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Lindsey DA 《Science (New York, N.Y.)》1966,154(3755):1442-1443
The Gowganda Formation of Ontario consists of conglomerates, quartzites, and argillites deposited in a glacial environ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varved argillites and silty limestones suggests continental and marine facies, respectively. Pebble and ripple-drift orientations, distribution of limestones, striated pavements, distribution of the underlying Bruce Group, and Huronian quartzite paleocurrents support the conclusion that sediment transport was from north to south.  相似文献   

2.
黄瓜叶围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对灰霉菌抑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叶片冲洗液培养法和消毒叶片研磨液培养法,从郑州郊区温室及露地黄瓜叶片上分离得到45株放线菌。采用室内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各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初筛出抑菌效果明显的S32,S10等6株放线菌,并测定了其发酵滤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S32,S10和S23的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S23稀释10倍的发酵滤液抑菌效果优于50%速克灵1000倍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番茄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在增施放线菌剂后,对苗期植株生长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为探索放线菌剂在改良土壤连作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材,棚外未种植过番茄的土壤和棚内连作4、8年番茄的土壤为介质,分别设施放线菌剂和不施放线菌剂处理(浇灌放线菌剂和清水,灌根量均为0.8 g/株),槽式栽培,测定番茄植株生长指标、光合性能、PPO活性及PPO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施菌处理均可促进番茄苗期叶长、叶宽、茎粗和株高的生长,且对连作4年土壤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番茄叶片和根系的PPO活性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升高;在连作4年土壤中施用放线菌剂后,番茄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菌剂效应最高,达10.78%,胞间CO2浓度在非连作土壤中提高3.48%;在连作土壤中,苗期番茄根系PPO活性与叶片PPO活性和叶绿素含量(P<0.05)呈正相关,与叶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0.01)和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结论】放线菌剂对连作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可以促进连作番茄苗期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库源的生长,提高番茄PPO活性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且以连作4年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而对CO2的固定和利用过程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段土壤中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与DNA提取。[方法]从赤水河流域采集土壤样本,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和划线纯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放线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CTAB法提取放线菌基因组DNA。[结果]共分离到6株放线菌。0.001 g/mL土壤悬液最适宜分离放线菌。提取的放线菌DNA条带完整,大小约为23.13 kb。[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放线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试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寻抑制杂交水稻"穗芽"的新型活性物质,从陕西华山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获得54株放线菌,分别利用其发酵液对杂交水稻种子进行发芽试验验,发现菌株HND02发酵液稀释5倍后,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发芽率仅为45.5%,根系不能生长。该菌株发酵液5倍稀释液处理空心菜、儿菜、萝卜、甘蓝、白菜、花椰菜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6.7%、20.0%、62.5%、25.0%、50.0%、65.0%。经形态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HND02菌株鉴定为华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us)。  相似文献   

6.
陈森洲  梁爽  刘菁  陈建宏  钟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84-16785,16788
[目的]了解广西北海山口、大冠沙红树林海泥中的放线菌资源。[方法]采用海水配制高氏培养基,分离来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的放线菌样品,从中筛选、分离、提取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16Sr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中,8株(80%)是链霉菌属,为常见放线菌;2株(20%)是拟诺卡氏菌属,为稀有放线菌。[结论]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蕴含着种类丰富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放线菌快速检测方法的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以5种存在于16SrDNA序列中的放线菌特异性的特征序列为引物,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最佳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并对供试菌株进行测定,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所采用的特异性引物能够有效检测出特定类群的放线菌,从而达到快速检测不同类群放线菌的目的。[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放线菌的快速检测,为放线菌的分类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6株生防放线菌对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琼脂块法研究了6株生防放线菌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及紫外线处理等多种条件下对2株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作用。结果表明,6株放线菌(10号除外)在供试培养基上的拮抗性表现为PDA>黄豆粉>腐殖酸,PDA琼脂培养基可作为辣椒疫霉生防放线菌的筛选培养基;6株放线菌不同培养时间对辣椒疫霉的抗菌活性表现为13d>20d>7d,以培养13d时的拮抗效果较好;6株拮抗放线菌对陕西岐山辣椒疫霉P4的拮抗效果均优于青海辣椒疫霉P3菌株;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拮抗性放线菌琼脂块,不能准确地指示放线菌分泌的抗生素化学结构是否稳定,还需提取发酵产物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放线菌分类地位的演变和分类研究方法,以及国内放线菌分类现状,并对放线菌分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研究了鲁西南地区5种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和组成,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借以研究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结果表明:①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土壤质地的不同而变化,其顺序为壤土>砂土>粘土。因作物或植被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在供试的5种植被中,土壤放线菌数量按菜地>小麦地>花生地>裸土>林地的顺序排列。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②土壤放线菌的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5个属的放线菌,以链霉菌为主,其次为小单孢菌属和马杜拉放线菌属。土壤放线菌组成的复杂程度随作物变化而变化;③链霉菌的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13个类群,以白孢类群为主,其次为浅紫灰类群和黄色类群;④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pH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越丰富,pH越高,放线菌数量越多;⑤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数量较大,是放线菌的良好栖息地。  相似文献   

11.
江南桤木等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和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赤杨属(Aluns)江南桤木(Alnus traboculosa Hand)根瘤上分离到放线菌Frankia sp.F_3,从胡颓子属(Elaeagnus)厦门胡颓子(Elaeagnusoldhani Maxim)根瘤上分离到放线菌Frankia sp.FE4,蔓胡颓子(Eleaegnusglabra Thumb)根瘤上分离到放线菌Frankia sp.FE_3,均获得纯培养。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确认是属具有孢囊的放线菌。该菌慢生长型,在培养基内菌丝体发育好,无气生菌丝体。液体培养,在底部生长,属微好气性。孢囊形状不规则,囊内包着大量的不游动的孢囊孢子。菌丝分枝有隔,粗细不匀,革兰氏阳性。将分离菌F_3,FE_4,FE_3回接其宿主,感染结瘤,有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从广西红树林海泥样苓中分离放线茵,提取其基因组DNA并进行16SrDNAPCR扩增,对所得放线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红树林土壤中提取的放线菌基因组DNA可成功扩增出16SrDNA.  相似文献   

13.
新疆干旱区土壤放线菌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和阿克苏两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两地区3种类型的土壤中均有拮抗放线菌存在,占全部供试放线菌的20.4%;和田地区的拮抗放线菌出现的比例高于阿克苏地区;林地土壤中拮抗放线菌株数占相应来源放线菌总数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耕作土壤,荒漠土壤中拮抗放线菌比例最低.菌株GTW-03抗植物病原真菌范围较广,抑制效果好,具有开发天然农用杀菌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芦笋老茎堆肥中嗜热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稀释涂布法对芦笋老茎堆肥不同发酵阶段6个样品中的嗜热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离,经纯化得到菌落形态有明显区别的23个菌株;根据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其中,4株的序列与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的同源性最高,5株的序列与热普通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vulgaris的同源性最高,2株的序列与假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pseudogriseolus的同源性最高,1株的序列与刺棘链霉菌Streptomyces espinosus的同源性最高,有11株在GenBank数据库中未找到与其相似的已知链霉菌种的序列,分类地位待定。结果说明,芦笋老茎堆肥中优势的嗜热可培养放线菌主要是白浅灰链霉菌和热普通链霉菌。  相似文献   

15.
植物内生放线菌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许多植物内生放线菌具有杀虫、杀菌及除草活性。一些植物内生放线菌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植物内生放线菌还产生结构多样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植物内生放线菌具有开发成为微生物农药的潜力,其代谢产物可望为新农药的创制提供先导结构。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method isolated microorganisms in soil granule was built. The key steps included: repeated elutriation of soil by sterilized water, inoculation on the plates with the elutriated sediments, incu...  相似文献   

17.
极端环境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沈玲  郭正彦  吴文君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5):146-149,154
研究极端环境(极冷极热,极酸极碱,高盐、高压、高辐射等)中的放线菌是放线菌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这类放线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必须采用高选择性的分离培养基和特殊的培养条件才能分离到.笔者就近10年来关于极端环境中稀有放线菌常用的分离方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土壤中获得产淀粉酶放线菌,对陕西省洛南县7种植被下不同土层土壤中的产淀粉酶放线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了化学抑制剂K2Cr2O7质量浓度和土壤稀释液浓度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对产淀粉酶放线菌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稀释液为10-5~10-4 g/mL、K2Cr2O7质量浓度为50mg/L时,最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同一植被下表层土壤(5~20cm)中放线菌数量显著多于深层土壤(20~30cm);从7种不同植被下土样中共筛选出10株放线菌菌株,其中有8株是产淀粉酶放线菌菌株,从槐树下土壤中分离出的M4菌株对淀粉的水解能力最强,u0为14.27,并初步被判定为诺卡氏菌属放线菌;8株产淀粉酶放线菌均能利用葡萄糖进行糖酵解,6株能利用乳糖,7株不能利用蔗糖,6株不能利用麦芽糖,仅2株能够产生色氨酸酶,并且所有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耐碱性(pH值7.0~7.5),6株具有较强的耐盐性(10%),6株具有柠檬酸盐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植物内生放线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放线菌指存在于健康植物体内,产生系列活性物质并能与宿主植物共同生活的放线菌菌落。介绍了植物内生放线菌在生物防治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筛选杨梅园植物根系和根际土壤优势放线菌,探究放线菌种群数量与分布的季节性特征,分析其在生物防治与促进植物生长上的应用潜力。【方法】采集不同季节杨梅园内植物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优势放线菌的分离纯化。采用选择培养基分析优势放线菌固氮、溶磷、解钾等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特性,CAS平板检测铁载体产生能力,Salkowski显色法检测吲哚乙酸(IAA)产生能力,比色法检测ACC脱氨酶活性。对具备优良促生特性的菌株进行试管促生效应鉴定,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发酵液牛津杯法分析其抗菌活性。最后,对特性良好的菌株通过形态观测、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从不同海拔的两个杨梅园中共分离到优势放线菌127株,其中植物根系32株、根际土壤95株。与春、夏季相比,秋、冬季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较多种类较丰富,抑菌和促生能力较强。且高海拔地区分离的优势放线菌数量在春、夏两季显著多于低海拔地区,而秋、冬季低海拔地区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超过高海拔地区,并且远超该地区春、夏两季分离到放线菌的总数。最终得到46株不同种类放线菌,经过PGPR特性分析,35株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