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离到一个杭州地区葡萄炭疽菌菌株,并研究了不同营养类型培养基、pH值、光照对其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比蔗糖更利于病原菌生长和产孢,该病菌最适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适宜pH是5.0~9.0,菌丝生长最适pH为7.0,pH 8.0最适合产孢。光照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百合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liliacearum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5℃,产孢温度范围25~35℃,孢子发芽适温为25℃,致死温度54℃10min。孢子萌发适宜相对湿度为RH100%。病菌在pH3.1~9.3范围内都能生长,pH6.2~8.2时产孢量较多,pH5.3~7.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百合茎浸出液能刺激孢子发芽。田间病菌存活期在15个月以上。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有机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生长,该菌对碳、氮的利用还受光照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碳源对山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30℃,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85%以上萌发率高,低于75%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或55℃ 5 min;在pH 3~10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均为5~6.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该菌对多种碳源都能利用,其中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  相似文献   

4.
枸杞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的影响, 同时, 对其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该菌营养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均为10~35 ℃, 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 ℃; 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 营养生长最适pH为5~6, 分生孢子产生最适pH为3~4; 光照处理对该菌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 但对孢子产生略有促进作用; 该菌在含有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能良好生长, 且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 最适pH为7 0; 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分生孢子在1%麦芽糖液滴中萌发率最高; 饱和湿度下和水滴中分生孢子萌发最好。致死温度为60 ℃30 min或65 ℃5 min。  相似文献   

5.
对引起柱花草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的孢子萌发最佳碳源为葡萄糖,4种氮源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接近且差异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aNO3。pH值为3~8时,孢子与菌丝都能萌发和生长,pH值为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3种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7.
番木瓜炭疽病菌在 PDA 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 PmDA 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丝生长适温16~32℃,最适温度24~28℃。适宜菌丝生长的 pH 值4~6。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蔗糖最佳,在含蔗糖、半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中产孢较多;氮源以蛋白胨最适宜菌丝生长,天门冬酰胺有利于孢子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适温16~28℃,附着胞形成最适温度20~24℃。在 pH 值2.5~8之间,分生孢子可萌发,最适pH 值4~5;pH3~5最适宜附着胞形成。在三种营养液中0.05%的蛋白胨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  相似文献   

8.
研究南繁区棉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筛选其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从海南省南繁棉花区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炭疽病菌(HNNC8)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 H值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较适合菌丝生长;菌丝在以麦芽糖、阿拉伯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5 min。温度过高或过低酸性环境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且不同的碳源、氮源亦会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金瓜贮藏期炭疽病和湿腐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瓜贮藏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湿腐病。炭疽病菌和湿腐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均为2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炭疽菌为20 ̄30℃,湿腐菌为25 ̄3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黄疽菌为52℃,湿腐菌为53℃。  相似文献   

10.
11.
木薯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吉苗  李超萍  时涛  林春花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35-5438,5467
[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个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分别是26和30℃,最适pH值为8.0,最适光照条件分别是光暗交替和完全黑暗。2个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30℃,致死温度为55℃10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木薯炭疽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分离物的致病性采用针刺法进行确认,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2个木薯炭疽病菌菌株的基因组DNA,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后各挑3个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比对以确认其序列,序列在http://www.ncbi.nlm.nih.gov/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2个木薯炭疽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各影响因子包括:培养基种类(马铃薯琼脂葡萄糖、马铃薯琼脂蔗糖、玉米粉、燕麦、麦芽、胡萝卜培养基),菌落生长温度(5、10、15、20、24、26、28、30、33、37、40℃)、pH值(4.0、5.0、6.0、7.0、8.0、9.0、10.0、11.0、12.0)、光照(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分生孢子萌发温度(5、10、15、20、24、26、28、30、33、37和40℃)、致死温度(40、45、50、55、60和65℃)。[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个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琼脂蔗糖培养基,最适温度分别是26和30℃,最适pH值为8.0,最适光照条件分别是光暗交替和完全黑暗。2个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30℃,致死温度为55℃ 10 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木薯炭疽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木薯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分离物的致病性采用针刺法进行确认,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2个木薯炭疽病菌菌株的基因组DNA,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后各挑3个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比对以确认其序列,序列在http://www.ncbi.nlm.nih.gov/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2个木薯炭疽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各影响因子包括:培养基种类(马铃薯琼脂葡萄糖、马铃薯琼脂蔗糖、玉米粉、燕麦、麦芽、胡萝卜培养基),菌落生长温度(5、10、15、20、24、26、28、30、33、37、40 ℃)、pH值(4.0、5.0、6.0、7.0、8.0、9.0、10.0、11.0、12.0)、光照(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分生孢子萌发温度(5、10、15、20、24、26、28、30、33、37和40 ℃)、致死温度(40、45、50、55、60和65 ℃).[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个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琼脂蔗糖培养基,最适温度分别是26和30 ℃,最适pH值为8.0,最适光照条件分别是光暗交替和完全黑暗.2个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30 ℃,致死温度为55 ℃ 10 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木薯炭疽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毛叶枣贮藏保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如何在不影响毛叶枣果实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毛叶枣鲜果的贮藏期,降低采后病害发生程度。[方法]分别使用植酸、柠檬酸2、0%井冈霉素、氯化钙、50%多菌灵、鲜枣专用保鲜剂处理毛叶枣鲜果,研究在室温和4℃冷库保存(鲜枣贮藏保鲜剂除外)的效果。[结果]在室温下贮藏期10 d,果皮皱缩,果肉变软,且部分水果已腐烂。在4℃的条件下,贮藏10 d后,毛叶枣的好果率达100%,贮藏15 d后,好果率仍达70%;当4℃低温与2%氯化钙、0.2%植酸+微量柠檬酸、0.5%植酸+0.2 g/L井冈霉素0、.25 g/L多菌灵等试剂结合应用时,与不加试剂的处理相比,这种综合技术可提高防效50%~250%,延长保鲜期5~7 d。[结论]低温与植酸等试剂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毛叶枣的健果率及延长保鲜期、保持果表色泽和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5.
用刺伤接种和无伤接种2种方法把枣炭疽病病原菌接种于不同枣品种的叶片上,测定品种间的抗性差异,并结合田间自然抗病性调查和叶片的显微结构观察,研究其结构抗病性,即被动抗性。结果表明,6个品种对炭疽病抗性差异明显,雪枣和冬枣对炭疽病抗性较强,这些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上表皮和栅栏组织厚度越大且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对炭疽病的抗性越强,反之抗病性越弱。海绵组织相对厚度越大,品种抗病性就越弱。  相似文献   

16.
罗志文  范鸿雁  何凡  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2-19395
[目的]分离鉴定菠萝炭疽病病原菌,并完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海南各地采集的菠萝炭疽病病叶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将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30℃;最适pH值均为6.0~8.0;完全黑暗最利于菌丝生长,而光暗交替最利于孢子萌发;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理想碳源,而除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外其余碳源均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酵母浸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天冬氨酸则仅对孢子萌发有利;相对湿度达90%以上孢子才可萌发,水滴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结论]为菠萝炭疽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明报道了苎麻炭疽病防治的研究结果:头麻收获后,结合中耕复土,每亩施用石灰75公斤,防效达57.42%~76.98%。在供试的农药中,以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次之,瑞枯霉防效较差,拌种双的防效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以250~500倍液为宜。在当季苎麻生长初期(苗高30cm左右)应开始施药,此时炭疽病尚处于发病初期,以后每隔7~8天施用1次,每季麻以施用2~3次药即可获得理想效果。40%拌种双防治苎麻炭疽病,在大田防治示范中,与小区试验防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谷春艳  林琳  胡飞  张勇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3-10445
[目的]探讨营养成分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从辣椒炭疽病发病病株上获得的2种炭疽病菌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研究了营养成分(碳源、氮源)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黑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淀粉;红色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山梨糖。2种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氮源为酵母。[结论]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并分析了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结果表明:从海南槟榔的5个主要栽培区采集的26份病样中均获得了相似的分离物;病原菌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12.0~21.3)μm×(3.5~6.0)μm,经回接后形成的症状与田间典型症状一致;病原菌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胶孢炭疽菌处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100%。综合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r DNA-ITS区段的分析结果,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