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庆城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属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海拔高度1000~1600米,年降水量不足450毫米,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冬、春降水稀少,7、8、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年蒸发量1800毫米以上,是降水的4倍,且天然降水不能得到充分有效蓄积和利用,降水有效利用率仅为26%,春旱尤为突出,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陕西省苹果园土壤线虫分布特征。本研究以3个产业带179个果园土壤总DNA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果园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园土壤包含线虫2纲,12目,93属,其中Hexamermis是优势属,分别占陕北山地、渭北北部和渭北南部产业带的92.20%,89.73%和88.63%。不同产业带(纬度)和海拔对线虫ACE和Shannon指数具有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渭北北部和渭北南部产业带线虫在属水平分布更相近。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及pH与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及优势属Hexamermis和Paratylenchus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陕西省苹果园土壤线虫组成较丰富,但优势属较少。除纬度和海拔外,改良土壤因子对优化线虫群落结构,进而改善果园土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几种不同的杂交棉制种种植模式,对其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年的杂交棉制种过程中,农户摸索、创造出来的多种种植模式,大多数适合在当地种植,并在实施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但也有少数种植模式经济效益不佳,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同尺度下发展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概念、特点,指出加强农村社区教育的紧迫性。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指出现阶段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滞后,社区教育没有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和德育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下发展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晋北地区推广的三种“玉米/蔬菜”套作模式在市场行情因素影响下的种植效益,为当地农户在套作模式选择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三年试验及市场行情跟踪,以产量和效益为依据,对三种套作模式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做出总结。[结果]“玉米/甘蓝”是试验中毛收益波动最大的模式,市场风险极大;“玉米/高菜”是毛收益最稳定的模式;在劳动力充足的前提下,“玉米/芸豆”是毛收益较高的模式。[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可根据自身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及对市场行情的预判断,选择适宜的套作模式进行种植,以达到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快速城市化对于城乡交错区土壤质量的影响,以福州市典型城乡交错区为对象,通过分析134个土壤样点中5种重金属元素(Cr、Mn、Cu、Pb、Zn)的含量,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城乡交错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并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空间变异较大,最大值在空间上不具叠加性。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平均值排序依次为:Pb>Cu>Cr>Mn>Zn,Pb和Cu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达到了强生态风险的程度。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不同重金属受制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土壤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核桃品质、产量的差异,以单作(核桃纯林上坡B1、核桃纯林下坡B2)与间作(红枣/核桃上坡C1、红枣/核桃下坡C2)2种种植模式的核桃为研究对象,对其品质(单果质量、含水量、出仁率、脂肪含量、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还原糖含量)进行比较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的核桃品质、产量均有较大差异,纯林模式有利于核桃积累水解后还原性糖,而间作模式有利于核桃积累蛋白质。B2处理的核桃出仁率、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均较高,而其蛋白质含量较低;同种种植模式,下坡处理的核桃产量显著高于上坡处理的核桃产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B2处理的核桃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核桃/小麦/欧李、核桃/小麦、核桃/山药3 种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间作模式下的田间小气候及一年生核桃幼苗的SPAD、根系发育及幼苗成活率,旨在了解直播建园核桃幼苗生长动态。结果表明:3 种间作模式中,核桃/小麦模式的温度最高(32.91℃),核桃/山药模式的相对湿度最高(69.31%),核桃/小麦/欧李模式的田间光照强度(7068 lx)、根系发育个数(48 个)及幼苗成活率(75.8%)最高。核桃/小麦/欧李模式的核桃幼苗生长状况优于其他2种间作模式,为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0.
藕虾种养是将莲藕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但小龙虾属于杂食性水产动物,因留塘虾的存在和养殖环境的不确定性,养殖户投料量难以精准确定。为改进藕虾种养策略并为藕虾种养参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苏北不同地区藕虾种养模式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对泰州兴化、扬州宝应、淮安金湖、盐城盐都、徐州睢宁、宿迁中扬6个地区藕虾种养模式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种类与数量分析,并应用多样性指数法对养殖水体环境状况进行了生物学评价。扬州宝应地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属29种,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106个/L和1.21 mg/L,绿藻门的密度最大。扬州宝应地区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5个地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复杂,水体环境状况更为稳定。苏北6个地区藕虾种养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且扬州宝应地区的藕虾塘水体环境状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由乡村转移到城镇,农村也由村落向社区发展。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够反映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具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多功能性。笔者在分析对比农村科普、现代科普、城市科普特点的基础上,简述了农村社区科普的内涵,回顾了中国农村社区科普实践。在总结农村社区科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社区科普工作运行机制框架,提出了开展农村社区科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农村社区科普工作开展和农民素质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农村科技合作社创建模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农村科技合作社创建方式的归纳,总结出科技能人型、科技入股型、依托外部技术力量型、龙头企业型等创建模式。在对比和分析这些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坚持农民为主体、科技为支撑、利益为纽带的原则,在我国大力创建和发展农村科技合作社。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推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活动以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目的,自开展以来已历时十余年,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并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活动如何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业科普期刊应纳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普期刊起到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读者对象是广大农民,农业科普期刊更多的是承担新农村文化建设,传播农业公共信息,为“三农”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因此,建议把农业科普期刊纳入到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 相似文献
16.
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登权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Z1)
论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关系。指出专业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决定着农业技术的普及程度和科研成果的效益转换水平,更影响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县级科普工作力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科普工作现状,列举了科普工作三个方面问题:体制健全,职能弱化;科普经费不足,工作手段简单;科协自自身发展有限。提出了科普工作四个方面的思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科普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深化科普工作的形式,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八一村和沙县延溪村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s模型对影响农户选择农业部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获得政府补贴、农户对污染的可控性态度、经营土地总面积和家庭能源月消费额等四个因素对农户采纳沼气技术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农户采纳太阳能技术的主要因素是农户受教育年限和采纳技术是否获得政府补贴;而农户采纳轮作技术主要是受教育年限、经营土地总面积、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数、是否参加农技部门的指导和培训、对农业部门的服务是否满意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采取政府主导型、加大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倡适度规模经营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为全国各地各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提供借鉴。在文献研究农业科学普及工作新模式、新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以及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创了“五位一体”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2019—2021年间,平台累计向全省提供科学普及服务1130.71万例,现已成为辽宁“互联网+农业”的典型案例,是辽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品牌。各地农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借鉴辽宁12316平台的建设经验,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各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有必要建立“星系式”科普服务体系,跨区域开展科普活动;各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要积极探索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建设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快速推进为科技服务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机遇,为了解互联网在农村科技服务工作中应用的现状和成效,并分析其进一步广泛应用还面临着哪些制约因素,面向全国14个省级地区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应用于中国农村基层科技服务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并取得了成效,但在信息内容、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受众信息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最后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依据,从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传播方式建设、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农民信息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推进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