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调查奶牛不孕症的基础上,进行分离鉴定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子宫内细菌。普查了共853头奶牛,不孕症奶牛占普查牛11.8%,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66.3%,其它原因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33.7%。被测奶牛子宫内容物均有细菌存在。从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的子宫内容物中,分离到细菌菌株119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链球菌40株、大肠杆菌36株、变形杆菌4株、芽孢杆菌1株、化脓棒状杆菌1株。  相似文献   

2.
奶牛子宫内膜炎厌氧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子宫内膜的炎症,是危害奶牛业发展的四大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很高,国外许多资料报道,发病率在30%~40%,而90%的不孕症是由隐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的. 为了探讨产后正常奶牛和一些屡配不孕的、被临床诊断为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体内都有哪些细菌,哪些是致病菌,设计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3.
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治疗前后病原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兰州地区3个奶牛场186例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的病原区系及治疗后细菌转阴率作了调查。结果:该3场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病原区系为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用清宫液治疗后,细菌转阴率为61.11%。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省临沂地区临床确诊的患病奶牛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发现引起临沂市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洛菲氏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β-溶血链球菌、聚团肠杆菌、嗜麦芽寡源单胞菌和解脲棒状杆菌9种致病菌。其中以中间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聚团肠杆菌和嗜麦芽寡源单胞菌4种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占致病菌总数的71.43%,极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的数量(P<0.01)。患病牛中以单一致病菌感染为主,所占比例为70%,极显著高于由多种致病菌共同感染的情况(P<0.01)。患病牛中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占55.64%(P<0.05)。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兼性菌和厌氧菌为主,其中以兼性菌最多(P<0.01)。  相似文献   

5.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药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研究中药新促孕液防治母畜子宫内膜炎的机理和改进组方,采集南京地区患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并测定了新促孕液及其组分药、其他10味中药及3个复方对主要分离株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共分离出葡萄球菌10株、链球菌6株、大肠杆菌8株,溶血性和非溶血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分别为O159和O110,O159可在68 h内引起小鼠全部死亡,表明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O159具有致病性。新促孕液对6种分离菌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淫羊藿、黄柏、硼砂发挥主要作用;其他单味药以丹参、复方以方2的抑菌作用最强,这些可以作为改进新促孕液组方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病,影响奶业健康发展。本文根据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初步找到了我市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和药物范围,为今后我市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部分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本试验以河北省邢台市某农场3个大型牛场饲养的奶牛为调查对象,对20头患病奶牛子宫分泌物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方法进行病原学研究。共检出6种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34.78%)、表皮葡萄球菌6株(占26.09%)、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各2株(各占8.70%)、大肠杆菌4株(占17.40%)、蜡状芽孢杆菌1株(占4.35%)。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致病微生物组成,揭示该病主要病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产后6~10 d急性化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患牛80头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95株细菌及真菌,其中35.4%具有溶血性,50.8%对试验动物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较高,为83.75%和62.5%,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36.25%)、白色念珠菌(20%)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7.5%)。该病的90%为混合感染,细菌混合感染(70%)主要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组成;真菌与细菌混合感染占20%,均有白色念珠菌存在;细菌单一感染占10%。结果表明,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20%受试牛存在着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采集10头已确诊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牛的子宫内容物,通过需氧和厌氧培养,根据细菌形态学及细菌生化特性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3种27株细菌,分别为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感染率为100%,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为70%,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为30%。链球菌中,缺陷乏养球菌、毗邻乏养球菌和粪肠球菌所占比例较大。10份样品均分离到细菌,感染率为100%,其中绝大部分为多菌种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给黄土高原舍饲养殖场科学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2市4县13个规模奶牛场和5个自然村,共77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致病性不明的主要分离菌进行了大鼠子宫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个菌属、23个菌种、108株细菌,主要细菌为芽孢杆菌(30.56%)、大肠埃希菌(14.81%)、肠球菌(12.96%)、葡萄球菌(9.26%)、乏养球菌(9.26%)、链球菌(6.48%)等;对主要分离菌的致病性研究发现除缺陷乏养球菌外,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表明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不动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可为有效治疗本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宁夏6个规模化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情况,采集78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分泌物,分离培养细菌,根据各分离菌株的生化反应和16SrDNA序列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对致病菌分类鉴定,并对其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5.5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5.90%,其他菌株检出率为8.54%,单一菌株感染患牛占42.31%,混合菌株感染占52.56%。大肠埃希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卡拉霉素耐药性较强(50%~100%),对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噻肟较为敏感(耐药率小于20%)。宁夏6个规模化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以混合感染为主。该类病原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和磺胺类抗生素耐药性较强,对万古霉素、头孢类较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致奶牛子宫内膜炎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分布及其耐药情况,采用PCR对分离到的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并检测超抗原基因在分离菌中的分布,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开展分离菌的药敏试验和PCR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Z和mecA的流行情况.结果表明,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52.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25株(47.2%);超抗原基因SEJ在分离菌中的携带率最高(70.0%),超抗原基因SEA、SEB及SEE携带率最低(1.9%),其他超抗原基因携带率在9.4%~43.4%之间;分离到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6.2%),对万古霉素最敏感,有多重耐药菌株检出;分离菌中BlaZ携带率达98%,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检出mecA,但CNS中mecA携带率为24.5%.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有12种肠毒素及eta、etb、TSST-1检出,其中SEJ基因的携带率最高;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高,并且发现了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弄清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种类和数量。[方法]本试验对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患子宫内膜炎的60头母牛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从60份样品中分离出8种共计174株细菌。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0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恩诺杀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均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敏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氟苯尼考均对蜡样芽孢杆菌、三种葡萄球菌和两种链球菌敏感。[结论]说明在实践中需要采取综合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有效防控奶牛子宫内膜炎,本课题组采集了吉林地区多个奶牛养殖场12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容物样本,并对其进行染色、镜检以及生化鉴定。分离出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蜡样芽胞杆菌,单一感染、双重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44.35%和41.74%,三重感染所占比例为13.91%;通过敏感药物筛选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以及氧氟沙星均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效果。以上药物可作为吉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的首选药物,科学有效防控该病有利于奶牛养殖业和谐、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披针叶黄华碱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集宁夏地区20头确诊为子宫内膜炎的患牛子宫黏液,通过有氧条件和厌氧条件培养,依据细菌形态学和生化特性进行分离鉴定。利用披针叶黄华碱中的总碱、黄华碱、四氢脱氧阿艮亭碱、金雀花碱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患牛细菌感染率为100%,病料分离细菌6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55.8%,溶血性链球菌占20.5%,非溶血性链球菌占14.7%,沙门菌占9.0%。披针叶黄华总碱、黄华碱、四氢脱氧阿艮亭碱对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最为敏感的是非溶血性链球菌,MIC为15.63 mg/mL~62.5 mg/mL,其次为沙门菌,MIC为31.25 mg/mL~125mg/mL,大肠埃希菌的MIC为62.5.25mg/mL~250mg/mL,溶血性链球菌的MIC为125mg/mL~500mg/mL,金雀花碱则对以上4种细菌无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导致奶牛不发情,发情不规律,多次配种不能正常受孕的常见生殖系统疾病,该种疾病不仅会影响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奶牛的泌乳量,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该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并论述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潘磊 《中国乳业》2021,(9):94-96
引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原因诸多,如环境卫生差、饲养营养管理不当以及其他疾病继发等。根据临床症状及时判断并确诊该病对遏制病情加重至关重要。根据发病情况对患病牛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加强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防治该病。本文就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概述,以加强从业人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大连某奶牛养殖场15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病牛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使用鉴别培养基对乳样中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学“O”抗原检测试验。结果显示,25个乳区的乳样共分离到病原菌37株,其中大肠杆菌15株、链球菌13株、葡萄球菌8株、沙门氏菌1株,乳房炎阳性率为5.2%,乳区阳性率为2.2%;大肠杆菌分离株以O51、O148、O78、O60血清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对南宁市周边奶水牛场的105头子宫内膜炎患牛进行调查、采样,并用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共分离到细菌200株,其中分离率较高的是肠杆菌科细菌(87株/43.5%)、弧菌科细菌(46株/23%)、非发酵细菌(35株/17.5%),另外还分离到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真菌32株,占分离菌株的16%,并且多数呈混合感染。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致病菌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产生了强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和卡那霉素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