病率为17.11%,其中水牛10头,占水牛总数43头的23.26%,给该村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5年多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共治疗耕牛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线调查牛300头,羊360只。结果:牛感染强度为1.33%,羊感染强度16.67%,人有包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试验抽样调查共和县屠宰牛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抽样牛425头、羊815只,感染牛69头、羊265只,感染率为牛16.2%、羊32.5%,包囊感染数牛233个、羊581个,平均感染强度为牛3.37、羊2.26。其中肝脏感染的牛有49头、羊253只,共检出包囊数牛154个、羊384个,平均感染强度为牛3.14、羊1.52。肺脏感染的牛有37头、羊148只,共检出包囊数牛79个、羊19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牛2.1、羊1.33。  相似文献   

6.
正犬虱病是由食毛目的犬毛虱或虱目的犬血虱寄生于体表所引起的体外寄生虫病。1犬虱形态学观察及其生活史食毛目毛虱科虱属的犬毛虱和虱目颚虱科虱属的犬血虱是常寄生于犬的两种虱。犬毛虱在显微镜64倍放大后呈淡黄褐色手雷状,具褐色斑纹,头扁圆宽于胸部,有1对较粗长的触角和1对咀嚼式口器,腹大于胸,3对较细小的足,雄虱长1.74 mm,雌虱长1.92 mm,不吸血,以毛、皮屑等为食。犬血虱又称棘颚虱,在显微镜下呈淡黄色,背腹扁平,纺锤形,表皮呈半透明革状,因其腹内吸血多少而呈灰白色或  相似文献   

7.
螨虱灵杀灭水牛血虱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杀螨、杀虱药剂“螨虱灵”对自然感染牛血虱的病水牛进行了离体杀虱和体表杀虱试验,结果“螨虱灵”按1:2000和1:3000水稀释,对离体牛虱处理15分钟,杀灭率分别为76.0%和73.3%;用1:3000水稀释液作体表喷洒治疗,治愈率达100%,表明该药对牛虱具有显著杀灭效果,且安全性大,故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1:2000-1:3000水稀释。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郴州市黑斑蛙裂头蚴的感染情况,控制该虫在郴州市的流行,从郴州五个地方的菜市场购买428只黑斑蛙,利用寄生虫学调查方法对郴州市黑斑蛙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感染强度,计算感染率.检测结果显示,有126只感染裂头蚴,感染率为29.44%.其中,郴州安仁黑斑蛙裂头蚴感染率最高为43.75%,感染强度为1~15条.  相似文献   

9.
冬季利用塑料暖棚养牛,舍内温度、湿度比外界都高许多,最易发生牛虱、螨病及皮蝇扰等体外寄生虫病。为此,笔者从1996年11月5日至1997年3月15日,应用阿福丁对30头牛防治体外寄生虫进行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牛只来源:利用昌图县泉头镇肉牛场三栋牛舍中的一栋,共30头牛进行试验。这批牛均是1996年11月4日从西丰县平岗镇牲畜交易市场上购入的,体重均在300~350kg之间。1.2取样方法:本试验设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头,其中人拦时有牛虱的5头牛分在试验组。1.3喂服方法:入栏牛于11月5日统一用精盐橹牛舌头进行健胃,然后…  相似文献   

10.
地处贵州毕节县环城区头步乡的青山村民组,居住着44户农民,有人口240人,是一个较贫穷的村寨,长期以来,农民致富无路。自1980年以来,这个村民组在县畜牧部的宣传鼓动下,涌跃地开展了耕牛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0年底,该组存栏牛达44头,其中杂交牛43头,占现有牛群的97.7%。牛群中有繁殖母牛30头,占68.20%.到目前累计出售各种组合的杂交牛72头,收入30525元.户均收入693.75元.耕牛改良为该村农户找到了一条治穷致富的路子。其主要经验有三: 一是村民组长、养牛能手、退休干部带头开展耕牛改良工作。1980年村民组长许国文和其弟许少安(退休干部),以及养牛能手薛国成积极应用科学技术,主动将他们饲养的母牛牵到牛改点  相似文献   

11.
平江县三墩乡某村民组饲养的9头耕牛,1997年10月26日,突然发病死亡4头,病危一头.经病史调查,临床剖检观察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敌鼠钠盐和氯乙酸盐混合中毒.报告如下:1病史调查该村民组牛栏并列四间,离村约250m.栏内各关成年役用牛一头(3,1,牛带犊一头),1997年10月26日傍晚,四户村民分别给牛饲喂了干稻草,次日早晨.户主给牛喂草时发现三个牛栏内的耕牛已经死亡,另一栏内的耕牛正发病,当即请来兽医给病牛注射硫酸阿托品,安基比林,青霉素,治疗无效死亡,但犊牛健康存活.据反映,该四头耕牛于当年3月和7月分别注射过牛…  相似文献   

12.
采用触摸皮蝇瘤疱的方法,在3,5月份共调查牦牛440头,其中防治组牛300头,感染34头,感染率11.33%,平均感染强度2.26;未防治组牛140头,感染41头,感染率29.3%,平均感染强度3.95。  相似文献   

13.
河南县牛、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我县牛羊棘球蚴的感染情况及其危害,我站于1991年9月21日至10月25日对3067头(只)牛羊进行了宰后脏器检查。一、牦牛感染情况:检查牛1041头,感染牛671头,感染率64.46%,共检出包囊2719个,平均感染强度2.61,范围0—39。其中,母牛的感染率为77.36%,平均感染强度为4.15,比犍牛感染率高19.41个百分点,平均感染强度高2.03;成年牛的感染率为66.22%,平均感染强度2.83,比幼年牛(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昆明市北郊放养鸡寄生虫感染情况,提供防制措施,对该地区33只放养鸡进行寄生虫学剖解检查,收集虫体,进行计数和鉴定。结果:检出寄生虫7种,隶属于7科7属。其中,体外寄生虫3种为蚤、羽虱和变形膝螨。检出率分别为6.1%、12.1%和12.1%。体内寄生虫4种、665条,其中蛔虫180条,17只感染强度2—60条,检出率51.5%;异刺线虫279条,16只感染强度1~45条,检出率48.5%;旋锐形线虫5条,1只检出,检出率30%;赖利绦虫201条,14只感染强度3~38条,检出率42.4%。结果提示:寄生性节肢动物类感染率最低,绦虫类较高,线虫类最高;混合感染普遍,最高混合感染为5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评价了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浇泼剂对牦牛主要寄生虫病的驱虫疗效,为建立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提供依据。选用自然感染线虫、牛颚虱和皮蝇蛆的牦牛,采用粪检法和剖检法进行驱虫疗效试验。结果: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0. 1,0. 2,0. 3mg/kg剂量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 0%,95. 0%和100. 0%,减少率分别为91. 9%,98. 4%和100. 0%。0. 2,0. 3mg/kg剂量组对牦牛网尾线虫L1转阴率和减少率均达100. 0%。0. 1mg/kg剂量组L1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 0%和95. 2%。0. 2,0. 3mg/kg剂量组原圆线虫L1转阴率分别为93. 3%,100. 0%,减少率分别为98. 3%,100. 0%。0. 1mg/kg剂量组L1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80. 0%,88. 5%。3个试验组对线虫成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0. 5%,97. 2%和99. 5%。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0. 3mg/kg剂量组给药后3d牛颚虱大部分死亡干瘪,第7d全部死亡干瘪,驱虫率均达100. 0%。0. 1mg/kg剂量组低剂量组的杀虫效果次于上述剂量。0. 2mg/kg剂量组与IVM注射剂0. 2mg/kg体重剂量组驱虫效果无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对牦牛皮蝇蛆的驱净率、驱虫率均达100. 0%;埃普利诺菌素浇泼剂0. 4mg/kg剂量组对牦牛消化道线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5. 0%和96. 4%~98. 3%。对牛颚虱和皮蝇蛆的驱杀效率均为100%。0. 5mg/kg剂量组对牦牛消化道线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均达100. 0%,对牛颚虱和皮蝇蛆的杀虫效果均达100%,对牛颚虱与牦牛体内消化道线虫持效期至少为28d。研究结果表明,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浇泼剂对牦牛线虫病、牛颚虱与牛皮蝇蛆病等主要寄生虫病的驱虫疗效高,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鸡羽虱病是由多种羽虱寄生于家禽体表而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常见的有长角羽虱科的广幅长羽虱、鸡翅长羽虱、鸡圆羽虱、大角羽虱;短角羽虱科的鸡羽虱。蛋鸡和肉鸡均可感染本病,尤以蛋鸡感染较重,据调查辽宁省鸡感染率普遍较高。1临床症状2014年12月16日,普兰店市城子坦街道办事处碧流河村农户潘某致电,家养100只蛋鸡,整个鸡群出现消瘦、脱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当地蛙类感染棘头虫的情况,作者从长沙市五个地方的菜市场购买685只蛙(黑斑蛙347只,虎纹蛙338只),利用寄生虫调查方法对长沙市蛙棘头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感染强度,计算感染率。结果显示,有255只蛙感染棘头虫,感染率为37.23%,其中有132只黑斑蛙感染棘头虫,虎纹蛙123只感染棘头虫,感染率分别为38.04%,36.39%。其中长沙市望城区黑斑蛙棘头虫的感染率最高,达到51.56%,感染强度为1~14条,长沙浏阳市虎纹蛙棘头虫的感染率最高,达到54.43%,感染强度为1~11条。  相似文献   

18.
发病情况因牛 (一岁半公水牛 )体表寄生有大量牛虱 ,畜主用敌百虫片杀虫几次效果不佳 ,遂用农药“2 0 3”(40 %治螟磷 )稀释后擦洗牛全身 ,尤其对前后肢腋窝处因虱寄生较多而多次涂擦。用药后即用于农田耕作 ,约 1h后 ,即见该耕牛四肢战栗 ,口吐白沫 ,怀疑“2 0 3”中毒 ,牵牛河中冲洗。但该牛狂躁不安 ,向前猛冲 ,冲出河中 ,四处乱跑 ,后又趴下不能起立。临床症状该耕牛精神沉郁 ,反刍停止 ,流涎、流泪、流鼻液、瞳孔缩小 ,磨牙 ,口吐白沫 ,肌肉纤维性震颤 ,运动失调 ,四肢发抖 ,步态不稳 ,站立困难。诊断与治疗根据该牛外用“2 0 3”农药…  相似文献   

19.
2009—2010年,笔者对青海省共和县高寒地区牦牛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抽查的5 687头牦牛中检出外寄生虫有牛皮蝇蛆、颚虱、毛虱、疥螨、痒螨、花蠕形蚤、草原革蜱7种,隶属于1门2纲3目7科7属;感染率分别为24.9%、11.8%、15.4%、7.7%、9.2%、9.4%、5.7%。幼年牛和成年牛外寄生虫的总感染率达84.10%,幼年牛的感染率极显著高于成年牛(P(0.01)。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过去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99年8月,该病在我镇水口寨村耕牛中流行,用抗生素治疗几乎无效,后采用中西兽药结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村共存养耕牛37头,其中黄牛18头,于1999年8月15~19日相继11头耕牛发病,发病率为29.7%。染病牛均为黄牛,且为青壮年,7岁以上和哺乳犊牛未见感染。因未及时治疗已死亡1头。2临床表现发病急,来势猛。病初患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微弱,打喷嚏,流清鼻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