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蹄病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常见蹄病,兽医临床上通常采用修蹄、浴蹄和药物抗菌等措施防治.锌是目前确认必需的15种微量元素中生理功能最多的一种,自牛、羊腐蹄病的发生与缺锌的关系被证实后,国内外兽医工作者通过补锌防治牛、羊腐蹄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硫酸锌对奶牛腐蹄病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蹄病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兽医临床上通常采用修蹄、浴蹄、局部处理和全身抗菌治疗等措施防治奶牛腐蹄病,但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Demertzis等(1973)、Dembinski等(1987)、齐长明等(1999)曾报道锌制剂对奶牛蹄病的防治作用,为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就硫酸锌对  相似文献   

3.
1、用10%硫酸锌溶液蹄浴防治放牧羔羊腐蹄病。临床证明,若把蹄浴池安放在病羊每天出入经过的地方,则15日内其病情大大减轻,并且30日内经彻底修蹄后的病例检出总数也大大减少。而把蹄浴池安放在食盐饲料箱下方,则对防治腐蹄病无效。每日每只饲喂硫酸锌0.5~0.7克,对防治腐蹄病也无效。整个试验表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均有利于腐蹄病的传染。2、绵羊腐蹄痛是传染性疾病,在处理这一流行病时,主要的劳力常常消耗在对病羊进行个别治疗上。尽管采取把绵羊一个一个地抓来进行局部治疗和非肠道服药治疗是有效的,但为了节省劳力提高经济效益,应尽量减少抓羊次数。为此,本文对使用10%硫酸锌蹄浴治疗羊群腐蹄疝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硫酸锌治疗奶牛蹄底溃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蹄病是奶牛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上通常采用修蹄、浴蹄、局部处理和全身抗菌治疗等措施防治奶牛蹄病 ,但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De-mertzis( 1 973)、齐长明等 ( 1 999)曾报道硫酸锌对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作用 [1~ 2 ] ,为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在贵阳市某奶牛场就硫酸锌对奶牛蹄底溃疡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观察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及分组 根据蹄底病变和跛行情况对蹄底溃疡作出诊断 ,并对其严重程度给予评分。压诊时蹄底角质发软 ,动物有疼痛反应 ,运步笨拙者定为“ ”,记 1分 ;蹄底角质出现较小缺…  相似文献   

5.
牛腐蹄病是兽医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特别是在饲养条件差的农村,由于厩舍泥泞不洁、低洼放牧、运动不足、护蹄不当、蹄间外伤,使趾间被各种腐败菌感染,或由于矿物质、维生素A缺乏,均可引起蹄部变形和蹄腐烂等病变,严重影响役牛使役、肉牛育肥、奶牛产奶,给养牛业带来较大危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1材料与方法1.1制剂硫酸锌溶液:为10%ZnSO_4·7H_2O水溶液;硫酸锌-薄荷制剂:为含10%薄荷重蒸馏液的10%ZnSO_4·7H_2O水溶液。薄荷重蒸馏液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1 g。1.2试验牛只及分组本试验于贵州省某奶牛场进行。选择患腐蹄病奶牛21头,按病情严重程度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硫酸锌溶液喷蹄组(以下简称硫酸锌组)和硫酸锌-薄荷制剂喷蹄组(以下简称硫酸锌-薄荷组),每组7头。  相似文献   

7.
腐蹄病又称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是一类引起反刍动物蹄部感染的传染病,以跛行、指(趾)间皮肤肿胀和炎症为主要特征。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羊腐蹄病发病率日益增加,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羊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羊腐蹄病的诊断与防治方面总结性的报道较少。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快速诊断和防治方法显得非常重要。论文以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资料为基础,从羊腐蹄病病原、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羊腐蹄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羊腐蹄病是由于受到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羊蹄部的蹄冠、蹄匣以及蹄间隙出现溃烂、病羊行走困难和跛行等。本文介绍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可对患蹄部进行药浴,对发病较急的病羊,需要防止发生败血症,并及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全身治疗,根据病情情况还可以配合使用强心或解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疾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本文主要从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上详细地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通过中医方法治疗羊腐蹄病的方法,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羊腐蹄病     
沈海霞 《兽医导刊》2016,(14):137-138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1.
腐蹄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此病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发生,尤其是高海拔、多雨季节地区容易发生本病,常呈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其特征是局部蹄间组织发炎,坏死,蹄壳角质层软化,并发生恶臭等,其主要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此外笔者调查发现,还有螺旋体球菌及一些条件性致病菌也是腐蹄病的病因,本病严重影响了果洛地区绵羊生产的发展,由此防治羊腐蹄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种牛场牛腐蹄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肢蹄病是近几年引起专家们特别关注的一类非特异性疾病,美国和英国的一些畜牧、兽医专家早就指出:美国和英国牛场的大敌就是肢蹄病和乳房炎.据报道,英国每年有4%~5%的牛因踱行而被淘汰,再加上其它肢蹄病带来的生产力下降,年经济损失至少达5 900万美元.我国牛肢蹄病发病率达到30%~50%,我省奶牛肢蹄病发病率平均在50%左右,高的达70%~80%,严重影响了牛的生长发育、配种受胎及繁殖性能等,给经济上带来极大的损失.本试验主要对牛腐蹄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为防治牛场腐蹄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 牛、羊腐蹄病是以蹄底、蹄叉角质腐烂分解为特征的一种蹄部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厩舍泥泞不洁、长期于低洼沼泽地带放牧,或因蛋白质、维生素饲料不足,致使蹄角质生长发育不良,腐败菌或其它杂菌趁机侵入感染,特别是在蹄部发生外伤时,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更易引起本病。牛、羊发生腐蹄病时,蹄角质崩解,趾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频频举患肢、呈现跛行,严重时,跛行加重,行走困难,不能放牧,导  相似文献   

14.
牛羊的腐蹄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的侵入引起的,阴雨连绵季节容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炎症,具有腐败、恶臭、剧烈疼痛等症状。1发病原因阴雨天气致使大部分草原浸泡在水中,由于长时间的放牧使牛、羊的蹄冠部皮肤极易破裂,当牛、羊碰到石头,树根,铁钉等尖硬的物体,蹄冠的皮肤就容易发生破裂,放牧场和圈舍的土壤中存在的坏死杆菌就会趁机侵入牛、羊的机体内部,导致腐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羊腐蹄病是羊群中常见的疾病,由于羊群经常处于放牧状态,使得羊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大,接触到病菌的几率就多,并增加了腐蹄病的传播途径。羊腐蹄病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和接触性,并且发病率非常高,经常会出现恶臭、蹄间的软组织化脓、裂开甚至坏死现象,在治疗的过程中给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当地养殖者治疗情况,对羊腐蹄病的防治进行探讨,对羊腐蹄病的防治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为提高羊腐蹄病防治制定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腐蹄病是由于羊的蹄部受到外伤后,被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蹄部疾病,常会导致病羊发生跛行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养殖场受到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应急处理和中西医治疗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牛腐蹄病、蹄叶炎、指(趾)间皮肤增殖和指(趾)间皮炎4种牛常见蹄部外科疾病的病因及症状,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兽医同仁临床治疗牛蹄部外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牛腐蹄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接触性传染病,为了使牛群饲养人员在牛群饲养的过程中减少牛腐蹄病的发生,保护饲养人员的利益,因此,对牛腐蹄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加以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1牛腐蹄病的症状当牛患有牛腐蹄病后,患病牛会出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的情况,在针对牛群观察时,会发现患病牛不喜站立,经常出现躺卧的情况。当饲养员使牛站立时,牛会出现患病蹄不愿意着地或出现将患病蹄抬起的行为,在牛行走时出现较为明显的跛行,四蹄受力不均匀,在针对患病牛的病蹄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牛的病蹄角质较为完整,对病牛牛蹄叩击或按压时,患病牛经常由于疼痛而挣扎或鸣叫,用刀扩创后,会发现牛蹄蹄底出现小孔或大洞,洞中含有乌黑恶臭的脓水,在病牛牛蹄趾间也可找到溃疡面,病牛创面经常附着有坏死物。出现蹄壳脱落、蹄趾皮肤肿胀溃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晏东 《四川畜牧兽医》2014,41(10):55-55
<正>1发病原因腐蹄病又称烂脚丫、蹄漏,是牛、羊的常见病。圈舍泥泞、潮湿,牛蹄与污泥、污水经常接触;蹄机能发生障碍,蹄叉发育不良,蹄质薄;牛长期舍饲、运动不足;护蹄不良,蹄被挂伤后,踩入烂泥或粪水中都可引起本病。牛蹄叉角质破烂后,被坏死杆菌侵入时常引起腐蹄病,且其常与其他细菌疾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腐蹄病是影响奶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舍饲奶牛发病率高,最高可达30~4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常导致淘汰。据报道,因患腐蹄病而淘汰约占总淘汰率的19%以上,腐蹄病给奶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临床通常采用修蹄、浴蹄和抗菌治疗等措施防治腐蹄病,尽管这些常规防治措施对奶牛腐蹄病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操作不便,费时费力,人们仍在不断寻找和研发新的防治腐蹄病药物,探索新的给药途径以方便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